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預虧近3億,股價漲超10%,海底撈是不是要“見底”了?

撰文 / 程靚

編輯 / 楊潔

海底撈還在虧損。

8月14日晚,海底撈發佈半年報盈利預警。截至2022年6月30日,海底撈預計營收不低於167億元,2021年同期收入約201億元,同比減少不超過17%;預計淨虧損2.25億元至2.97億元,而2021年同期淨利潤為9650萬元。

對此,海底撈解釋稱,營收下滑主要是由於2022年3月至5月國內疫情影響若干餐廳營業及客流量減少,以及因“啄木鳥”計劃餐廳數目對比2021年同期減少。

關於上半年的預期虧損,海底撈表示,這是由於在“啄木鳥”計劃下部分門店關停及疫情影響下發生的處置長期資產的一次性損失、減值損失等合計約2.55億元至3.27億元;以及疫情反覆下若干餐廳停止營業或暫停堂食服務,但仍有固定開支及員工成本產生。

在2021年虧損41.6億元之後,海底撈還是沒有遏制住業績下滑之勢。在8月15日,“人們為什麼不愛吃海底撈了”的話題也衝上了微博熱搜。

半年預虧近3億,股價漲超10%,海底撈是不是要“見底”了?

圖/視覺中國

不過,仍在持續虧損的海底撈,卻意外地迎來了股價的上漲。財報發佈後,8月15日,海底撈以15.88港元/股開盤,截至午間收盤上漲8.61%,報價17.4港元/股,盤中一度漲超10%。

根據中金公司研報顯示,海底撈2022年上半年淨虧損好於機構預期,公司靈活開源和節流措施下盈虧平衡對應的門店翻枱率有所降低、海外翻枱改善下虧損收窄,使得期內經營層面實現微利。

“考慮上半年業績超預期、開源節流取得一定成效,將2022年預測從歸母淨虧損6億元上調至歸母淨利0.84億元、維持2023年預測。我們建議應持續觀察疫情改善及自身調整下的翻枱率變化和業績兑現。”中金公司研報表示。

海底撈接下來,是否有了走出低谷的機會?

人們不愛吃海底撈了?

截至發稿前,“人們為啥不愛吃海底撈了”的話題在微博上閲讀量已達3.5億,討論數量達2.1萬次。在熱評中,不少網友忿忿地表示,海底撈“價格高、分量少,服務也沒有以前好了”。

在2021年,海底撈收穫了41.6億元的年內鉅額虧損,基本將其前三年累計的淨利潤一把虧光。在2022年上半年,這一態勢還在延續。

半年預虧近3億,股價漲超10%,海底撈是不是要“見底”了?

圖/視覺中國

在資本市場上,海底撈此前也同樣受挫。這家上市不到4年的火鍋巨頭,股價自去年2月創下85.78港元的高點後,就開始一路下行,截至8月15日收盤,海底撈報價17.30港元/股,市值也從巔峯時期的4428.15億港元下跌至964.30億港元。

對於並不令人滿意的業績表現,海底撈解釋稱,是因為疫情反彈,民眾生活仍受到較大影響,並且全球消費者的信心較疫情前明顯下降,公司未來也仍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同時,過去兩年中的擴張戰略也使得公司體量迅速擴大,管理難度加大。

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海底撈全球門店網絡1443家。在2017年底,海底撈還只有273家門店,在2019年最風光的時候,海底撈一年新開了308家門店。但在2020年之後,儘管受到疫情的影響,海底撈的創始人張勇卻做出了“逆勢擴張”的決定。

僅僅在2020年下半年和2021年上半年,海底撈就分別新增363家和299家門店,新開店數量接近2019年的門店總數。但是,這卻並沒有給海底撈的業績帶來提升。在2020年,海底撈的淨利潤同比下降了87%。海底撈的翻枱率在2019年已達到5次/天,但在2020年下降到了3.5次/天。2021年,海底撈翻枱率為3次/天,降到了海底撈上市以來的最低點。

