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聲一響,黃金萬兩。坦克冒煙,原油沖天。”
短短十六個字凝成的話語,雖然聽着很簡單,但卻是眼下股市的鐵律。
這句話的意思是説,如果世界範圍內一旦發生戰爭,那人們就可以閉着眼投資黃金和石油了,因為這兩者一定會暴漲。
這聽着很玄乎,但確實是事實。
因為戰亂年代必然帶來貨幣的大幅度波動,這容易導致紙幣成為“廢紙”,所以戰爭年代一定會有人大量囤積黃金,用這種硬通貨保證自己利益。
而對於石油而言,那就更好理解了,打戰本身就需要石油,如此大量的需求必然引起油價的暴漲。
不過,這一鐵律在今年似乎出現了“差池”,因為俄烏戰爭還未見分曉,國際油價卻突然迎來一波大跌,甚至還跌破了100美元。
如此奇事是如何發生的,且從7月5日説起。
油價大跌外部因素:制裁“玩脱”2022年7月5日時,全球油價迎來了“至暗時刻”,在當日的期貨盤中,美國WTI原油期貨價一度跌逾11%,低至97.43美元/桶。
這也是國際油價在戰爭中的“頭號大跌”,直接把原油價格拉入了百元大關之內。
無獨有偶,同日的布倫特原油期貨價也跌破102美元/桶,最低跌11.16%,至101.1美元/桶。
直至零時收盤,WTI原油期貨和布倫特原油期貨,分別跌落了8.24%和9.45%,這在以往的戰爭時刻都是不存在的。
而原油價格的如此大跌,也讓一眾股民和投機商面臨滅頂之災,整個原油股市一片蕭條氣息,透着一股死氣沉沉的意味。
那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罕見的“戰時油跌”現象呢,答案其實就在美國身上,而且還存在着內外兩大方面。
首先,讓我們先來説一説這個外在因素,通俗來説就是美國的制裁“玩脱”了。
眾所周知,俄烏衝突開始後,美國幾乎就成為對俄製裁的忠實信徒。
在美國的帶領下,各行各業幾乎都對俄羅斯展開了制裁和限制,不僅足球協會抵制,就連蘋果也暫停了俄羅斯區域的各種服務運營,甚至連一個寵物貓協會都宣佈制裁俄羅斯,讓俄羅斯的貓全成了“黑户”。
如此魔幻的劇情上演在二十一世紀,確實透出了幾分滑稽,但這也讓我們看清了現實,所謂的行業“無政治化”,那就是徹頭徹尾的偽命題。
而且,在制裁才一開始,美國就將矛頭直指俄羅斯最為突出的能源產業,在美方的督導下,各大親美組織對俄能源展開了制裁。
其中最為“過火”的,大概就當屬歐盟組織了,因為歐盟執委會在開會討論後,決定停止進口俄羅斯75%的原油。
這一消息的爆出,意味着歐美總體的原油量必將急劇縮小,而俗話説得好:
“物以稀為貴。”
極具縮小的原油供應,使得國際油價進入到了急劇增長的時期,輕鬆破百那都不是事,國際油價直衝130美元/桶大關而去。
歐美此舉本來是想逼迫俄羅斯就範的,但面對油價的如此飆升,歐美社會體系也開始有些“遭不住”了。
因為僅僅一個月,油價的飆升就突破了驚人的二十美元。
可不要小看“二十”這個數字,畢竟原油的漲價,就代表着石油的漲價,而石油的漲價就會引起社會各行各業的成本增加,進而導致整個歐美社會出現高度的通貨膨脹。
要知道資本主義社會面對高通脹率時,其內部結構是十分脆弱,如果長時間保持,那必將引起整個經濟市場的紊亂,甚至會讓金融風暴提前到來。
因此,歐美在制裁了一月後,趕忙通過OPEC+組織宣佈會加大市場的原油供給,同時,美聯儲趕忙加息,其增加量達到三十年來最高的75個基點。
這兩個決定聽着很複雜,但通俗來講,也就是讓原油供應變多,改變物以稀貴的局面,然後美聯儲加息則是為了讓進入股市的資金減少,從而達到“炒油”資金變少的目的。
在這“兩板斧”的作用下,原油價格出現了下跌趨勢,歐美看似穩住了整個市場。
油價大跌的內部因素:“內鬼”作祟但這一切也僅僅只是“看似”而已,因為真正的災難要來臨了,那就是“內鬼”開始作祟。
首先第一個內鬼就是先前親美的中東石油聯盟。
歐美先前的計劃是限制俄羅斯能源出口,然後藉着中東石油輸出來穩住市場價格,這樣俄羅斯就會慘遭“被虧損”,畢竟原油無法外銷,對於整個國家都是一種損失。
然而,令歐美沒想到的是,中東石油聯盟對此卻表示:
“不好意思,我們不做‘備胎’。”
直接一口回絕了大量供油的提議,而且更令人震驚的是,中東石油聯盟還硬氣地表示:
“我們不聽你們的,我們還要和俄羅斯做生意。”
這讓歐美諸國直接當場傻眼,但眼下俄烏衝突就已經夠頭疼的了,也不好再“動粗”,只好採取談判的方式不斷與中東談判。
而這談判的一個月,就正好引起了巨大的通貨膨脹,使得歐美各國國內可謂是哀嚎一片。
比如德國的蔬菜漲幅就一度超過了14%,這引起了整個食品行業的漲價,進而又“聯動”了加工業,通脹趨勢臨近失控邊緣。
而在這種“危難”時刻,第二位“內鬼”站了出來,他就是美國大名鼎鼎的花旗集團。
花旗集團自油價上漲開始,就一直不斷唱衰,後來眼見歐美兩板斧控制油價,乾脆直接出了一份所謂的“專業報告”。
在這份報告中,花旗用自己專業的分析能力,對目前原油市場進行一通細緻的分析,最後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
“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將跌至65美元/桶,2023年會進一步跌至45美元/桶。”
這份有着花旗背書的報告,無疑給搖搖欲墜的原油期貨市場投下了最後一根稻草,大規模的投資者開始大批量逃離,低價脱手所持的原油。
這也便有了前文所説的橋段,僅7月5日一天,美國WTI原油期貨就直接跌入了百元區間,創造了戰時跌油價的奇觀。
當然,作為普通老百姓的我們,只要不炒股那所受的影響就很小,我們所關心的是:為什麼國內油價總是與國際漲跌不同步呢?
