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法人》全媒體記者 曹萌
11月26日,2020搜狐財經峯會在京舉辦。龍永圖、黃奇帆、賀鏗、魏建國等20餘位政界、學界領域嘉賓出席了本次峯會,並重點解析了“十四五”規劃、國際形勢、雙循環新經濟、農業農村建設等政策熱點。
▲會議現場
姚洋:未來5-7年或是中國企業黃金時代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如其來,國內經濟遭受重創,一季度內生產總值(GDP)同比下降6.8%,是自1992年我國開始公佈季度GDP數據以來的首次負值。
然而,隨着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中國經濟快速復甦,表現出強大韌性。直至三季度,中國GDP增速已由負轉正,同比增長0.7%。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中國將成為2020年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賀鏗表示,疫情是一種外在因素,其對經濟的影響既不是V型,也不是U型和L型,而是像老師批改作業時的對號形狀——下去很快,上來也不會太慢,但會有一些傾斜角度。預計明年,我國經濟將恢復至正常水平。此外,由於今年經濟增長基數較低,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有望達到8%。
如果把中國發展放在更長遠的時間維度上,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認為,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將在“十四五”期間發生重大變化,關鍵領域的自主技術建設將提速,建立起完整產業鏈,高能耗或高排放的產業將讓位於低能耗或低排放產業,政府目標也將從單一增長目標轉向社會和經濟的協調發展。而未來5-7年國內經濟將迎來新增長週期,平均增長率或達5%-6%,為中國企業的黃金時代。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預測,到2020年底中國人均GDP將達到1.1萬美元,2025年將達1.37萬美元,將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門檻的12375美元。對於中國道路、中國模式突破低收入陷阱是必須的,但關鍵標誌是突破中等收入陷阱。
黃奇帆:經濟中心東移大趨勢不會改變
從文明競賽來看,500年前西方開始領跑全球化的趨勢正逐漸讓位於東方。16世紀初,“大航海時代”以來,全球化動力均來自西方文明。無論是從事對外殖民、黑奴貿易,或採取金本位、構建佈雷頓森林體系,西方領導全球局面在過去500年左右的時間裏沒有發生變化,變化的是西方文明內部不同國家誰來領導而已。
進入21世紀,中國、印度、東盟等東方文明逐漸成為新一輪全球化的主要動力。特別是過去20年間,東方文明覆蓋下的國家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連續超過50%,引領世界發展的潛力或將爆發。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復旦大學特聘教授黃奇帆表示,經濟中心東移的大趨勢不會改變,預計2030年亞洲GDP佔世界經濟比重將達到40%以上。
同時,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也指出,在疫情後時代,將發生四大移動,即技術東移、製造業東移、資本東移和人才東移。
對於今後我國經濟發展的總路線“雙循環”議題,魏建國強調,“雙循環”是整個國家的大循環,不是各省各市各縣的小循環。在“雙循環”發展中,要格外注意打造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此外,“雙循環”將為企業帶來技術、理念和創新三大機遇,本土中國企業家將升級到全球視野的國際企業家。
END
|編審:崔曉林 |統籌:王茜
|責編:王茜 |版式:戴凱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