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軍突起”:蘇聯如何成為“大蕭條”時期的最大贏家?

時間來到了1929年,美國的經濟看起來依舊蒸蒸日上。美國的工業生產指數在1921年時平均僅為67,但到了1928年7月時已上升到了110,到1929年6月時則上升到126。這種誇張的發展速度在美國人民眼中已經習以為常,所有人都對國家的前途充滿希望,似乎每一天都是晴空萬里。實業家、學究式的經濟學家和政府領導人同樣表示對未來充滿信心。財政部長安德魯在1929年9月向公眾保證:“現在,沒有擔心的理由,這一繁榮的高潮將會繼續下去。”

“異軍突起”:蘇聯如何成為“大蕭條”時期的最大贏家?

美國經濟危機

1929年10月29日,人羣聚集在紐約華爾街,親眼目睹了股市斷崖式的下跌,隨着而來的便是股民們瘋狂的拋售、老百姓紛紛前往銀行擠兑自己的各類資產,人類歷史上最可怕的一次經濟危機:“大蕭條”來臨了。

在這場危機中,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家都沒能倖免於難。但在遙遠的大洋彼岸,卻有一個新興的紅色巨人逆流而上,在“大蕭條”中實現了逆襲,搖身一變成為了當時世界第二強國,它就是蘇聯。

蘇聯如何做到了在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中屹立不倒甚至逆歷史潮流而上?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在這場危機中又給予了蘇聯哪些幫助?本期就帶大家一起了解蘇聯如何成為“危機中的贏家”。

“異軍突起”:蘇聯如何成為“大蕭條”時期的最大贏家?

“大蕭條”中的美國

蘇聯於1928年10月開始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工業化建設進入全面開展的階段,許多陳舊設備需要更新,大批新的工程項目需要建設。“一五計劃”的時間恰好與“大蕭條”撞車,可令人沒想到的是,“大蕭條”卻恰恰成成為了蘇聯發展的助推器。

由於西方國家產能嚴重過剩,國內又面臨着大規模的失業、通貨膨脹等問題,老百姓沒有消費能力。可資本是無國界的,為了賺錢,資本傢什麼事都做的出來,哪怕是資助他們在意識形態上不共戴天的敵人:蘇聯。

“異軍突起”:蘇聯如何成為“大蕭條”時期的最大贏家?

蘇聯“一五計劃”

1929 年,蘇聯最高國民經濟委員會下專設了外國諮詢中央局,它專門負責領導外國技術力量的引進和利用。1929 年底,蘇聯同外國已簽訂了 70 多項技術援助和諮詢協議,涉及機械、冶金、石油化工和交通運輸等多個重要經濟部門。到 1931 年初,蘇聯接受技術援助的項目增加到了 124 項,涉及冶金、工農業、飛機鐵路等等,投資總價值超過了四千萬美元。

在“大蕭條”時期,世界上有近50%的工業設備都被投入到了蘇聯的工業建設中,而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建立的一大批現代化骨幹企業幾乎都是在西方的幫助下建立的。蘇聯三大鋼鐵廠:馬格尼託戈爾斯克鋼鐵廠、庫茲涅茨克鋼鐵廠和扎波羅熱鋼鐵廠都是在美德兩國的援助下建造的。

蘇聯三大汽車廠也都是在西方專家幫助下用西方設備更新裝備的。四大拖拉機廠大部分都是美德等國援建的新廠,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是在美國近 80 家工廠的幫助下建成的。三十年代的最大電站第聶伯電站和其它大型電站都是依靠英國、德國和美國提供設備幫助建成的。

“異軍突起”:蘇聯如何成為“大蕭條”時期的最大贏家?

建設中的馬格尼託戈爾斯克鋼鐵廠

1931 年,蘇聯向國外購買的機器設備約佔世界設備出口總量的三分之一,1932 年上升到了二分之一左右。蘇聯不但在短時間內獲得了先進的生產能力,而且還掌握了當時最先進的技術,為獨立自主地發展工業提供了有力條件。

且在一五計劃期間,西方各國共累計向蘇聯貸款了17億美元,為蘇聯“實現工業化”立下了汗馬功勞。除了獲得真金白銀的投資和生產設備外,專業的人才也是必須的。

“異軍突起”:蘇聯如何成為“大蕭條”時期的最大贏家?

蘇聯向國外購買機器設備

1925 年,聯共(布)中央批准了《關於聘請外國專家來蘇工業部門工作和派遣蘇聯大學生、工程師、技術員出國學習的提綱》。隨着提綱的執行,聘請外國專家和技術人員的人數也迅速增加。有資料顯示,1932 年在蘇聯各部門工作的外國專家有兩萬人。

這些專家的工作受到蘇聯政府的高度重視,他們被委以重任,有的專家還擔任了總工程師、總建築師等要職,不少人還得到蘇聯政府的獎勵,有的還獲得了蘇聯最高技術獎—列寧勳章。例如哈爾科夫拖拉機廠的總工程師就是美國人。

另外,西方經濟危機中,還出現了大批的失業技術人員,他們也被招聘到蘇聯工作。1931 年,僅頓巴斯煤礦就有約兩千名外國工人。熟練的技術工人是先進技術發揮作用的另一個關鍵因素。

“異軍突起”:蘇聯如何成為“大蕭條”時期的最大贏家?

蘇聯國外技術人員

派遣科技人才出國進修的工作,也在西方國家的支持下取得了顯著進展。1929年1月到1930年6月,蘇聯共派了一千多人進入美國,成功把美國的先進技術帶到了蘇聯。

1929年,僅最高國民經濟委員會就派出了1200名工程技術人員進修,1931年,又派出了485名。這些人員學成歸國後,在實現國家工業化方面發揮了極大作用。

打鐵還需自身硬,只靠“引進”自然不是長久之計,蘇聯在此期間開始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人才培養體系。

“異軍突起”:蘇聯如何成為“大蕭條”時期的最大贏家?

