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歡迎您的收看。當前,國際上的新冠肺炎疫情尚未明顯趨緩,而中國的疫情防控已經進入常態化,各地正在全力推進復工復產復商復市。此時,人們發現環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經濟發展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困難。那麼,如何判斷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我們又該如何應對?概而言之,後疫情時代的中國經濟將往何處去?針對這些問題,中國網《中國訪談》特邀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的蘇劍教授來談談自己的想法。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經濟學院教授蘇劍做客中國網演播室。(李佳 攝)
中國網:蘇教授您好,歡迎您做客我們的節目!
蘇劍:中國網的各位網友們大家好!
中國網: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使世界經濟出現了動盪甚至蕭條(跡象),近來一些經濟學家也呼籲要嚴防出現滯脹。那麼我們想知道,中國經濟是否已經出現了滯脹?
蘇劍:滯脹指的一方面是經濟停滯,也就是經濟增速下滑;另一方面是通貨膨脹率上升。中國從去年開始一直到這次疫情爆發之前大概3月份左右,其實一直存在滯脹。2019年增速已經從2018年的6.7%降到了6.1%,通貨膨脹率(CPI)上漲率從2.1%左右上漲到了2.9%左右,這是典型的滯脹。
從3月份之後,尤其3月20日之後,這個時候中國物價開始下跌了,增速在下跌,物價也在下跌,這就不是滯脹,這是典型的經濟下行的跡象了。
物價在下跌,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主要原因是這段時間需求下降比供給下降要厲害。由於各種隔離——當然這是必須的要求,結果導致大家消費的渠道變窄了,空間變小了。但是復工復產卻比需求恢復得要快一些,結果導致一方面供給增加,一方面需求被限制住了,就導致物價其實是下跌的。這當然也不是滯脹,就是增速在下行,物價也在下行。
接下來會怎麼辦呢?接下來,隨着經濟逐步恢復正常,生產也在恢復。隨着老百姓生活恢復正常,接下來物價可能會慢慢恢復,當然增速也是恢復的。這時候增速和物價是同向變動的,這也不是滯脹。
所以我個人判斷,今年下半年到年底大概不會出現滯脹,要麼就是增速和通貨膨脹率一塊兒往下走,要麼一塊兒往上走。兩個方向相反:增速下行,物價上漲,這樣的局面可能不大會出現。
中國網:國家統計局公佈了今年一季度以及4月份的宏觀經濟數據,我們都能看出來,由於受到停工停產的影響,數字可能看起來有些難看,但主要的經濟指標還是呈現出積極的變化,除了停工停產這樣的表面原因,是否還反映出經濟上內在深層次的問題?
蘇劍:對。這次疫情對中國經濟、世界經濟都是非常大的衝擊,在國際上有人認為這個疫情只是給世界經濟按了一個暫停鍵,等疫情過去了重新開始,又可以恢復正常狀態。這是一種觀點。另外一種觀點就認為這個疫情可能會導致世界經濟發展的路徑都會發生變化,它有中長期的影響,而不僅僅是暫停鍵。
不管是暫停鍵還是最後路徑會發生變化,其實在此之前世界經濟形勢都已經和正在在發生一些變化,中國自己的經濟形勢也在發生一些變化,這個疫情在以前經濟形勢的基礎上,又施加了一種新的影響。
以前(經濟)本身出現過什麼問題呢?一是國際經濟形勢一直是比較低迷的,雖然我們看到美國經濟形勢好像挺好,但其他國家像歐洲、日本,包括中國經濟在內,增速要麼下滑,要麼維持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上。國際經濟形勢本來就是疲軟的狀態,這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中國的人口結構和人口總量變化趨勢也出現了一些新的特徵。總量方面按照我們的研究,中國的人口峯值可能已經到來或者即將到來。當然,中國的人口峯值遲早會到來這是共識,現在的分歧主要在於什麼時候到,有的人認為中國人口峯值到來得晚一些,還得十年八年的;有人認為很快就要到了。如果人口峯值到來的話,那麼中國經濟就會面臨總需求下滑的格局。總需求就是人口乘人均消費,人口總量開始下滑的時候,支撐總需求規模的一個重要因素就開始慢慢不存在了。不管人口峯值什麼時候到,只要在接近人口峯值(的時候),其實這樣一個形勢就已經開始慢慢在形成。這是中國國內自己的問題,一個是國際經濟形勢,一個是中國國內自己的問題。
另外一個方面就是中國經濟其實在此之前已經慢慢開始出現(增速)下滑這麼一個格局了,從消費這邊來看,增速在下滑;投資增速其實也是在下滑的。這是一個趨勢,已經持續了好幾年時間了,不是一年兩年。
另外一個就是中美貿易摩擦。很顯然,它對我們的外貿形勢產生比較大的影響。我們可以預計,疫情過後,貿易摩擦可能還會繼續浮出水面,還會繼續打,這樣對中國經濟來説也會是一個負面的衝擊。
這是你剛才提到的問題,就是深層次的問題,我認為包括這四個方面的因素。這四方面的因素都是對中國經濟有抑制的作用。當然,中國經濟最終怎麼運行,除了經濟的自然走勢——就是我剛才説的這四個因素影響之外,還有政策,總的運行是什麼樣子還要看政策怎麼應對,也不是政府就完全無能為力。
中國網:您剛才分析了,目前世界經濟處於低迷的格局,這也就意味着我們當前最大的任務應該是在疫情常態化防控下全力推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數據顯示,截止到3月中旬,規上企業平均開工率已經達到了99%,但是運營水平不高,主要原因是沒有訂單,尤其是對於外向型企業的衝擊可能更大一些。面對這些困難,在擴內需、促消費上,您有哪些建議?
