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通過互聯網開展個人存款業務日前迎來監管約束。業內人士表示,短期內中小銀行的負債端面臨挑戰。未來應有保有壓、疏堵結合,着力拓寬中小銀行負債渠道和來源。同時,中小銀行也應在自身能力範圍內精耕細作。
中小銀行攬儲受衝擊
近年來,中小銀行通過在第三方互聯網平台設置存款產品展示和購買入口,藉助互聯網平台的流量優勢,通過較高的存款利率、靈活的支取方式吸引個人存款客户,實現異地客户和存款規模的快速增長。
以五家民營銀行作為對象監測,中泰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戴志鋒表示,2018年以來,中小銀行的儲蓄存款增速明顯高於大型銀行,五家樣本銀行的2019年存款增速區間在41.68%至189.47%,存款規模快速擴張;存款在計息負債中的佔比區間在75.47%至90.15%。
“中小銀行的資本補充渠道不及大行,對存款的依賴程度較高,尤其民營銀行由於缺乏網點,更加依賴線上吸儲,中小銀行的負債端將面臨挑戰。”金融科技專家蘇筱芮稱,隨着監管趨嚴,中小銀行無疑是受衝擊最大的羣體。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李廣子也表示,從短期看,部分中小銀行資金籌集難度或加大,甚至可能會產生一定的流動性風險。從長期看,銀行通過互聯網開展個人存款業務將實現規範化發展。存款市場的無序競爭將減少,銀行資金成本將降低,存款資金的穩定性提高。同時,也會倒逼銀行打造自己的攬儲渠道,建立多元化可持續的資金來源。
拓寬負債渠道和來源
值得關注的是,近期針對金融機構通過互聯網開展相關業務的新規相繼出台。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分析稱,《關於規範商業銀行通過互聯網開展個人存款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對互聯網銀行採取一定豁免措施,與《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對互聯網銀行的豁免精神一致,有助於鼓勵互聯網銀行良性創新。下一步,應有保有壓,疏堵結合,着力拓寬中小銀行負債渠道和來源。
蘇筱芮建議,未來商業銀行需釐清自身的業務結構與規模佔比,通過加強同業融資來緩解監管帶來的衝擊。“一要認真評估監管指標,如流動性匹配率、優質流動性資產充足率、核心負債比例等重要監管指標,進行壓力測試。二要加緊平衡收入結構,做好客户精細化運營,大力發展自營渠道,通過手機銀行等新型方式提升自身的運營能力。此外,地方法人銀行應堅守本地地位,在自身能力範圍內精耕細作。”蘇筱芮説。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鄭忱陽認為,客户資源決定了中小銀行的負債端競爭力,中小銀行維繫客户將從“抓大放小”粗放式管理模式向“分層分級”精細化管理模式轉變,聚焦區域目標客户,提高金融服務的質效。中小銀行會將發力重心集中在拓展“線上+線下”自營渠道上,利用手機銀行App、微信小程序、微信公眾號等渠道加強社交性功能,增加客户流量,強化裂變式營銷,向線上自營渠道引流。同時,通過優化調整網點佈局、推進網點智慧化轉型等方式提高線下實體網點拓客能力。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