引進美國技術

工廠藝徒學校是培養青年技工的最重要形式之一。青年工人在這裏學習文化和技術,並接受職業培訓。一五計劃期間,這類學校就培養了45萬名熟練工人。在此期間,還建立了工業技術教育制度,培養受過高等教育的專家。五年內,共培養了30萬名受過中等教育和17萬名受過高等教育的專門人才。

1932年,在蘇聯中央執行委員會下設立了高等技術教育委員會,其職責主要是批准高等專業學校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學方法等。高等技術教育委員會於1946年改組為高等教育部。1933年8月,聯共(布)中央通過決定,整頓高等學校、高等技術學校和技術學校的教學秩序。

由於黨和政府重視技術教育,蘇聯的技術教育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為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提供了大批專業人才。

“異軍突起”:蘇聯如何成為“大蕭條”時期的最大贏家?

工廠藝徒學校

1925年,俄羅斯科學院被設為“全蘇科學院”,成為全國的科學中心。1927年,人民委員會審查並批准了蘇聯科學院新章程。1930年,全蘇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團批准了蘇聯科學院修改章程,確定科學院為蘇聯最高科研機構。科研機構在30年代又有明顯增加。

到1935年,除原有的機構外,又建立了蘇聯科學院遠東分院、阿塞拜疆分院、外高加索分院、格魯吉亞分院、烏拉爾分院等,此外還有全蘇列寧農科院、烏克蘭共和國科學院和白俄羅斯共和國科學院等。科學工作者的人數也從1929年的22600人增加到1932年的47900人。

為適應二五計劃工作的需要,蘇聯科學院在1932年組成140支勘探隊,分別進行了對古生物研究、土壤、地質化學、農業化學等的45項綜合性勘察,為編制和實施二五計劃提供了詳實可靠的科學資料。

“異軍突起”:蘇聯如何成為“大蕭條”時期的最大贏家?

俄羅斯學院

在蘇聯人民的艱苦奮鬥和蘇聯高層的正確決策下,以及西方國家的資本家們的不懈努力下,使得蘇聯成為大蕭條時期的贏家。早在1930年,蘇聯就已消滅了“失業問題”,到1932年底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束時,蘇聯的工業產量已從世界的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並擁有了完整的工業體系。

而這一迅猛勢頭並沒有隨着一五計劃的結束而結束,反而在二五計劃中得到了延續。截止至二五計劃結束(也就是1937年),蘇聯鋼產量達1770萬噸,煤產量1.28億噸,發電量365億度,建成包括鋼鐵、飛機、汽車、化工、重型機械等多個領域共六千多家企業。

工業生產總值佔全世界的10%。而與蘇聯的“飛速發展”完全相反的是,就1933年與1928年相比,美國工業產值下降了44%、德國下降45%、英國下降20%。

因此,蘇聯在此次危機中的表現不僅讓它一躍成為頂級強國,進一步擴大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影響力,甚至動搖了那些老牌帝國主義列強的意識形態,為人們指出了一條“全新的道路”。

“異軍突起”:蘇聯如何成為“大蕭條”時期的最大贏家?

1933年,美國共產黨領導人威廉·福斯特參加總統競選,獲得了美共有史以來的最高選票。在當時,美國失業工人甚至到蘇聯駐美使館排隊領取簽證。德國共產黨主席台爾曼在1932年的德國總統選舉中排名第三,德共在本國的影響力大多時候都在納粹黨之上。

1933年11月16日,美蘇宣佈恢復邦交。與美國關係的正常化推動了其他國家與蘇聯關係的改善。1934年,蘇聯加入國際聯盟,併成為國際聯盟行政院的常任理事國。

“異軍突起”:蘇聯如何成為“大蕭條”時期的最大贏家?

威廉·福斯特

西方媒體同樣對蘇聯在經濟危機中取得的成就給予了高度認可:法國《時報》寫道:“共產主義正在用極快的速度完成改造事業……布爾什維克在和我們的比賽中成為了勝利者。”

美國記者林肯·斯蒂芬在親歷了蘇聯的建設後更是激動的説道:“我看到了未來,這行得通”。而當羅斯福上台開始實行“新政”的時候,甚至被國內的一些資本家抨擊為“照抄共產黨宣言”。

“異軍突起”:蘇聯如何成為“大蕭條”時期的最大贏家?

法國《時報》

誠然,蘇聯在實現工業化的道路上所採取的措施並非“盡善盡美”,如在1930後完全取締了外匯和證券交易所的一切活動,這一舉措有效的組織了經濟危機向蘇聯本土蔓延的趨勢,但卻沒能在未來及時更正,反而成為了阻礙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又因為以斯大林為核心的蘇聯高層判斷出“下一次世界大戰”已經正在醖釀之中,必須儘快在短時間內完成“工業化”,這就導致政府對農民的“壓榨”更加嚴重,在國際農產品和原料價格普遍下跌的情況下繼續擴大出口,以增加外匯發展工業。最終導致農民生活水平在國力增強的同時反而下降,甚至出現了大規模的饑荒。

時至今日,中國現在也正面臨着全球經濟普遍下行的局面,而蘇聯在應對經濟危機上的成功,依舊能給我們帶來諸多啓示。

蘇聯政府壓榨農民

參考文獻:

《西方技術與蘇聯經濟史記》高玉生

《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史》蘇聯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大蕭條——蘇聯的反危機政策》

《劍橋歐洲經濟史》

《俄國革命——蘇聯史(第一卷)》姚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709 字。

轉載請註明: “異軍突起”:蘇聯如何成為“大蕭條”時期的最大贏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