蘇劍:疫情期間以及疫情過後,我們可以預見的就是中國的貿易方面可能會出現一些比較大的負面衝擊。貿易摩擦早就出現,疫情期間貿易摩擦真的是按了個暫停鍵,疫情過後貿易摩擦還會繼續。這樣的情況下,外需方面中國接下來肯定會遇到一些比較大的困難,現在沒有訂單,很明顯這是暫停鍵。我們可以預計,疫情過後,外貿訂單會恢復,有貿易摩擦,但會恢復到貿易摩擦當時的那個狀態,就是疫情的衝擊可能就會消失。但是跟以前相比,貿易方面應當還是會遇到一些困難。這樣的話,中國要實現經濟增長的話,只能想辦法擴大內需,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
怎麼樣擴大內需呢?內需其實就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消費,一個就是投資。最終最關鍵的還是消費,為什麼最關鍵的是消費呢?投資本身就是消費引出來的東西,沒有消費的話誰投資?投資生產啥?賣給誰?所以最關鍵的還是在消費這一塊。要穩住消費這塊兒,最關鍵的還是要趕緊想方設法讓人民生活恢復正常。生活沒法兒恢復正常的話,擴大消費的努力折扣會打得很大。你想一想,大家都不敢出去消費,不敢在外邊吃飯,不敢在外面看電影、旅遊,這個情況下消費怎麼擴大起來?這個情況下擴大消費的話,擴大的基本上也是不用聚集的那種消費,尤其是在現在中國老百姓消費結構急劇變化的情況下,效果可能就不太好。
為什麼消費結構會發生變化呢?因為中國目前的發展階段,去年人均GDP已經到了1萬多美元以上,到了這個階段以後,人們對物質的消費比例在下降,消費在升級,升級的方向就是服務消費在上升,包括旅遊消費,包括餐飲、娛樂,包括其它的各種形式的消費。這個情況下,要想擴大消費就必須儘快把抑制聚集性消費的因素消除了,這就是説我們首先要加強疫情防控。雖然看着疫情防控是疫情防控,但實際上從經濟的角度來看,尤其從擴大消費的角度來看,它現在成為抑制我們消費擴大的最核心的因素,只要它沒恢復正常,擴大消費的效果就不會太好,不管是採取別的什麼政策,老百姓只要不敢出來,那就沒辦法擴大(消費)。所以疫情防控這才是最重要的擴大消費的任務。
第二個就是各級(政府)可以想辦法發一些消費券,這是一個很好的思路。但是我看到,有些地方在發消費券,可是發放消費券的方式可能有問題,有些發了但是發的額度太小,有些是發了但是要求你去消費的時候給你打折,這個其實效果不是……
中國網:達到不了刺激的作用。
蘇劍:對,達到不了刺激的作用。比如説有的餐飲行業的消費券,問題是大家都不敢出去吃飯,你發這個消費券管啥用?所以最終你要追,還是疫情防控,這在擴大消費方面比啥都重要。這是最重要的,就是讓人民生活趕緊恢復正常。
在疫情防控期間要想擴大消費的話,其實可以擴大汽車和住房的消費。關於住房政策的問題,待會兒我們再回答。汽車消費這塊兒倒是可以考慮,因為這是不用聚集的消費,買車嘛。那麼,國家可以出台一些税費減免方面的政策,也可以出台一些補貼,這樣的話就可以拉動消費。要擴大消費,一般情況下效果最好的是擴大什麼消費呢?其實是奢侈品消費,必需品的消費不擴大老百姓也會消費,吃穿誰免得了?所以擴大消費最關鍵的是擴大奢侈品的消費。隨着收入的增加,老百姓消費會升級,這也是一個必然趨勢。所以擴大消費要從這個方面着手,比如汽車、住房,還有其它高檔消費品的消費。
投資這塊,剛才説了,投資是消費衍生出來的東西,擴大消費意味着投資必然會被拉動起來。除此之外,投資還有一大塊兒是政府投資,政府投資多數情況下可以集中於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這就是現在的“新基建”,已經非常引人注目了,從官方到民間,大家都在討論新基建的問題。
隨着經濟的升級,隨着老百姓消費的升級,基礎設施本身也要升級,要滿足或者迎合老百姓消費升級的需要,像5G、大數據這些東西都是有助於擴大老百姓消費的,給大家消費提供一個平台,讓大家消費起來更便利,成本更低,這就是非常好的一個投資。所以,擴消費,促投資,從這些方面着手應當是目前能夠做的事情。這是一個方面,就是關於促進經濟增長。