國內油價:階段調控,區間控制記得先前曾有網友戲言我國油價:
“國際漲,我也漲,國際對我有影響,國際降,我不降,我和國際不一樣”
儘管這句笑談存在誇張性,但其實它確實有着一定的合理性。
首先,我們要清楚國內油價並不實時同步國際油價,我國採用的是階段性調控。
這意味着國家將會幫助國民觀測國際油價,然後等確定了趨勢後,再具體調控國內油價。
雖然這聽起來讓人有些難以接受,總感覺不如國外那般“自由”。
但須知我們生活在一個十四億人的國度,無論是日常汽車出行,還是農業機械作業,又或是工業物流運輸,這些都需要大量的原油、石油。
這意味着我國每日的石油消耗量就是一個天文數字,若是採用國際同步的政策,那我國市場就會出現一種有趣的現象--------自主炒油,自主定價。
比如,國際油價發生動盪時,東北靠近俄羅斯能夠率先拿到原油,也更能第一時間獲得價格信息,那麼東北地區的油價就會比其餘地方敏感。
這種“敏感”就容易導致南北或是東西油價的不平衡,進而就會引起倒賣和投機的風波,而且就算國際油價恢復平穩,我國的“風波”也依然會存在。
這主要是因為我國市場和地域都很大,短期內根本無法讓風波停息,待下一次國際油價動盪時,這場風波甚至還會愈演愈烈,再無終止的可能。
除此之外,我國作為近年崛起最快的國家,早已成為一眾歐美國家的眼中釘,這些歐美“列強”隨時都在尋找限制我國發展的途徑。
而原油封鎖就是極佳的選擇,但我國一直奉行“兩桶油”的管理制度,即靠買入外油供應,而“內油”則留於戰時。
這種政策的加持下,讓歐美根本沒有在封鎖我國原油的可能,就算切斷了外來供應,國內依然可以靠着自採來完成自足。
反倒是國際市場依賴中國市場後,根本無法與中國脱軌,而要想實現這一切,就必須建立在國有控油的基礎上。
但若是讓油價與國際相接軌,那國內倒賣的風波,就使得“兩桶油”必然會走向衰落,屆時沒了這原油的守護神,我國戰時就面臨着被“控油”的局面,一如當年二戰時日德的無奈。
因此,我國才不得已使用這種“半脱軌”方法,其實説到底是為了大國安全利益所着想。
寫在最後當然,我國對於油價的漲跌也並不是“隨心所欲”,按照發改委制定的《石油價格管理辦法》來看,我國設立了國際油價從40美元到130美元的調控標準:
高於每桶40美元低於80美元(含)時,按正常加工利潤率計算成品油價格。
高於每桶80美元時,開始扣減加工利潤率,直至按加工零利潤計算成品油價格。
高於每桶130美元(含)時,按照兼顧生產者、消費者利益,保持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原則,採取適當財税政策保證成品油生產和供應,汽、柴油價格原則上不提或少提。
簡單來説,就是全球原油大漲時,油企要挑起大梁,用自身為百姓擋住國際原油的高價。而在國際原油低迷時,則由百姓支撐起油企的生存,大家共同分擔渡過難關。
因此,按照這一標準來看,本次油價下跌進100美元,正好處於80-130美元的區間,這預示着國內石油價格極有可能出現走低的情況。
不過這也僅僅只是一種理論猜測而已,因為目前國際局勢動盪,具體調控還要考慮進政治因素,這就使得漲跌實在難以準確預測了。
參考資料:
【1】《國際油價為何突然跌破100美元大關?》--------界面新聞
【2】《成品油六連漲在即:國際油價下跌為何國內油價不跟跌?原因有這些》-------中國青年網
【3】《國際油價為什麼突然跌破100美元關口?國內成品油或將迎年內第三降》--------南方財富網
【4】《國際油價為何突然跌破100美元大關?對經濟衰退的恐懼》---------驅動之家
【5】《成品油六連漲在即:國際油價下跌為何國內油價不跟跌?原因有這些》--------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