創始人張勇在2021年6月的內部交流會上坦言,之前的拓店計劃是“盲目自信”,而大規模的拓店失誤,將會給海底撈帶來長時間的陣痛。

海底撈在之後試圖踩下“剎車”。2021年,海底撈推出“啄木鳥”計劃,關閉經營業績不佳的門店,重建並強化集團部分職能部門,並恢復大區管理體系。

2022年上半年,海底撈預計虧損延續。在公開解釋中,除了受疫情反覆影響外,海底撈還提及了在“啄木鳥”計劃下餐廳數量減少帶來的損失。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已有260家海底撈餐廳在“啄木鳥”計劃下永久關閉,32家餐廳暫時停業休整。被關閉的餐廳包括由於部分商業區尚未達到成熟期,長期客流量相對較低的;經營業績不理想,業績提升需要更長週期的;附近的海底撈餐廳密度高的這三類。

股價上漲,海底撈度過了最艱難時刻?

自去年11月推出“啄木鳥”計劃後,海底撈管理層也隨之發生了變動。今年3月,號稱“海底撈最牛服務生”的楊利娟接替張勇出任海底撈CEO。

從海底撈這份半年報的最新數據來看,楊利娟上任後交出的首份答卷並不亮眼。但對後續發展,海底撈卻保持了樂觀態度。“隨着新冠疫情的逐漸緩和,2022年6月以來,餐廳經營表現月度環比已經明顯好轉。公司將實施積極措施控制租金及其他運營成本,嚴謹管理運營資金並運用信貸融資和股本融資手段,確保現金流穩健及現金狀況良好。”

從同店銷售額來看,海底撈自開始實施啄木鳥計劃以來,已經略見成效。根據財報,截至2021年末,628家同店銷售額為196.9億元,較前一年微增3.1億元。

今年3月,楊利娟還對“啄木鳥計劃”的成效做出了回應,她表示,海底撈整體翻枱率逐月改善,同店情況逐月上升,今年前兩月的翻枱率比去年同期有所提高,啄木鳥計劃初步的成效得以體現。並且,她還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接下來“在平均翻枱率達到或超過4次/天之前,海底撈原則上不會規模化開新店”。

在這種情況下,資本市場似乎也開始重振了對海底撈的信心。近一週來,海底撈股價呈現持續上漲態勢。

“從市場對海底撈的認可度來講,海底撈依然沒有失寵,它仍然是國內最大規模的餐飲連鎖企業,也是大眾在火鍋品類裏的主要選擇之一,只是它的品牌紅利確實弱化了很多。並且,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要保持業績的持續增長是很難的,也將是它最難最核心的問題。”連鎖產業專家、和弘諮詢總經理文志宏説。

在一個月前,海底撈還發布公告表示,其旗下主營海底撈海外業務的特海國際控股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計劃以介紹形式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而此前,海底撈方面就透露,將特海股份分拆上市,將使集團發展及策略規劃更具針對性,並能更好地分配資源及獨立募資,更有利於二者現有運營及未來發展。

但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分拆海外業務的意義更多在於“剝離”,“海底撈是在降低風險,把虧損的額度降低,同時業績表現也更好看。”

數據顯示,目前被分拆的特海還處於持續虧損狀態。2019年至2022年一季度,特海實現營收2.33億美元、2.21億美元、3.12億美元和1.09億美元;錄得虧損3302萬美元、5376萬美元、1.51億美元和2850萬美元。

此外,朱丹蓬還對《財經天下》週刊表示,新的CEO上任後並沒有給海底撈帶來更多驚喜。“對曾經以服務為導向的海底撈來説,已經不能匹配現在全方位、多維度消費訴求了。所有的餐飲大店在服務上都起來了,海底撈的服務優勢在減弱,即便再覆蓋相對偏遠的地區,也不足以支撐它未來的整體發展。”

而火鍋市場的競爭卻日益激烈,2018年至2020年,巴奴火鍋營業額增速保持在每年15%~25%,門店的翻枱率也有4.5~5.5;撈王和七欣天雖然翻枱率不及海底撈,但客單價比海底撈高出了15元~30元。“從目前來看,海底撈的下半場還是挺難的。”朱丹蓬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30 字。

轉載請註明: 半年預虧近3億,股價漲超10%,海底撈是不是要“見底”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