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家踩紅線 銀行基金代銷“C位”難保

在基金代銷領域,銀行主力軍的作用不可否認,但在展業過程中的合規性問題也不容忽視。7月23日,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發現,開年至今已有20餘家銀行因基金代銷違規被監管“點名”,“無證上崗”、銷售誤導、合規風控管理不到位等成為違規的“重災區”。

對此,分析人士指出,近年來,基金代銷業務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一系列問題,銀行在開展相關業務時存在專業人員配備不齊等違規行為,但隨着監管質效的提升,未來銀行代銷業務會逐步向規範化方向發展,在合規代銷的基礎上,銀行還應持續提升基金代銷能力。

25家踩紅線 銀行基金代銷“C位”難保

因違規被“點名”

銀行頻頻因基金代銷違規被監管“點名”,7月23日,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發現,年內已有工商銀行江西省分行、郵儲銀行河北省分行、平安銀行海口分行、中信銀行昆明分行、興業銀行、渤海銀行、恆豐銀行、杭州銀行、重慶銀行、温州銀行、重慶農商行、温州甌海農商行等25家銀行及分支機構因基金代銷違規,被監管責令改正。

從違規行為來看,“無證上崗”成為基金代銷違規的“重災區”,超七成銀行被監管“點名”的問題涵蓋基金銷售業務負責人或合規管理人員未取得基金從業資格。以温州銀行為例,近日,該行因基金銷售業務部門負責人、部分分支機構基金銷售業務負責人、部分基金銷售合規風控人員未取得基金從業資格等問題,被浙江證監局責令改正,並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除“無證上崗”外,在基金代銷的過程中,部分銀行存在銷售不合規的問題也較為突出。例如,唐山銀行存在內部相關“營銷指引”中對基金推介的話術設計不規範,部分用詞可能對投資者產生誤導等問題。

風險防控是基金代銷業務持續穩定發展的關鍵所在,部分中小銀行因合規風控管理不到位也被“警示”。例如,臨商銀行存在因未制定完善的基金銷售業務的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制度等問題,齊商銀行則因未對代銷的基金產品進行審慎調查和風險評估被“點名”。

“在銀行代銷基金業務快速拓展的過程中,存在合規重視程度不夠、銷售人員專業性不足等問題,從而被違規和警示”,厚雪研究首席研究員於百程表示,近一年多市場波動較大,基金投資者虧損的情況增加,從保護投資者權益的角度出發,監管方可能也加大了基金代銷中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

保有規模佔比“縮水”

長期以來基金代銷格局呈現出銀行、證券公司、獨立基金銷售機構三足鼎立的局面,而由於網點較多、客户黏性較強,銀行往往位居代銷“C位”。

根據近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中基協)公佈的2023年二季度基金銷售機構公募基金銷售保有規模前100強名單,“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規模合計56012億元,環比減少3.34%;非貨幣市場公募基金保有規模合計84995億元,環比增長3.09%。

其中,銀行依舊佔據基金代銷保有規模的半壁江山,但規模佔比卻有所回落。截至二季度末,銀行“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規模合計為27746億元,較一季度減少5.64%,佔據100家銷售機構總保有規模的49.54%,環比下降1.2個百分點;非貨幣基金保有總規模合計為39123億元,環比增長0.49%,但佔比由一季度的47.22%降至46.03%。

“銀行由於具有網點和客户羣優勢,一直是基金代銷中的絕對主力,相比於獨立基金銷售機構和券商,銀行可以代銷的理財產品類型豐富,包括基金、銀行理財和保險等,因此在基金代銷專注性和專業性上要弱於另外二者。”於百程認為,但在資本市場疲弱時,基金銷售難度增加,銀行在基金代銷上的動力不足,轉而推廣其他產品,可能是影響基金代銷份額下降的主要原因。

仍需提升服務專業性

銀行雖仍是基金代銷的主力軍,但隨着證券公司不斷髮力、獨立基金銷售機構快速成長,也面臨着不小的挑戰。在2023年二季度基金銷售機構公募基金銷售保有規模前100強名單中,證券公司基金代銷保有規模有所提升。證券公司“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規模合計為13160億元,佔據100家銷售機構總保有規模的23.49%,環比上漲1.31個百分點;非貨幣市場公募基金保有規模達15308億元,佔比由一季度的17.73%提升至18.01%。

與此同時,公募基金銷售保有規模前100強中,獨立基金銷售機構較一季度新增1家至22家,而銀行則對應減少1家至25家,證券公司數量未發生變動,為51家,另有2家保險代理公司。