你剛才提到了高質量增長,這又是另外一個話題了。增長和高質量增長是兩回事,如果只想要增長,其實對中國來説問題不是很大。政府的執行力很強,要想只穩增速問題不是很大,關鍵是要高質量增長。高質量增長是啥意思呢?按照我的理解就是我們要增長,但是希望能夠健康、持續地增長。健康的意思就是不要出現系統性、全局性的金融經濟危機。一些小的經濟危機其實不是什麼大事兒,就跟一個人一樣,感冒、發燒不是大事兒,好了還是你,就怕出一些一生病就致殘,甚至致命的這些病,要防這些。我們要防的是系統性、全局性的金融危機,同時還要實現經濟的一定增速,這就是一個比較有挑戰的事情了。
怎麼樣實現這個目標呢?我個人覺得要擴大需求,但是要擴大的是高質量的需求,不是隨便什麼需求。
中國網:什麼是高質量的需求呢?
蘇劍:這就是個問題了,高質量需求還是要面對老百姓的消費升級。什麼叫高質量的消費?經濟學裏邊有個術語叫作“效用”,以及“邊際效用”。效用就是從消費某種商品上得到的滿足程度,比如喝一杯水覺得很開心。
中國網:解決了我的口渴問題。
蘇劍:這就是你的感受,效用很大。你很渴的時候喝水效用更大,你不渴的時候喝一口水你可能覺得沒有啥意思。效用越大,你願意付的價格就越高。你想一想,你渴的要死的時候,一杯水別人要你10塊錢你都會付;你不渴的時候別人白送你一杯水你可能都不要。也就是説,效用越高的時候,願意付出的價格就越高;願意付出的價格越高,對企業來説意味着收益就越高;收益越高意味着利潤率越高;利潤率越高,貸款成為爛賬的可能性就越小,於是經濟就越健康。也就是説,我們要擴大優質消費,就是擴大的是老百姓從消費中得到的滿足程度,按照現在時髦話説有更高的獲得感的消費。這就需要認認真真地面對老百姓的消費升級的需求,提供一些適應我們經濟發展階段的消費品。
一個很簡單的事情,當然聽起來簡單做起來也不簡單——思路上很簡單的事情是:中國老百姓以前出國買東西,動不動把別的國家的高檔消費品一下買空了,這就意味着中國老百姓其實不缺消費,消費願望是有的,消費能力也是有的,關鍵是我們自己的生產結構或者產業結構裏邊生產不出來他們需要的那種商品。這種情況,我們前面提到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實就是針對這個,我們供給側要是能夠生產出這樣的東西來,不就正好就把中國老百姓的消費從對國外產品的消費變成對國內產品的消費了嗎?
這是一個方面,另外一個方面就是要進行新產品的開發。對老產品的消費總有飽和的時候,這個時候給你提供一個新產品,你的消費可能就又出來了。新產品如果真的能夠滿足老百姓的消費需要的話,其實老百姓是願意付出大的價錢的。你看一看我們現在的經濟,其實我們現在消費的東西里面大部分都曾經是新產品,比如電視機、電冰箱、手機、電腦等等都是新產品,這些新產品出現在擴大需求方面效果多好,而且確確實實滿足了我們的需要,我們願意花比較高的價錢買它,也就是説,在產品創新這一塊我們還是要加強。
第三個方面就是我們還要想方設法擴大外貿,因為出口在總需求的三個部分也就是消費、投資、出口裏邊是質量最高的。為什麼説質量最高?消費也罷,投資也罷,只要是國內的,我們生產出來的產品就在國內消費了,老百姓從他的消費中得到的效用有多大,直接決定了本國經濟運行的質量。但出口是把它賣到外國去了,這個東西對外國人的效用是大還是小我們可以不管,我們只要拿到錢就行。這個情況下,出口質量是最高的,只要拿到錢,它對中國的經濟健康就沒有什麼危害。所以還是要想方設法擴大出口,加強開放,以及在國內採取一些其它鼓勵出口的措施,包括降成本——降成本的結果就是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更強。
這就是我認為的(實現)高質量增長的一些刺激措施。
(本期人員——責編/主持:韓琳;主持:裴希婷;攝像:王一辰/劉凱;導播/後期:張文泉;攝影:李佳;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