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指數報告期內,不少企業公佈了2021年度業績,以觀點指數監測的產業運營服務樣本企業來看,有12家發佈了公告。
其中,7家營收下降,中國宏泰發展下降幅度最大(-27.57%);5家歸母淨利潤下降,空港股份下降最大(-411.64%);毛利率較去年同期下滑的企業有7家,主要有開發商融資端的多項收緊、新冠疫情導致的園區空置率上升,以及區域經濟環境變化帶來的競爭加劇。
有多家企業成功拿下產業用地,萬洋集團、上海臨港和MAX科技園均有土地斬獲。
整體來説,工業用地溢價率都有所提升。全國工業用地溢價率2.45%(上月1.05%),三線城市提升尤為明顯,由上月1.31%的溢價率提升到3.63%,體現了節假日後工業投資有所復甦,回暖的趨勢明顯。
報告期內,聯東和金地威新均錄得新項目開工;前者在洛陽連續簽約,標誌河南投資版圖由鄭州拓展至洛陽;中電光谷再與保定和滁州兩地簽訂合作協議,公司目前已經形成規模的"P+EPC+O"業務再獲新進展。
樣本企業營收半數下滑,產業載體租賃銷售遇冷
在觀點指數重點監測的產業運營企業中,上市企業19家,目前已有12家企業公佈了2021年度業績,另有上海臨港和張江高科兩家公佈了業績快報。
數據上看,有7家企業營收下降,中國宏泰發展下降幅度最大(-27.57%);5家歸母淨利潤錄得下跌,空港股份下降幅度最大(-411.64%)。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實現營收、淨利雙增長的企業均得益於上年同期基數太低。
營業收入表現上,觀點指數監測的12家產業運營服務樣本上市企業數據顯示,2021年度實現營收正向增長的有浦東金橋、上海臨港、張江高科、招商蛇口、中電光谷和中新集團。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觀點指數整理
張江高科營業收入增長最為顯著,主要源於期內產業空間載體銷售業務貢獻歸母淨利潤4.34億元,而上年同期無此類銷售業務發生。全年來看,根據張江高科業績快報,公司2021年預計淨利6.73億-8.07億元,同比下降56%-63%,主要源於投資收益大減。
而投資收益正是張江高科在2020年淨利潤大幅增加的緣由,其中對微創醫療約13.98%的持股起到關鍵性作用。截至2022年4月19日,微創醫療近一年已下跌67.29%,最低跌近71.52%。
投資收益的不穩定性顯著拖累了已轉型"科技投行"的張江高科業績。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觀點指數整理
從歸母淨利潤同比變化上看,目前公佈年度數據的12家企業中,6家實現了正增長,分別為浦東金橋、上海臨港、外高橋、中電光谷、中新集團和陸家嘴。
空港股份歸母淨利潤下降最大,下降達到411.64%,主要源於期內子公司收購北京空港天陽電氣安裝工程有限公司股權,合併報表導致歸母淨利潤大幅減少。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觀點指數整理
從毛利率看,10家完成年度報告發布的企業中,2021年毛利率較去年同期下滑的企業有7家,比例相當高。歸結毛利下跌原因,主要有開發商融資端的收緊、新冠疫情導致的園區空置率上升,以及區域經濟環境變化帶來的競爭加劇。
如作為產業市鎮運營商的中國宏泰發展,公司毛利率受開發商的融資端影響,以及集中供地導致的拿地節奏變化加大,導致土地出讓面積及出讓價格均較去年低走。
產業運營企業,特別是重資產投入的園區企業,由於行業特性,投資回報期較長,流動性狀況一直備受關注,特別是在行業整體受房地產業影響的時候,極易被帶着走入下行區間,企業更需關注自身流動性問題,並專注提升主營業務的盈利能力。
