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通訊手握435億仍哭窮 曾一家獨大 如今收入僅為華為九分之一

5G龍頭中興通訊在上半年剛募得上百億資金,而且三季度末公司賬面也還靜靜地躺着高達435億元的貨幣資金,卻還不斷的在資本市場定增融資。這樣的操作,一時間在資本市場引發不小的爭議。

5G龍頭中興通訊在上半年剛募得上百億資金,這還不到一年時間就再次將手伸向資本市場。

近日,中興通訊對外宣佈,擬作價26.11億元,以發行股份的方式收購恆健欣芯、匯通融信合計持有的中興微電子18.82%股權。這意味着,中興通訊又要在資本市場展開新一輪募資。

要知道到,今年2月初,中興通訊曾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115億元。不僅如此,其還在上半年發行了7次超短融資券,合計募集資金80億元。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中興通訊的賬面也還靜靜地躺着高達435億元的貨幣資金。如此一筆鉅款在手,卻還不斷的向資本市場要錢,這不禁讓外界對中興通訊最新的這筆定增產生質疑。

深交所關注到此事之後也是一頭霧水,隨即向中興通訊下發一紙問詢函,要求其結合前次募集資金使用進度、運營資金缺口情況等,説明本次募集配套資金的必要性等問題。

上半年剛募得115億巨資

11月17日,中興通訊發佈公告稱,擬以發行股份的方式收購恆健欣芯、匯通融信合計持有的中興微電子18.8219%股權;同時擬向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26.1億元。

在交易之前,中興通訊及其下屬企業賽佳訊、仁興科技合計持有中興微電子81.1781%股權,若交易完成,中興通訊將通過直接及間接方式累計持有中興微電子100%股權。

中興通訊手握435億仍哭窮 曾一家獨大 如今收入僅為華為九分之一
根據交易方案,本次募集配套資金在扣除相關中介機構費用及相關税費後擬用於5G關鍵芯片研發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項目,其中用於補充流動資金的比例不超過募集配套資金總額的50%。

以筆者的瞭解,中興通訊在今年2月3日曾完成非公開發行股票,發行規模為115億元,其中,用於面向5G網絡演進的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項目91億元,剩餘用於補充流動資金。且在上半年,公司曾7次發行超短融資券,合計募集資金80億元。

截至9月30日,中興通訊賬面貨幣資金餘額為435億元。上半年頻頻募資,而且手裏握有鉅款卻還要繼續向市場融資,中興通訊如此操作究竟是為哪般?

在重組事項公佈不久後,監管部門也盯住了中興通訊的這波操作。11月24日,深交所向中興通訊下發重組問詢函指出,本次募集配套資金與前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時間間隔較短。請你公司説明本次募集配套資金的必要性,以及將本次募集配套資金的50%用於補充流動資金的主要考慮及合理性。

12月1日,中興通訊回覆深交所稱,2018年至2020年是全球5G技術標準形成和產業化培育階段,公司前次募集資金項目在該背景下實施,目前募集資金已基本使用完畢。

“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賬面貨幣資金餘額為435億元(含保證金等受限資金20億元),現有貨幣資金餘額僅能確保公司當前經營規模下現金流安全。”

中興通訊還表示,目前全球處於5G商用網絡建設及行業應用加速發展階段,公司收購中興微電子少數股權將進一步增加控制力,有助於中興微電子在5G關鍵芯片技術方面持續加大投入,增強核心競爭優勢。

併購路徑合理性引監管質疑

事實上,中興通訊這次重組除了募資合理性存疑外,收購的路徑也讓外界看的是雲裏霧裏。

時間倒退回2015年11月23日,集成電路產業基金與中興通訊、賽佳訊、中興微電子共同簽署《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賽佳訊投資發展企業(有限合夥)、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與深圳市中興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之增資協議》,國家產業基金以24億元的價格認購中興微電子24%股份。

2020年9月10日,集成電路產業基金、仁興科技、中興通訊、中興微電子簽署《股權轉讓協議》,集成電路產業基金將中興微電子24%股權以33.15億元價格轉讓給仁興科技。

同日,恆健欣芯、匯通融信與中興通訊、仁興科技簽署了《合作協議》,恆健欣芯、匯通融信分別向仁興科技提供14億元、12億元的合作款,用於向集成電路產業基金支付收購中興微電子24%股權的部分對價款。

2020年10月20日,中興微電子召開股東會並作出決議,同意股東仁興科技以14億元價格向恆健欣芯轉讓中興微電子10.1349%股權,以12億元價格向匯通融信轉讓中興微電子 8.687%股權。

令人不解的是,恆健欣芯於2020年9月9日成立,匯通融信於2019年12月9日成立,無具體經營業務,均不存在最近兩年財務數據。如今倒買倒賣一來回,恆健欣芯、匯通融信在短短一個月內合計大賺1100萬元。

