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俄羅斯兩國經貿合作成果豐碩,又迎來一個豐收年。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11月,中俄雙邊貿易總值達8434.1億元,同比增長24%。世界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影響,一年來,在兩國領導人引領下,中俄經濟聯繫走深走實,兩國貿易合作做大做強。
能源先行
中俄能源合作基礎牢固,契合點多,雙方要鞏固傳統能源合作存量,補充新能源合作增量,推進核能領域一攬子合作,探討拓展可再生能源等新合作方向。
目前,中國正與俄羅斯合作開發俄境內最大的液化天然氣項目之一――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5月,作為戰略性優先合作方向的核能項目取得進展,田灣核電站7號、8號機組和徐大堡核電站3號、4號機組正式開工,這4台機組是中俄迄今最大的核能合作項目;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長江盾構穿越工程正有序推進,該管道運行兩週年來已累計向中國輸氣136億立方米;今年,俄或將實現對華歷史最大供電量,達40億千瓦時。
能源合作是兩國務實合作中分量最重、成果最多、範圍最廣的領域。今年,兩國克服疫情影響,實現能源貿易逆勢增長,重大合作項目得以順利推進,合作領域和方式不斷拓展,詮釋了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廣闊發展潛力。
多點開花
一年來,兩國各方面務實合作均實現新進展。雙方積極共享發展機遇,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加快前沿科技產業合作。
大項目取得新成果。12月7日,中國鐵建參建的中國企業在歐洲首個地鐵工程項目――莫斯科地鐵第三換乘環線西南段項目正式開通。普京以視頻方式出席通車儀式時表示“這是莫斯科地鐵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在該項目中,中國企業承擔包含阿米尼站、米丘林大街站、維爾納大街站3個車站和9條盾構隧道建設任務,這也是俄羅斯首次在地鐵施工領域引進中國企業。在項目建設中,中國鐵建實現了中國文化、中國方案、中國技術、中國設備、中國資本集羣式“走出去”,成為中俄基建領域合作的生動案例。此外,中俄兩國首座跨江鐵路橋同江鐵路大橋8月實現鋪軌貫通,莫斯科中國貿易中心“華銘園”已完成建設工作。兩國大項目合作不斷結出碩果。
農業合作成為新亮點。10月,中糧集團從俄羅斯進口的667噸小麥抵達黑河口岸,於19日脱箱卸至當地海關監管庫。這是中國首次成規模地從俄羅斯遠東地區進口小麥,打開了中俄農業合作新渠道。俄農業出口中心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21日,今年俄農業出口總額已達303.94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0.4%。該中心預測,2030年前俄羅斯對中國的農產品出口額可較2020年增加30億美元。
投資擴大
投資往來呈現新氣象。位於山東青島的中國―上合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將打造總投資約20億美元的中國俄羅斯中心,該項目位於上合示範區核心區內,建築面積約20萬平方米,建成後將為中俄貿易擴大和多元化作出重要貢獻。
俄看好中俄投資潛力。俄羅斯直接投資基金總裁基里爾・德米特里耶夫認為,未來幾年中國對俄的外國直接投資有潛力增至目前規模的10倍至20倍。
當前,兩國正積極引導擴大投資。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日前表示,中俄兩國經貿主管部門正在研究升級中俄投資協定的可行性,努力為雙邊投資合作提供更好的制度性安排。專家表示,這表明中俄兩國有意願從投資領域入手,拓展和提升雙邊經貿合作水平,推動兩國經貿合作實現高質量發展。(經濟日報記者 李春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