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快消
去年,被譽為“水茅”的農夫山泉,少買了3.8億元的水,而西藏水資源(旗下有西藏5100、格桑泉、卓瑪泉)的水業務下滑了55.9%。一定程度上,成功IPO後,企業變得更難了——他們得超越對手、做最好的自己、還得跑贏投資者的期待。
始料不及的下滑年報季還在繼續,食品飲料的“大廠”們也陸續交出了自己的成績單。被高度期待的、IPO後農夫山泉的首份年報,卻讓不少人失望了。
2020年,農夫山泉營業收入為228.77億元,相較2019年同比下降4.8%;實現淨利潤52.77億元,同比增長6.6%。
有關總營收下滑的主要原因,農夫山泉在年報中披露:受2020年上半年的新冠疫情影響,降低了消費者的出行意願;另外,2020年7月多個省份因暴雨引發水災,導致部分零售網點的產品運輸和產品生產受阻,也使得部分零售網點暫時關閉,抑制了即飲產品的銷售。
面對如此“合理”的解釋,投資者們可不買賬。在他們看來,淨利潤的增長源於農夫山泉過去一年的“節約”——年報披露,其銷售成本下降了13億元。
雖然,有分析人士將農夫山泉、康師傅以及統一公司的飲料板塊做過對比之後得出,2020年,農夫山泉依然是中國最賺錢的飲料公司,但至今,投行們也不曾在研報裏給出肯定的預期,只建議投資者關注中長期價值。
更有投資者直言,近期農夫山泉的股價出現近40%的回撤或只是個開始。投資者的邏輯是,高出同類型企業很多倍的市盈率,需要農夫山泉用持續性的、淨利潤的高增長來支撐。而農夫山泉的這份成績單讓市場看到了這一支撐的“不確定”。
如果你覺得農夫山泉去年“減收增利”的表現還不錯,那和前些年的“自己”比較一下,你或可明白他人的失望。
去年,農夫山泉斬獲的淨利潤是52.77億元,同比去年增長了6.6%。如果按照此前2017-2019年每年17%的營業收入增速,配合2020年曆史最高的毛利率水準(毛利率59%),其淨利潤增速應該可以達到20%。
於是,有關農夫山泉未來持續性的淨利潤高增長,就被懷疑了。
當然,也有已經做到了的企業。比如,同為“茅系”的“醬茅”海天味業。其近五年淨利潤的複合增長率達到20%。也正因如此,才讓海天味業一路被追捧,在過去五年獲得了55倍以上的市盈率,最高時達到114.4倍。
相較於各種指標,市場最接受不了的是農夫山泉包裝水的下滑。
年報顯示,2020年,農夫山泉包裝飲用水產品的收益為139.66億元,同比下滑2.6%,佔總收益的比例為61.0%,較2019年少賣了3.8億元。雖然,其茶飲料、功能飲料和果汁飲料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但都不及包裝水下滑帶給投資者的打擊大。
比較農夫山泉去年上下半年的業績,下半年實現總營收113億元,同比下滑3%,受包裝水拖累,低於市場一致預期。重點是,包裝水在去年下半年同比下降了6%,其在商超的銷售額同比下滑15%。畢竟,去年下半年,我國的疫情已經緩和很多。雖有也很多客觀原因,但包裝水的下滑幅度還是讓市場有點始料不及。
看得到的是,農夫山泉近期推出了泡茶水以及其他版塊的更多新品,但能帶給投資者的信心、還有待市場給出反饋。
上下求索的公司自從西藏5100和高鐵失去“聯繫”,這款水以及其身後的公司關注度就小了很多。你或許奇怪,快消君為何要將這兩家在體量上如此懸殊的公司放在一起?
但細究起來,二者雖不具有可比性,但它們其實有點像。首先,均以包裝飲用水為主營業務、且都在香港上市;再者,二者雖然都主賣水,但公司除了水,還有其他業務。農夫山泉有茶飲料、功能飲料甚至果汁飲料;西藏水資源則有咖啡、啤酒,甚至食品板塊之外的業務;最後,毛利率。農夫山泉的高毛利幾乎人盡皆知了,而西藏水資源2020年水業務的毛利率為47.3%,2019年則更高。
更像的,就是2020年二者主營業務的下滑了。數據顯示,去年,西藏水資源的水業務收入僅為人民幣1.80億元,相比2019年減少了55.9%。這直接拖累了公司的年收入,當然,除了疫情影響的原因,還有其為應對市場變化而降低了對主要經銷商的價格。
如果要説二者的差別,那也是相當的鮮明。2020年,西藏水資源的總銷售額為4.93億元,相比2019年下滑31.7%,不及農夫山泉營收的零頭,而去年已是該公司業績連續下滑的第三年。
不過,西藏水資源也曾風光過。這家水源地在西藏當雄縣曲瑪弄的西藏5100,曾搭着青藏鐵路的“便車”,實現了從零到銷售額破億再到港交所上市,成了曾經的“中國高端水第一股”。
雖然,最終因為其與中鐵的各種複雜關係,令這家公司備受質疑。以至於在失去“中鐵”這個大客户後,被業界認為“一蹶不振”。
要説更多的差別,那就是二者在消費者心智中的佔比了。
同樣賣水,農夫山泉的成功得益於品牌力、規模效應、渠道精耕、以及多處水源地打造的護城河,但更關鍵的是,其佔領了消費者有關“天然水”的心智。而西藏水資源,雖一直在教育消費者有關礦泉水的各種有益之處,但始終沒能讓消費者在想到礦泉水後就立即想到該公司的產品,可謂失策。
更重要的是,彼時,“消費升級”這四個字還不曾在業界達成共識的那個當下,一瓶西藏5100賣到了7元,很容易讓消費者將高端等同於高價而產生反感。總之,西藏水資源,可謂錯過了不少本該抓住的機會。
在年報發佈的前一天,西藏水資源發佈公告稱,進一步收購西藏山南雅拉香布實業有限公司31%的股權。顯然,在水業務不斷下滑的同時,西藏水資源依然選擇了“加倉”。
而在水業務不斷加碼的,又豈止農夫山泉和西藏水資源。今麥郎的涼白開、康師傅的喝開水、恆大冰泉試圖再次講好礦泉水的故事,而泉陽泉、均瑤,甚至伊利……不論是老品牌還是新晉者,不論是跨界還是再耕耘,大小公司都可謂孜孜不倦。
除了各類數據分析得出的結論——我國包裝飲用水行業成長性高,量價空間可觀;還有高頻和剛需。
衣食住行作為消費者的剛需,機會自無需多言,可在食這個大類裏,唯有喝可以實現高頻。試想,“水茅”一個人一天可以喝上幾瓶,而茅台本尊,恐怕就望塵莫及了。
一定程度上,市場就在那裏,至於好不好賣,就要看各家的功夫深淺了。
一方面,固有的市場排位很難撼動,各家都有各家的看家本領;而另一面,這個行業已被深耕許久,很少有滲透率低的細分行業,這意味着後來者很難實現超高速成長。
然而,伊利跨界做水曾被廣泛看好,不論是品牌、財力,還是渠道掌控力都有的一拼。重要的是,其從2018年開始佈局的長白山天然礦泉水項目曾計劃2021年投產,這是不是意味着,賣水越來越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