成立科技子公司,為金融集團內外部提供科技支撐,這股行業潮流還在延續。截至目前,13家大中型金融集團陸續成立科技子公司,金融機構主要以國有大行和全國性股份銀行為主,成立的科技子公司,定位為既對內提供科技服務,又對外進行科技輸出的平台。以科技為引擎,助力母公司掌握核心競爭優勢,正是科技子公司存在的價值。
當前,金融線上化、數字化、智能化,倒逼金融機構加大科技投入。實力雄厚的在滿足自身科技需求的同時,也希望將專業的技術和經驗進行輸出以獲得增值收入。中小型金融機構則更多選擇與外部科技公司合作的方式,以應對金融轉型升級帶來的科技挑戰。於是,在科技賦能金融機構這條賽道上,湧現出更多的競爭者,既有老牌的專業科技公司,也有勢頭洶湧的金融集團科技子公司們。
面對後來者的強勢進場,專注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應用領域的百融雲創仍堅守科技賦能 理念,持續增強自身價值,致力成為金融行業的基石。
打造網紅智能產品 金融業的基石與C位
公開信息顯示,百融雲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百融雲創”)成立於2014年3月,業務聚焦人工智能、雲計算等前沿技術的金融場景應用,為國內領先的智能AI技術平台。股東包括國新控股、中金公司、高瓴資本等知名機構,創始人張韶峯擁有17年專業經管經驗,為持續創業者。
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原司長陳靜指出,我國金融業發展靠的是改革與創新、先進科學技術的應用。當前,機器學習、知識圖譜、生物識別、智能投顧等領域廣泛應用,金融業正在加快實現網點智能化、營銷智能化、運營智能化、客服智能化、風控智能化。人工智能等技術是未來金融創新重要的應用趨勢和金融創新與發展的重大推動力。
金融創新的核心價值在於商業化應用,並最終給整個金融業帶來升級蝶變,這也是百融雲創的價值期許所在。
大數據方面,百融雲創可為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全生命週期的智能風控和基於KYC的精準營銷解決方案。實現前端營銷獲客、貸前反欺詐、貸中實時動態預警、貸後有效觸達全流程服務,幫助金融機構由“以產品為中心”向“以客户為中心”轉變。
人工智能方面,實際應用更突出。
2020年伊始,新冠突襲,傳統金融機構業務遭到重創:信用風險集中爆發,依託線下的人工獲客、風控、貸後管理的發展模式幾乎停擺。危難面前,提前卡位的百融雲創迎來紅利風口,通過一系列先進、成熟產品,迅速佔領了AI+金融的價值高地。
如自主研發的智能語音機器人“百小融”,堪稱業內溝通網紅。
據悉,其支持多輪的精準回答交互,語音識別及語義理解準確度高。可替代超過80%的人工觸達工作量,且客户通話感知與真人幾乎一樣,為合作者節省大量成本。
疫情期間,百融雲創將“百小融”免費提供向各級政府、基層社區、疾控中心,替代社區工作人員進行疫情通知、疫情排查、健康回訪等外呼場景,大大減少了社區人員排查時間,提升了疫情防控效率。同時,在企業復工復產中,“百小融”又承擔起企業申報援企穩崗培訓通知、國高新企業申報火炬統計年報提醒等外呼任務。
成為金融行業的基石,這是百融雲創的企業願景;讓金融普惠大眾,這是百融雲創的企業使命。
從網紅到神器,百融雲創的產品力、創新力滿滿,屢卡行業變革C位、市場痛點C位。當前科技創新前景火熱,但痛點依然不少,比如“落地難”、“應用難”。百融雲創之所以能價值先行,精準卡位,在於專度、 實度、廣度的破局力量。
專度:技術壁壘 創新密碼