於是,深交所要求中興通訊進一步穿透披露恆健欣芯、匯通融信的股權結構,核實並説明前述26億元合作款的資金來源以及是否涉及中興通訊或關聯方直接或者間接為該款項提供資助,説明前述從集成電路產業基金轉讓至仁興科技、再從仁興科技轉讓至恆健欣芯和匯通融信基金等股權交易安排的主要考慮、商業實質及合理性。

通過天眼查穿透股權來看,恆健欣芯股東深圳市匯通融信投資有限公司及匯通融信股東廣東恆健欣芯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關聯企業,均在中興通訊股東行列。

而中興通訊在對深交所的回覆函中卻解釋稱,恆健欣芯、匯通融信出資來源均不涉及中興通訊或其關聯方直接或間接提供的財務資助。上述交易安排系基於各自前期合作文件,經友好協商確定的交易,系各方真實意思表示,具有商業合理性。

與華為的距離越來越遠

公開資料顯示,中興通訊是全球領先的綜合性通信製造商、通信解決方案提供商之一,在行業內一直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公司於1985年成立,五年之後憑藉自主研發的第一台數據數字用户交換機ZX500在行業內站穩腳跟。

而就在中興通訊研製交換機時,轉業軍人任正非於1987年在深圳成立華為。最初,華為代理了香港一家公司的用户交換機產品,走銷售電信設備的路子。但後來,華為轉變思路開始做起了產品研究,並於1992年推出了自己的第一套數字交換解決方案。

隨着正式進入自主研發的行列中,華為和中興通訊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不過在1995年之前,由於中興通訊是國企的原因,無論是資金還是技術上總是能獲得很大支持,所以在這段時間內中興通訊總是領先於華為。

直到1995年,行業格局逐漸生變。在各家都不斷精進技術的背景下,此前中興通訊一家獨大的局面,變成華為和中興通訊兩家你爭我趕局面。

2004年,差距有了更為巨大的變化。據第一財經日報援引中興離職老員工王安(化名)觀點,“最早的時候,兩家的差距基本沒有,一個100億,一個80億,基本在一個水平上,但是從2004年以後,中興與華為的差距越來越大”。

有分析認為,兩者差距變大的原因主要是路線選擇不同導致。據悉,早年間在3G技術路線的選擇上,中興選擇了技術先進、授權費用高,研發費用大的CDMA,而華為卻選擇了專利分散、成本低的WCDMA。後來,由於CDMA市場表現不如WCDMA,導致兩者差距逐漸拉大。

2006年開始,華為撩開了自己那個一直被外界認為神秘莫測的財務面紗,主動將公司年報呈現在世人面前。當年,華為年營收達663.65億元,是中興通訊營收的2.86倍;淨利潤為39.99億元,是中興通訊淨利潤的4.42倍。

中興通訊手握435億仍哭窮 曾一家獨大 如今收入僅為華為九分之一
2008年,華為營收首次突破千億元,而中興通訊卻僅有華為不到4成的營收。雖然中興通訊也一直在追趕,但直到2015年才營收破千億,而且也僅僅在千億營收的寶座上待了三年時間。

截至2019年年末,華為營收高達8588.33億元,中興通訊只有907.37億元,華為是中興通訊的9.47倍。

淨利潤方面,華為的淨利潤自2011年開始逐年攀升,並相繼突破200億元、300億元、400億元、500億元和600億元大關。而反觀中興通訊,2012年曾由盈轉虧,直接掉入虧損泥沼。2015年開始,中興通訊淨利潤更是開啓了一盈一虧的模式。

截至2019年末,華為淨利潤為626.56億元,中興通訊淨利潤為57.77億元,華為是中興通訊的10.85倍。

中興通訊手握435億仍哭窮 曾一家獨大 如今收入僅為華為九分之一
古人云:棋逢敵手,實乃人生一大樂事。可中興通訊看着自己與華為的巨大差距,雖然一直都不肯輕易認輸,但心裏恐怕也只能默默的感嘆“既生瑜,何生亮”!

不過在近三年的市場環境下,兩家企業也算是難兄難弟。2018年-2020年,為打擊中國5G領先優勢,美國曾先後對中興通訊和華為進行多輪制裁。經此一役,華為發展處處受限,而實力遠落後於華為的中興通訊或也是元氣大傷、不得不緩慢恢復。

免責聲明:本文(報告)基於已公開的資料信息或受訪人提供的信息撰寫,但黑池財經及文章作者不保證該等信息資料的完整性、準確性。在任何情況下,本文(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490 字。

轉載請註明: 中興通訊手握435億仍哭窮 曾一家獨大 如今收入僅為華為九分之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