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述評“尼克松衝擊”50週年:美面對新困局拿不出新王牌
參考消息網8月15日報道 據時事社東京8月14日報道,50年前的1971年8月15日,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突然宣佈美元與黃金脱鈎。同年7月,尼克松宣佈將對中國進行訪問。這兩大事件被稱為“尼克松衝擊”,是世界歷史的重要轉折點。主要國家貨幣間的匯率由固定匯率制變為浮動匯率制,全球金融的時代正式到來。
曾參與尼克松政府經濟決策的美國耶魯大學商學院名譽院長傑弗裏·加頓在回顧往事時表示,當時美國正在經歷國際收支赤字、通貨膨脹和美元地位下降的“三重苦”。他認為,終止美元金本位制的最大目的在於“將美元從黃金的桎梏中解放出來,提高政策自由度”。
報道稱,對主導戰後復興的美國構成威脅的是日本和西德。受益於1美元兑360日元的固定匯率,日本實現了經濟高速增長。大量進口日本商品的美國時隔約100年再度遭遇貿易逆差,國內製造業衰退。再加上深陷越戰泥潭,美國財政赤字不斷擴大。美元也在外流,陰影開始籠罩“強大的美國”。
報道指出,在這種背景下,美國將金融全球化和訪華視為打破局面的王牌。1973年主要貨幣間實施浮動匯率制後,跨境資本流動規模不斷增大。從黃金的桎梏中脱身而出的美國廣撒美元,躍身成為金融大國,一直死守着世界頭號經濟體的寶座。在當時東西方陷入冷戰僵局的背景下,美國同處於敵對立場的中國改善關係,並將目光投向了中國的龐大市場。
如今,距離兩大尼克松衝擊事件已過去50年,世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日元急劇升值讓發展出口導向型經濟的日本告別了經濟高速增長期,而且日本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也在2010年被中國超越,失去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頭銜。到2030年,中國還有可能超越美國。深感危機的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將尼克松政府以來的對華政策也從“接觸”轉變為“競爭”。
報道還指出,新冠疫情危機下,拜登政府一直依靠動用鉅額財政資金“解決”問題。類似1971年的“三重苦”再度令美國難以喘息,但特朗普政權發動的關税制裁仍被延續,美國的保護主義色彩日益加劇。拜登在國會講話時表示,美國的建造者不是華爾街,而是中產階級和工會。他承認過度依賴金融的發展戰略有其侷限性。但是,面對中國的奮起直追,美國如今卻拿不出新的王牌。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