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户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近日,復旦發展研究院傳播與國家治理研究中心李良榮教授團隊發佈《中國網絡社會心態調查報告(2020)》。
依託百度搜索數據和新浪微博6250萬條隨機博文數據,使用大數據文本分析和博文質性解讀相結合的混合式研究方法,對2020年與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民生、外交等相關的數百個指標的海量網絡表達建構語料庫,展開搜索指數分析、大數據情感分析和語義網絡分析,提取網民對不同熱點議題的討論視角和態度傾向,該報告最後形成。課題組還以2019年第四季度的數據作為常態參照系,對比了2019年10月至12月、2020年1月至3月、4月至6月、7月至12月四個時間段網民對不同概念、議題的關注度與態度演進趨勢,歷時性地挖掘了新冠疫情發展不同階段的中國網絡社會心態特徵。
報告中《對外心態篇報告》部分顯示,從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19日的百度指數搜索量排名中,澳大利亞、巴基斯坦、丹麥、德國、俄羅斯、法國、韓國、加拿大、美國、日本、塞爾維亞、伊朗、意大利、印度、英國等15個國家是中國網民關注的“熱門”國家。
其中,中國網民對美國的關注度最高,由此甚至直接影響了中國網民對其它國家的關注度和認知。網民對關鍵詞“美國”的全年搜索指數在15個國家中排名最高,遠高於其他國家。可見,中美關係是中國網民關注的“核心國際關係”,網民對其他國家的關注度、態度與認知,很大程度上也與中美關係和美國相關事件具有明顯關聯性。
此外,中國網民對日本、韓國、意大利、塞爾維亞、巴基斯坦、英國等國家的關注度,相對集中在2020上半年。也就是説,在疫情全球大流行期間,中國網民對這些國家的關注度明顯增長。
對比2019年同期數據發現,與疫情前更關注他國經濟、政治衝突不同,2020年網民更關注其他國家的疫情形勢發展,中國網民對其它國家的搜索頻率和關注度與相關國家的疫情發展狀況基本吻合。比如,在2020年3月英國疫情惡化、“羣體免疫”政策出台的時候,中國網民對英國的搜索關注度指數從10000激增至32000。而在7月14日英國宣佈禁用華為5G的時候,中國網民對英國的關注度指數僅從5000上升至10000。報告由此分析認為,中國網民對政治、經濟衝突的關注度遠低於對疫情話題的關注度。
就最受中國網民關注的美國而言,雖然關注度也因美伊關係、美國大選等因素出現過明顯增長,但關注度最高值仍出現在2020年五六月美國新冠疫情惡化期間。報告認為,新冠疫情是2020年影響中國網民關注國際形勢的核心因素。
有意思的是,研究和《中國網絡社會心態調查報告(2020)》顯示,中國網民對塞爾維亞、意大利、英國等國的觀感,呈現出“好感度”上升、“反感度”下降的趨勢。以塞爾維亞為例,網民在2019年第四季度對塞爾維亞的“好感度”為32%、“反感度”為41%,到2020年三四季度,“好感度”達到53%,“反感度”則下降至28%。2019年的時候,大部分中國網民對塞爾維亞似乎並不熟悉,有關塞爾維亞的博文正向和負向情感均不明顯,更多地是停留在討論塞爾維亞歷史、社會問題,比如“薩拉熱窩的一聲槍響掀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序幕”等。2020年塞爾維亞因新冠疫情求助中國、中國援助塞爾維亞,這些事件提高了塞爾維亞在中國的知名度,微博博文中大量出現與塞爾維亞疫情、中塞關係的討論。網民的情感態度,表現在對塞爾維亞的關心與鼓勵、對中塞友誼的回憶方面。
中國網民對丹麥、印度等國家的“好感度”,因為疫情因素則出現整體下降,“反感度”整體上升。其中,2019年第四季度,中國網民對丹麥的好感度為45%、反感度為19%;至2020年第一季度,好感度下降為35%,反感度則上升為37%。這在很大程度上與疫情期間丹麥發生辱華事件有關。印度是2020年中國網民“反感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反感度”最高值超過60%。2019年第四季度,網民對印度的“好感度”為33%,“反感度”為47%;至2020年第二季度,“好感度”下降至22%,“反感度”逐漸上升至最高值63%後才有所下降。在2020年第二季度之前,相關微博語義集中於對印度政治、經濟、環境等方面的討論;從2020年第二季度開始,因為中印邊境衝突升級,微博語義更多傾向於表現憤怒情緒。
澳大利亞亦是2020年中國網民“反感度”較高的國家之一,網民全年對其的“反感度”均遠高於“好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