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上市的均瑤健康前三季度淨利下滑34%,散户割肉離場,常温乳酸菌還有“味動力”嗎?

作者:五穀講壇

近年來,一些業績並不怎麼出色的乳企,也打算通過IPO的方式獲得融資,但是,在A股市場上,這些業績成份“欠佳”的乳企,卻讓小股民“受罪”,散户更是在貼吧中直言:“割肉離場”。

日前,均瑤健康發佈2020年第三季度報告,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約為7.10億元,同比下滑在27%以上;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約為1.97億元,相較於上年同期的2.98億元,降幅在34%左右。

 

剛上市的均瑤健康前三季度淨利下滑34%,散户割肉離場,常温乳酸菌還有“味動力”嗎?

對此,一位證券從業人士告訴《五穀財經》,未來中國乳業將呈現寡頭壟斷的發展趨勢,中小乳企的生存空間並不大,所以中小乳企上市之後,雖然可以募集資金,但未必就能“破繭重生”,有時可能還會讓中小股民“被套”,這是一個值得警惕的現象。

三季報業績降幅持續擴大

公開資料顯示,均瑤健康主營業務是常温乳酸菌系列飲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目前主要產品為“味動力”系列常温乳酸菌飲品,早在2011年,均瑤健康就已進入含乳飲品中的常温乳酸菌市場,並以此為主營業務,是國內最早生產與銷售常温乳酸菌飲品的品牌企業之一。2020年,均瑤健康IPO成功過會,於同年8月登陸A股市場。

剛上市的均瑤健康前三季度淨利下滑34%,散户割肉離場,常温乳酸菌還有“味動力”嗎?

然而對於2020年剛剛上市的均瑤健康來講,近期業績卻差強人意。上市公告書顯示,2020年上半年,均瑤健康實現營業收入約為4.99億元,同比下滑26.07%;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為1.49億元,相較於上年同期降幅為22.85%。

同時,均瑤健康方面預測,2020年度整體營收約為10.27億元,同比下降19.33%;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為2.48億元,相較於上年同期降幅在18%左右。

對於2020年上半年整體經營情況呈現下滑態勢,均瑤健康方面表示,主要系受新冠肺炎疫情和2020年農曆春節較早影響所致,同時為抗擊疫情,在2020年上半年捐贈支出亦較大。

而從均瑤健康三季報來看,目前業績下滑趨勢並未有所改善,同比降幅仍在擴大,對此,乳業研究員宋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均瑤健康業績出現接連下滑主要有兩方面原因。從外部環境來看,今年整體的消費宏觀比較疲弱,龍頭企業對區域市場加碼,造成了均瑤健康這種區域性乳企業績壓力更大。從內部產品來看,均瑤健康目前經營的產品還不夠成熟,市場的定位不夠清晰,同質化嚴重。

 

品牌結構單一 市場空間受限

實際上,“味動力”常温乳酸菌系列飲品佔據了均瑤健康近年來的主要營收。據均瑤健康招股説明書,2017年至2019年,均瑤健康實現營收分別約為11.46億元、12.87億元、12.46億元,其中乳酸菌飲品銷售收入分別約為11.34億元、12.57億元、11.88億元,佔其全部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為99.02%、97.71%、95.37%。

而“味動力”品牌系列又佔據了其中較大的銷售份額,2017年至2019年,“味動力”常温乳酸菌飲品塑瓶系列銷售收入分別約為11.17億元、12.41億元、11.14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分別為97.53%、96.51%和89.48%,品牌結構略顯單一,常温乳酸菌類別針對性明顯。

對此,均瑤健康方面表示,少而精的產品系列一方面能夠保證公司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強化管理及推廣效果,繼續提升產品競爭力,便於公司在已有領域進一步深耕與拓展,而另一方面,為抵禦產品系列相對單一所面臨的市場不確定性,公司已持續進行其他含乳飲料新產品的研發,結合消費者愛好及習慣,於合適的契機推出更加豐富的產品系列。

“雖然公司已持續進行新產品的研發和推廣,但相關項目實現預期的目標任務仍需要投入較多的時間和資源,因此公司短期內存在產品系列相對單一的風險,如未來出現該系列產品外部環境惡化的情況,將會對公司的經營產生不利影響。”均瑤健康方面稱。

然而,近年來均瑤健康產品系列相對單一的風險已開始顯現,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均瑤健康“味動力”常温乳酸菌飲品塑瓶系列銷量分別為15.64萬噸、17.05萬噸、15.56萬噸,2019年銷量已降至近三年來最低。

且在均瑤健康本就以銷定產的生產方式下,2017年至2019年“味動力”常温乳酸菌飲品塑瓶系列整體產銷率分別為99.94%、97.56%和 96.38%,呈逐年下滑趨勢。

此外,均瑤健康產品主要面向二三線城市,即地級市、縣級市及以下市場,市場重點區域體現為江西省、河南省、浙江省、湖北省、安徽省、湖南省、福建省、山東省等省下屬城市。

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均瑤健康銷售區域均主要集中於華東以及華中地區,在華東地區銷售金額分別約為5.69億元、6.14億元、6.38億元,銷售佔比分別為49.63%、47.75%、51.25%;在華中地區銷售金額分別約為3.06億元、3.84億元、3.58億元,銷售佔比分別為26.70%、29.89%、28.74%。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目前均瑤健康“味動力”常温乳酸菌飲品主要面向二三線城市,以縣級市和城鄉結合部為主,市場空間受限,且2020年初受疫情影響宏觀消費疲軟導致銷量下滑,疊加有小樣、小洋人等老牌競爭以及蒙牛、伊利等一線乳企入局常温乳酸菌飲品市場,渠道下沉進一步擠壓下游市場空間,尤其是在當下新鮮、低温乳製品作為行業風口的市場環境下,均瑤健康僅憑“味動力”品牌突圍難度較大。

