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GDP突破120萬億元 專家:金融支持穩住大盤

  中新網1月17日電 題:中國GDP突破120萬億元 專家:金融支持穩住大盤

  中新財經記者趙建華

  國家統計局17日公佈,2022年中國經濟總量突破120萬億元,達到12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3.0%。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説,金融對支持穩住經濟大盤發揮了重要作用。去年的流動性、社融和貸款等數據都證明了這一點。

  央行公佈的數據顯示,去年的兩次降準為實體經濟提供超一萬億元長期流動性,運用再貸款再貼現、中期借貸便利、公開市場操作等多種方式投放流動性,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提供了適宜的流動性環境。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11.8%,比上年末高2.8個百分點;人民幣貸款增加21.31萬億元,比上年多增1.36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9.6%,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32.01萬億元,比上年多增6689億元。

  其中,去年12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同比少增1.05萬億元。2022年末,M2餘額266.43萬億元,同比增長11.8%。央行解釋,12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減少,主要是受債券融資減少較多的影響。2022年M2的增速較高,主要是由於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的資金支持力度加大,派生的貨幣相應增加。

  17日,在京舉行的國是論壇2023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會上,趙錫軍表示,因為通脹壓力不大,2022年全年貨幣供應增速較快,但企業融資需求並不充足。2022年各項經濟指標波動性較大。社融總體增速6月份開始回落,此後的回落幅度較大。宏觀和微觀在金融領域表現出較大分化,各種各樣的政策性支持措施出台後,在微觀層面落地、被市場主體吸收消化時存在阻礙和困難。社融和信貸在不同月份表現較大波動性,其中1月份、3月份、6月份和9月份,每個季度的第一個月投放量較大。

  具體而言,2022年度金融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繼續保持了較高的支持力度。其中,全年投向製造業的中長期貸款餘額同比增長36.7%,比各項貸款增速高25.6個百分點。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餘額同比增長24.3%,比各項貸款增速高13.2個百分點。“專精特新”企業貸款餘額同比增長24%,比各項貸款增速高12.9個百分點。普惠小微貸款餘額同比增長23.8%,比各項貸款餘額增速高12.7個百分點。普惠小微授信户數為5652萬户,同比增長26.8%。

  與此同時,中國人民銀行指導政策性、開發性銀行投放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資金7399億元,重點發力支持和帶動基礎設施建設。2022年末,投向基礎設施領域的中長期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3%,比各項貸款增速高1.9個百分點。

  受此影響,中國實體經濟綜合融資成本明顯下降。在歐美主要經濟體大幅快速加息的情況下,中國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紅利持續釋放,全年1年期LPR和5年期LPR分別下降15個基點和35個基點,促進降低實體經濟綜合融資成本。2022年,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17%,比上年低34個基點。

  趙錫軍説,無論中長期信貸、基礎設施信貸,還是科技企業、中小企業信貸、普惠和綠色貸款,官方的支持力度都明顯加大。中國央行結構性的工具越來越多,針對性越來越強。融資成本在去年一年持續下降。這和西方國家截然相反。去年,無論美聯儲還是歐洲央行都啓動加息。其中,美聯儲加息尤甚,歐央行也是連續三次加息。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還顯示,2022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突破5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5.1%,增速比2021年加快0.2個百分點。資本形成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

  投資快速增長,但出現分化。基礎設施投資增長9.4%,製造業投資增長9.1%,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0.0%。趙錫軍説,房地產領域的投資,最近兩年都不理想。

  展望2023年,趙錫軍預計,包括消費零售在內的各項指標將總體走向平穩,波動性會比2022年降低很多。2023年擴大內需的切入點是改善社會心理預期和提振發展信心。

  趙錫軍説,2023年,地方政府要重點考慮債務的可持續性及風險可控,中央不會對地方債務兜底。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流動性要跟去年一樣合理充裕。

  央行此前表示,2023年將保持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多措並舉降低市場主體融資成本。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引導金融機構進一步解決好民營小微企業融資問題。(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99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GDP突破120萬億元 專家:金融支持穩住大盤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