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來,我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豬肉生產和消費市場,每年大約吃掉7億頭豬,豬肉消費量約佔世界豬肉總消費量的46%。與此同時,我國連續多年保持家禽飼養量、禽蛋產量世界第一、禽肉產量世界第二的水平。
近年來,我國生豬養殖標準化、規模化、現代化進程加快,禽肉產品較為成熟、供應鏈穩定,蛋雞產業則在各類疫情和環保政策影響下持續轉型升級。
【數據看變遷】
一年大約吃掉7億頭豬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肉類產量從2012年的8471.1萬噸提高到2021年的8989.99萬噸,十年間增長幅度達到6.13%。
在各種肉類中,我國居民消費最多的當數豬肉,每年大約吃掉7億頭豬,這也使得我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豬肉生產和消費市場。據統計,2021年我國豬肉產量佔全球比例為44.09%,居全球第一;我國豬肉消費量約佔世界豬肉消費量的46%,人均豬肉消費量約為世界人均水平的2倍。
豬肉是國人最主要的動物蛋白來源,在我國肉類消費中長期處於主導地位。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豬肉產量為5296萬噸,佔主要畜禽肉類產量的59.59%;生豬出欄量67128萬頭,較上年增長27.4%。
在生產端,我國生豬養殖長期以散養為主,行業集中度較低。近年來,受環保政策趨嚴、養殖用地稀缺、非洲豬瘟等疫情頻發、生豬價格波動、食品安全推進等因素影響,我國生豬養殖標準化、規模化、現代化進程加快。
另外,近年由於養豬企業與養殖户的規模逐步增大,在行情低迷期的維持能力增強,“豬週期”也在逐漸拉長。2006年以來,我國已經歷4個完整的“豬週期”。而隨着新一輪大規模的產能投資,加上全行業非洲豬瘟防控水平恢復,行業產能在過去兩年快速恢復並持續增長。
禽蛋產量保持世界第一
我國連續多年保持家禽飼養量、禽蛋產量世界第一、禽肉產量世界第二的水平。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禽肉產量2380萬噸,為僅次於豬肉的第二大消費肉類。
在禽肉類產品中,雞肉以其“一高三低”,即高蛋白質、低脂肪、低膽固醇和低熱量,及生產週期短、飼料轉化率高、經濟效益顯著、環境友好等優勢,佔國內肉類總產量三成左右。2021 年,我國雞肉產量約為1743萬噸,其中白羽肉雞產量增長至約1020萬噸,黃羽肉雞產量降至約499萬噸,“817肉雞”產量增至約224萬噸。
雞肉消費增長與餐飲行業息息相關。聖農發展財報顯示,2015年-2019 年,我國連鎖餐飲企業總門店數從2.37萬個增加至3.44萬個,收入從1526.61億元增長至2234.5億元。
其中,雞肉類快餐連鎖品牌的規模擴張貢獻了重要力量。在2020年-2021年度排名前十的全國快餐店中,有5家以肉雞類食品為主,其餘5家亦提供肉雞類相關產品,核心原因就在於我國禽肉產品較為成熟、穩定的供應鏈。
【我的餐桌故事】
54歲的郭先生是土生土長的東北人,對兒時的豬肉價格記憶猶新。“那時父親每月工資只有幾十元,一斤豬肉卻要8毛4。我們一大家子9口人,能夠吃上一頓豬肉燉粉條或豬肉燉酸菜,能夠開心好幾天。”
郭先生説,為了讓家人平時也能吃些葷腥,母親在那個年代常常會挑肥膘多的豬肉“下手”。把豬肉洗淨,將肥膘切塊倒入鍋中煎炸,將熬好的豬油倒入碗中冷卻儲存,每次做菜再從中取用少量“調味”。“如今回憶起來,那時的豬油燉菜特別有滋味。”
新京報首席記者 郭鐵
新京報製圖 俞豐俊
編輯 祝鳳嵐 校對 翟永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