業內人士認為,在基金銷售格局日益激烈的當下,銀行應該在合規代銷的基礎上,持續提升基金代銷能力。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指出,近年來,隨着基金代銷業務快速發展,也暴露出一系列問題,銀行機構在開展基金代銷業務方面存在專業人員配備不齊、業務風控管理制度不夠健全和規範等違規行為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重視,銀行需要嚴格落實落細基金代銷業務監管要求,加快補齊內控制度短板,配備專業、綜合素質高的銷售人員,健全風控體系,落實好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要求。

談及後續基金銷售格局以及銀行該如何穩固代銷“C位”,中國(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資研究院院長王紅英表示,未來基金代銷仍會呈現多元化格局,商業銀行要提高代銷規模,首先要建立比較好的激勵制度,其次要利用金融科技的手段大力發展App等互聯網金融銷售方式,此外,還要提升投資者教育方式,從而進一步提高銷售份額。

“對於銀行來説,基金代銷是重要的非利息淨收入業務,並與其他財富管理類的業務形成協同”,於百程認為,銀行一方面繼續強化傳統網點和客户的優勢,另一方面提升數字化的運營能力,用更好的體驗更準確地識別用户畫像和需求,匹配合理的產品,以技術賦能基金代銷服務。

北京商報記者 李海顏

· 相關新聞 ·

券商佔比半數 基金代銷百強放榜

二季度基金代銷百強機構近日公開放榜。7月21日,中基協公佈2023年二季度公募基金銷售保有規模榜單。截至二季度末,百強機構“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規模”合計5.6萬億元。其中,招商銀行以5924億元的保有規模位居第一,螞蟻基金、天天基金則分別以5545億元、4633億元的保有規模緊隨其後,位列第二、三名。而從“非貨基保有規模”看,百強機構規模合計達8.5萬億元,螞蟻基金以1.27萬億元的保有規模位居榜首。

就代銷百強的具體名單而言,包括51家券商、25家銀行、22家獨立基金銷售機構以及2家保險代理公司。與一季度相比,二季度榜單中新增1家獨立基金銷售機構上海陸享基金銷售有限公司以及1家券商機構西部證券,同期,青島銀行、渤海證券則退出百強行列。

若僅從代銷榜前十名來看,則較上一季度變化不大,其中,銀行仍佔6席,包括招商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以及中國農業銀行,另有2家券商中信證券、華泰證券以及2家獨立基金銷售機構螞蟻基金、天天基金。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二季度百強機構代銷數據稍顯平淡。“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規模”較一季度數據環比減少3.43%,對比2022年同期更同比縮水11.63%。而同期,榜單中非貨基保有規模環比增長3.09%。

就二季度基金代銷機構保有數據稍顯低迷的原因,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解答稱,二季度受到市場行情影響,產品整體賺錢能力不算強,因此渠道基金銷售較為平淡,總體新增量並不大。

也有公募市場分析人士認為,二季度機構“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規模”同比、環比均縮水的原因可能是市場整體風險偏好下降,投資者對股票、混合基金的需求減少。

分渠道來看,在“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規模方面,銀行渠道仍佔比最高。截至二季度末,其保有總規模達2.77萬億元,在百強機構保有規模中佔比49.54%,但較一季度末的2.94萬億元有所縮水。

事實上,二季度保有規模下滑的不止銀行,截至二季度末,獨立基金銷售機構“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規模”達1.44萬億元,較一季度末數據環比減少4.41%。在百強機構保有規模中佔比為25.68%。相比之下,券商機構的相關保有規模則持續增長。截至二季度末,證券公司“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規模”達1.32萬億元,環比增長2.38%,同比更增長6.45%,佔總保有規模的23.49%。

其中,中信證券、華泰證券“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規模”均破千億元,分別為1372億元、1297億元。廣發證券則以824億元排名第三,在全部代銷機構保有規模中排名第17。此外,招商證券、中信建投證券、中國銀河證券等6家券商“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規模”超過500億元(含)。

楊德龍表示,二季度券商渠道“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規模”出現較大增長,也能夠體現出券商機構的銷售能力正在提高,在代銷市場中佔比正在提升。但就目前而言,主要銷售渠道仍在銀行與獨立基金銷售機構。

財經評論員郭施亮則表示,券商從事基金銷售更具有專業性的優勢,對資金吸引力更強,而且不少券商理財收益率偏高,較銀行代銷渠道可能更具吸引力。

就後續基金代銷江湖格局可能如何變化,郭施亮指出,銀行、券商、保險、獨立基金銷售機構等代銷渠道競爭會更加激烈,且更可能傾向於頭部化、專業化競爭。代銷渠道的專業性、產品豐富性以及費率成本優勢等也更受關注。

而在楊德龍看來,未來基金代銷格局仍處於不停變化之中,部分平台拿到基金銷售牌照,也可能加入第三方獨立基金銷售機構或平台的競爭行列。

北京商報記者 劉宇陽 郝彥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711 字。

轉載請註明: 25家踩紅線 銀行基金代銷“C位”難保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