《南方金融》2018年第3期《人工智能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主要難點與對策建議》中指出:一是人工智能基礎性、關鍵性技術研發能力不足,削弱人工智能技術在金融領域應用的核心競爭力;二是多維度的複雜數據格式和龐大的數據量給人工智能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創新和發展帶來困難:三是技術安全風險,加大人工智能技術在金融領域廣泛,深入應用的難度;四是金融監管機制變革,跟不上人工智能技術在金融領域應用的步伐。
第四個問題,已進入破冰深水期。
梳理2020年,加強監管與深化改革是並行兩主線。2021年的央行十大任務中,深化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改革、提升金融服務和管理水平、落實碳達峯碳,完善綠色金融等也被重點提及。
而前三個問題的破冰之器,可歸納為兩字:研發。
一個基本邏輯是,金融科技的發展,離不開底層技術。
眾所周知,金融是高門檻、高風險行業。作為現代服務業核心,如想跟上產業迭代脈搏、發現真金去除糟粕,金融業必須加強創新、研發能力。
這正是百融雲創的機會所在。
對於科技公司而言,本就是為傳統金融業優化、升級而生。高質研發是立身之本,精準創新是發展命脈。自然,這也是百融雲創一路高速發展的密碼所在。
早在2018年3月,百融雲創就成立了行業首家人工智能金融實驗室,進行新式算法與應用研究,通過“數據+算力+算法+場景”的疊加效應,在計算語音、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等各技術領域中深入實踐。
經過3年的發展,實驗室不斷髮展壯大,目前已吸引超百位國內外資深專家、人才加盟,包括來自斯坦福、牛津、清華等國際一流學府的行業精英,算法工程師均有碩士、博士學歷。除了海納人才,實驗室還積極與中科院、人大研究院、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等機構在計算語音、NLP、深度學習技術等領域深度合作,提升整體技術研發能力。其中,中科院是國內語音領域惟一省部級重點實驗室,語音領域國內規模最大、學科最全的研究機構。
目前,百融雲創人工智能金融實驗室整體技術和項目保持開放,不同領域專家在技術上有很大的發揮空間;整個團隊在組織架構上扁平化,各自有相對獨立的研究方向,個人成長和上升空間都很大。所有這些,都令實驗室人才戰略得以迅速推進。
得益於此,目前,實驗室已建立起智能語音交互、自然語言處理與理解、圖像識別、機器學習四大核心研發小組,並取得多項專利成果。
以智能語音交互為例,實驗室自主研發的第一代基於端到端的語音合成系統,通過先進的深度學習技術,實現了人機交互,可實時將文本轉換成自然流暢的語音,與真人發聲的相似,在人工智能領域處於先進水平。
上文的“百小融”,便應用了上述語音合成系統和對話系統。
簡言之,通過前瞻性、專業性的研發卡位,做專做深技術壁壘,是百融雲創持續扮演先行者、引領者的第一個原因。
細:讓金融又普又惠
不過,無論研發多豪橫,要想精準應用,還要建立在用户基礎上。
數字經濟,滾滾向前。數據化正在深刻影響產業生活。沒有數據就沒有深度學習,二者共生共融。
單從數據看,各大金融機構足夠豐富。問題在於,資源分散在不同企業、不同產業間,且自身缺乏分析整理經驗技術、開拓挖掘意識,導致整個金融業的大數據分散低級、不成體系,也就是我們通常説的“數據孤島”。
“數據孤島”產生,最大制約是結構性數據缺乏或不足,導致風控、品控難度變大,尤其是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湧現的當下。
百融雲創再次扮演卡位者。
早在2014年成立初始,其便開始突破“孤島”難題,打造了“產業+科技+金融”模式,綜合梳理各體系、各維度數據,挖掘更多維價值,進而補足“大數據+AI+金融”的風控、品控空白,獲得“1+1+1>3”的效果。
以銀行業的一個老大難問題:貸款反欺詐為例。
貸前環節方面,利用自身整體貸前反欺詐產品體系,百融雲創幫助相關機構搭建屬於自己的智能反欺詐風控體系,實現對申請人的360度欺詐風險防範。
