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不設GDP目標不代表經濟增長不重要
對於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未提GDP增速具體目標等話題,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軍接受新華網思客專訪,他認為受疫情因素影響,今年的GDP不設具體增長目標是一個合理的做法。但這並不代表經濟增長不重要,把保就業民生放在優先位置,體現出政府在非常時期的底線標準,有利於把疫情造成的衝擊降到最低程度。
為什麼今年不設具體增長目標?
每年GDP增長目標都是參考上一年經濟實際增長情況來設定的,保持了一個相對的連續性,我們可以把它看成是所謂的趨勢性增長。但是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特別是海外疫情形勢複雜,給全球經濟帶來了極大的不確定性,這種狀況完全打亂了原先應有的趨勢性增長,造成現在無法相對準確地預測今年的增長,也很難再按照過去的方式來設定增長指標。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不設具體目標可以説是合理務實的做法。
但是不設目標不代表經濟增長不重要。正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無論是保住就業民生、實現脱貧目標,還是防範化解風險,都要有經濟增長支撐”,要做到“六保”,也需要有一定的經濟增長。
發力的重心是保就業
這次政府工作報告事實上也反映了這次疫情以來,經濟學界業已形成的一個基本共識,那就是面對疫情對經濟社會造成的巨大沖擊,政府應該更多地把工作重心放在就業保障上。
雖然保就業也要靠經濟增長,但是有大量創造就業的活動不見得對GDP有那麼大的貢獻。特別是在大量的中小微企業承擔更多提供就業機會的時候,他們對GDP的貢獻其實就沒有就業貢獻那麼大,因此保就業和保增長還不能完全劃等號,在保就業和保增長之間需要權衡,當你要保就業的時候,就不要過於強調GDP要增長多少。
這次的政府工作報告,沒有強調GDP,“六穩”、“六保”成為極其重要的內容。“六保”作為“六穩”工作的着力點,具有穩住經濟基本盤的重要作用。我認為,“六保”其實是一個託底的概念。因為經濟壓力、外部衝擊大,所以我們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託底,把基本的民生、基本的就業托住。目的就是通過託底保障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環境。
經濟增長需要企業發揮重要作用
政府提出“六保”可以説是一種及時止損的做法,儘量把疫情對經濟社會造成的衝擊降到最低。但是未來經濟的轉型和持續的增長,還是要靠我們企業家實實在在的商業模式的轉變、思維的改變。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有大量的篇幅談了未來我們要實現的經濟轉型。
如果把眼光從今年延伸到未來的兩三年,我相信有遠見的企業家都知道,這次疫情衝擊之後,很多企業,尤其是大量中小型企業都需要轉型。因為生存環境已經發生巨大改變,而且通過這次疫情考驗,已經發現線上的新經濟的發展潛力巨大,未來也會爆發性地釋放這樣一個潛力。所以説我們的中小型企業的企業家,現在要改變思維,不要老想着在當下倒下的會不會是我,更要考慮未來站起來的人會不會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