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農業領域早有巨頭佈局。2016年開始,在政策支持,技術升級的大環境下,我國農業創業正式進入了黃金髮展時期,農業投資也隨即被引爆。投資機構、產業資本、政府資金等在農業領域活躍度,獲投項目數量和資本總量都成上升趨勢,在個別細分領域,更呈現出爆發式增長的趨勢。
哪些細分領域越發受到資本青睞?大趨勢下的農業還有哪些機會點?
1
生鮮電商:融資資金最多,最具競爭力
生鮮電商賽道活躍的公司包括京東生鮮、每日優鮮、彩食鮮、愛鮮蜂、呆蘿蔔、極鮮網、本來生活網等,這些明星公司的超大規模融資拉高了這一領域的總體融資金額。
2011、2012、2013年三年生鮮電商就獲得了140億元左右的融資,之後迅速收縮。2014年僅2億元投入該領域,之後不斷爬坡,於2018年再次迎來峯值42.8億元。2019年電商的投資比2018年增長了25%,達到21億美元。這種擴張來自消費者對便利性,質量和多樣性的需求。比如,進口高端水果的銷售規模逐年增長近30%。
消費者在電商的高購買頻率還帶來了有價值的數據和用户流量,這兩者都吸引了投資者。每日優鮮就在該領域獲得了最多的資金。
儘管投資者持續關注,但新零售無論對於初創企業還是現有企業來説都是一個快速變化的殘酷戰場。
生鮮電商呆蘿蔔在2019年完成其A輪融資幾個月後就終止了運營。阿里巴巴的盒馬鮮生大型連鎖線下店,也開始向小規模集合店發展。德國麥德龍(Metro)超市的中國業務大部分股份被出售給了中國零售商物美集團。同樣,法國的家樂福(Carrefour)大部分股份也被轉讓給了另一家中國零售商蘇寧集團。
2
數字化智慧農業:部分企業拿走了80%的資金
在智慧農業領域,活躍企業類型有大數據、物聯網、無人機、管理決策、智能温室等幾類,2012年以前,投資事件數偏少,2013年之後投資事件數增多。目前這一領域的投資佔行業總投資數的10%左右,科技已經成為行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因素。
投資價值增長的六個類別中有四個位於產業鏈上游,包括中游技術,農場農田管理軟件、傳感技術、物聯網以及新型農場智能管理系統。在2019年,農場管理技術吸引投資金額規模比去年增長了363.4%。無人機是智慧農業賽道最熱門的細分領域,佔到所有投資事件數的40%,大數據次之,事件數佔比為36%,管理決策和物聯網領域事件數接近,智能温室最少。
無人機創業公司星邏智能獲得1000萬美元投資用於開發數據服務。最大的一筆交易是精準農業創企麥飛科技,該公司籌集了1400萬美元,用於發展遙感技術,大數據和AI技術,從而推動中國農業的數字化智能化。
從融資金額看,大數據及綜合解決方案企業拿走了智慧農業賽道80%左右的資金,物聯網17%,智能温室2%,這一方面説明了大數據企業極強的吸金能力,另一方面也表明通過數據驅動農業創新是資本和市場認可的方向。
無論是初創企業還是互聯網巨頭,都期待在傳統農業設施之外,開創更多顛覆性的數字化解決方案。阿里巴巴開發了智能養豬的算法,而京東、騰訊則發起了智慧農業計劃,用新的科技賦能農業生產。
3
大健康食品: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一大波企業陸續推出營養健康食品,足以體現大健康食品賽道的熱度。
(1)“藥食同源”好想你邁進紅棗為核心的大健康領域,近日推出的好想你2020年戰略性產品“健菲菲”(姜棗營衞顆粒),以紅棗、生薑為主,輔以桑葉、菊花、百合等原料,輔以糖調味。此外,桂格與潘高壽將上市兩款合作開發的新品——猴頭菇燕麥稀和阿膠燕麥稀。
神農島特邀顧問,福來諮詢聯合創始人、總經理,中國人民大學品牌農業課題組副組長郝北海曾預言,中國在茶葉、枸杞、大棗、阿膠、辣醬、涼茶、人蔘、板栗、犛牛、青稞、藥食同源的中藥藥飲等眾多行業和品類,最有可能創造出一批世界級的品牌。
(2)植物奶自2017年起,國內植物奶進入了爆發階段。豆本豆引爆市場,上市一年就獲得10個億銷售額。2019年,伊利植選推出高蛋白豆奶等三款高端產品,農夫山泉打造首個植物基酸奶品牌,統一、達利、蒙牛,豆奶粉的主力品牌維維、黑牛、北大荒等紛紛入局植物奶市場,甚至九陽也推出磨豆匠系列盒裝豆奶。
植物奶不是真的奶,而是指將植物原料(穀物、豆類、堅果等)破碎,溶於水中,提取,進一步均質化,模仿牛奶的外觀和稠度。植物奶順應了消費者健康意識的升級,近幾年呈現迅猛增長。
(3)堅果堅果擁有天然的健康屬性,符合休閒食品的未來趨勢。據英敏特數據顯示,我國人均堅果消費僅為美國的3.2%,未來提升空間較大。堅果本身的健康屬性、純天然屬性以及豐富的營養含量(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將在消費健康化的大趨勢下,市場不斷擴容。
當前堅果行業集中度較低,CR5為16%。目前三隻松鼠的市場份額佔據堅果品類的首位,其次是良品鋪子和百草味。未來隨着堅果原料本地化、工藝複雜化、產品複合化,本土品牌有望崛起。
(4)人造肉投資研究機構FAIRR發佈的報告稱,2020年上半年對蛋白質替代品的投資幾乎是2019年全年的兩倍。2020年投資者已經在細胞培養肉類上投入超過2.9億美元,同比增長了3倍之多。到2025年,整個蛋白質替代品市場預計將增長到179億美元。
美國目前仍然是蛋白質替代品的最大市場,2019年的銷售額接近50億美元,其中10億美元是肉類替代品。中國也是蛋白質替代品的巨大市場,特別是在肉類替代品方面。
在過去的幾個月裏,植物基肉類替代品初創公司Better Meat Co.融資100萬美元,用植物基蛋白替代糖類的Joywell Foods籌集了690萬美元,而植物基奶酪公司Grounded獲得融資174萬美元。
除了植物基蛋白替代品,下一個熱門可能是基於細胞培養的蛋白質。雖然該領域在2020年上半年的蛋白質替代品投資中所佔比要小得多,但投資者仍在源源不斷地湧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