上市募資或為緩解代工壓力

據悉,目前均瑤健康宜昌工廠擁有4條味動力瓶裝生產線,衢州工廠擁有4條味動力瓶裝生產線,因自有工廠產能有限,均瑤健康將部分產品生產計劃通過合同訂購的方式委託同類產品的其他廠家進行生產。

數據顯示,2017年均瑤健康“味動力”常温乳酸菌飲品塑瓶系列委託加工量佔比超過60%;

2018年,隨着均瑤健康衢州工廠味動力瓶裝生產線建成投產,替代部分委外加工產量,委託加工量佔比顯著下降,佔總產量比重已下降至40%左右;

2019年,衢州工廠產量持續釋放並替代附近代工廠產能,同時均瑤健康停止向代工廠漯河花花牛乳業有限公司加工,並減少向代工廠都江堰華泰偉業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委託加工產量,委託加工量佔比已下降至35.27%。

對此,均瑤健康方面表示,公司通過採用部分代工模式,能夠有效補充產能、積極響應客户需求,但管控成本相對較高。目前雖已通過投入新工廠、對現有產線技術改造等方式提高自有產能及產量比例,但2019年代工廠整體佔總產量的比重仍接近 36%,尚與11家代工廠進行合作,對代工廠的依賴度仍較高。

而均瑤健康此次IPO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均瑤大健康飲品湖北宜昌產業基地新建年產常温發酵乳飲料10萬噸及科創中心項目、浙江衢州產業基地擴建年產常温發酵乳飲料10萬噸項目以及品牌升級建設項目,擬使用募集資金金額分別約為5.30億元、2.89億元、3.80億元。

“代工廠承擔了公司重要產量任務,但也相對提高了管控成本,若過於倚仗代工生產,未來代工廠因管理疏漏或進行業務轉型而導致產品質量和產量下降,公司將面臨產品銷量下降、經營業績下滑的風險。”均瑤健康方面稱,目前有意逐步壓縮代工廠產量佔比,並且本次募投項目建設完成後將提升自有產能20萬噸/年,將基本實現對現有代工產能的替代、降低對代工廠的依賴。

 

中小乳企扎堆IPO存在隱憂

2020年,除均瑤健康成功登陸A股外,熊貓乳品也已在創業板上市,另有菊樂股份、李子園等多家中小乳企在排隊上市,大多或為通過上市募資來解決發展瓶頸問題,但在目前行業集中度逐步提高的背景下,大多中小乳企仍面臨產品結構單一,市場覆蓋面小、消費受眾羣體有限、競爭能力匱乏的尷尬局面。

據熊貓乳品招股説明書,此次創業板上市募集資金將依次用於蒼南年產3萬噸濃縮乳製品生產項目、濟陽二期年產2萬噸濃縮乳製品項目以及營銷和應用中心項目,項目投產後,熊貓乳品預計新增煉乳產能1.6萬噸、奶酪產能0.5萬噸,奶油0.5萬噸。

菊樂股份也在其招股説明書中提及,主要募集資金37.5%約2.1億元將用於年產12萬噸的乳品生產基地,用於提升含乳飲料產能;34.2%約1.9億元用於改建温江乳品生產基地加碼低温業務,同時計劃投入1.2億元用於營銷服務中心升級建設項目,其中包括18個庫房、60輛冷藏車以及8000個渠道終端建設。

在目前中小乳企扎堆IPO以求通過上市募資手段來擴大產能、加強渠道建設以及終端營銷的同時,大型乳企已然開始了對上游優質奶源及產業鏈的爭奪。

近期,伊利股份披露擬16.61億港元收購中地乳業;中國飛鶴擬以30.71億元對價收購原生態牧業;優然牧業在國慶節前啓動赴港上市前最後一輪融資,在當下優質奶源稀缺,低温新鮮乳製品受消費者熱捧的行情下,優質奶源和牧場基地已成為大型乳企的必爭之地。

從業績上看,蒙牛和伊利雙寡頭也幾乎佔據了乳品市場的半壁江山,2019年,蒙牛和伊利分別實現營收約為790.30億元、900.09億元,實現淨利潤分別約為41.05億元、69.34億元,二者營收之和以及淨利之和在19家上市乳企總和中佔比均超過60%。

據伊利股份最新發布的2020年三季報,2020年前三季度伊利股份實現營收約為735.06億元,同比增長7.28%;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約為60.24億元,同比增長6.99%,業績已重回增長軌道。

對此,業內人士指出,伊利股份作為乳品行業龍頭,在2020年宏觀市場環境受疫情影響相對疲軟的背景下仍能實現逆勢增長,是得益於其多年累積沉澱的全產業鏈競爭優勢,抗風險能力較強。而在市場波動後期,行業分化將進一步加劇,市場份額也將進一步向頭部企業集中,這樣的競爭環境對於中小乳企來講並不友好,通過上市募資手段能否突破瓶頸,仍屬未知。

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向《五穀財經》表示,國內快消品行業都在進入快速分化階段,中小乳企扎堆上市還是希望借力資本避免掉隊,但IPO未必就是救命稻草,企業發展要考慮綜合因素,因此各方還應謹慎看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975 字。

轉載請註明: 剛上市的均瑤健康前三季度淨利下滑34%,散户割肉離場,常温乳酸菌還有“味動力”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