據悉,百融雲創AI反欺詐技術覆蓋語音文字識別、自然語言處理、機器視覺(人臉識別)和知識圖譜(關聯性分析)等前沿技術。貸前欺詐風險篩查分為設備反欺詐、身份核驗、信息核驗、反欺詐綜合評分等七板塊,實現了貸前全流程解決方案。
設備反欺詐環節,為防止欺詐分子的漏洞攻擊,百融雲創推出“諦聽”設備反欺詐,分別從設備環境、應用偏好、行為畫像、羣體風險、設備黑名單等方面進行單規則或羣體規則的欺詐風險評判,提升設備識別的準確度及召回率。
針對團伙欺詐,百融雲創結合自然語言處理、圖計算、深度學習、知識推理和可視化等技術,打造核心產品關係圖譜。目前,該關係圖譜產品經過多輪測試與優化,對欺詐風險識別的準確率不斷提高,對團伙欺詐的違約率預測可提升多倍。
值得強調的是,對於複雜的團伙欺詐判定,百融雲創關係圖譜的查詢速度已達毫秒級,處於行業領先水平。
站在行業角度,上述創新力對普惠金融具有積極意義。
長期以來,由於傳統風控徵信體系不健全、不精確,普惠金融往往壞賬風險較大,進而導致融資難貴問題持續突出。
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書記潘光偉指出,普惠金融不是慈善和救助,而是為幫助受益羣體提升造血功能,要堅持商業可持續原則,堅持市場化和政策扶持相結合,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確保發展可持續。
百融雲創通過豐富、細化用户畫像,精準連接資產端和資金端,大大提升放貸精準性、安全性,讓金融真正又普又惠。
廣:B+C端戰略 全場景賦能
最後看廣度。
銀行、證券、保險、信託、基金......各類金融業務雖有交叉,但本質區別很大。證券開發的AI產品不可能完全應用於保險,保險開發的AI產品也很難融合進信託。
在此背景下,百融雲創實施“C端+B端”雙邊戰略。
保險領域,百融雲創協助保險公司搭建覆蓋多產品、多領域的風險識別體系。同時瞄準產壽險營銷的各種痛點,從提升客户有效觸達、豐富客户畫像維度出發,以提升整體營銷轉化率為突破口,不斷迭代優化保險產品版圖;風控方面,依託自身大數據平台,抓住車險風控從人因子研究,探索壽險兩核數據合作領域,產壽險雙管齊下,為整個保險業務長期的發展夯實基礎。
消費金融領域,百融雲創利用先進的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實現對消費金融不同目標客羣的個性化風險防控,涵蓋如智慧農業、教育、家裝、醫美、租房、3C等多個消費場景。目前可幫助金融機構實現前端營銷獲客、全流程風險控制、系統能力建設等全生命週期服務。
汽車金融方面,以汽車融資租賃場景為例,基於百融雲創開發的機器學習模型,包括反欺詐模型、信用評估模型、綜合還款能力模型,同時針對人工審批提供多維度參考信息;放款後,實時監控借款人風險變化、並提供智能語音工具;通過評分卡實現貸後客户精準分層,在汽車金融資產保全強監管的背景下,精準觸達,提升客户體驗,提升貸後管理效率,及時止損。
業內人士表示,披着科技外衣,講故事玩概念的企業不少,真正能將賦能金融、賦能產業做實做透的企業尤顯珍貴。
諸多鮮活案例面前,百融雲創聚焦專度、細度、廣度,打磨內力的務實表現十分難得。細觀其接地氣的產品、BC端佈局、細分領域的差異化賦能,顯然百融雲創正在佈局一盤生態圈大棋,或許每一落子都孕育着革新業態的可能。
可謂一語中的。
伴隨供給側改革的深入,我國產業升級轉型進入深水區。金融發揮着催化劑、助推器的重要作用,金融科技無疑重要一環。
同時,伴隨金融業對外開放腳步加快,數字化、智能化已是提升行業競爭力的關鍵。一個新趨勢表現已十分明顯:即從金融產品生產商全面轉變為金融服務提供者。
這些都預示着,金融+科技正在醖釀一輪新價值升騰。頭部企業、先行企業,受益最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