萬洋、臨港、MAX科技園摘地,工業用地投資回暖
從月度產業用地獲取情況來看,有多家企業成功拿下產業用地,特別是一些醫療器械、光伏能源以及半導體產業的企業。
觀點指數重點關注園區投資企業的拿地,萬洋集團、上海臨港和MAX科技園均有土地斬獲。
萬洋集團3月至今已摘得8宗工業用地,其中廣東佛山一宗,廣東韶關5宗,鄭州2宗。8宗地塊合共土地面積55.03萬平方米,規劃建築面積145.01萬平方米。可以看到萬洋集團對大灣區的投資力度較大。
根據新豐縣2022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宗地表,新豐縣工業園松園園區將在2022年供應7宗工業用地,萬洋在2個月之間已拿下其中3宗,佔據該區開發的主導地位。
韶關在大灣區的發展中稍顯落後,更需抓緊頭部城市的產業轉移契機,滿足當地工業廠房需求。而新豐縣豐城街道為當地推進"三舊"改造的重點區域,未來將形成顯著的產業集聚效應。
MAX科技園所摘地塊則位於上海相對核心的地段,這是繼MAX科技園(上海·美蘭湖)項目後,半年內在上海的收穫的又一項目,MAX科技園華東總部也將落地於此。此次成功摘牌,意味着MAX科技園在長三角戰略佈局再前進一步。
從全國工業用地出讓情況看,一個月內(2022/3/15-4/15)供應工業用地數量達1879宗,環比上升37.5%;供應土地面積5232.97萬平方米,環比上升53.0%;成交工業用地數量1297宗,環比上升17.8%;成交土地面積5044.61萬平方米,則與上月持平。
在供給端,相比發展成熟、更需要產業升級的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則擔當了承接產業轉移的重要任務,因此也成為目前工業用地最主要來源城市,這種供應上的傾斜料將長期持續。
交易情況方面,近一個月(2022/3/15-2022/4/15)全國總體成交更加活躍,特別體現在成交價格上,整體工業用地的溢價率有所提升。全國工業用地溢價率2.45%(上月1.05%),三線城市提升尤為明顯,由上月1.31%的溢價率提升到本月的3.63%。成交溢價率的提高體現了節假日後的工業投資復甦,回暖的趨勢明顯。
中電光谷持續輸出運營服務,聯東河南投資佈局擴大至洛陽
除了企業摘地動態外,月內更錄得多項重大項目簽約,聯東和金地威新均錄得新項目開工。
其中,金地威新·成華人工智能創新基地作為成都成華區重點招商引資項目,位於主城核心區。項目佔地111畝,總建築面積達29萬平方米,總投資達50億元,擬打造人工智能產業方向的標杆產業園區。
在此次簽約前,聯東在河南的發展集中於鄭州,佈局有聯東U谷·鄭州高新國際企業港、聯東U谷·鄭州滎陽科技創新谷、聯東U谷·鄭州智能裝備產業園以及聯東U谷·鄭州經開國際企業港四個項目。而聯東集團在洛陽的連續簽約標誌着對河南的持續深耕,投資已不再滿足於鄭州區域,而是擴大至洛陽。
中電光谷月內再與保定和滁州兩地簽訂合作協議,公司目前已經形成規模的"P+EPC+O"業務再獲拓展。"P+EPC+O"業務指由策劃諮詢、設計施工總承包和招商運營三個部分構成。
目前,中電光谷已有咸陽、成都、宜昌、寧波、郴州、哈爾濱、淮安、太原等地8個項目在完成了"P"之後正有序落實"EPC"進程,其中2021年落地項目6個。
近幾年,各地政府均在謀劃實施"新基建"和"城市更新"項目,對於前期項目規劃以及後期招商和運營服務均有強烈需求,這就帶來了新的商業機遇。誰能把握這個需求,提供貼合需求的一體化服務以解地方政府的困擾,就能獲得長久的盈利增長點。
中電光谷的"P+EPC+O"業務則是為此而產生,其2021年的設計與建造服務收入達到7.27億元,同比上漲65%,成為園區運營服務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