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德國多年來一直是能源轉型的環保先鋒之一。然而如今,隨着俄羅斯天然氣供應進口的減少,德國面臨的“氣荒”局面正日益嚴重,這令幾乎被逼到牆角的德國政府,不得不決定啓用更多燃煤電廠。然而,重新使用煤電不僅困難重重,還可能會減緩德國的能源轉型。
煤炭迴歸
當地時間8月1日,德國能源監管機構聯邦網絡局宣佈,位於下薩克森州霍恩哈默爾地區的梅爾魯姆煤炭發電廠即將重新連接至德國電網。
受能源危機影響,德國聯邦政府7月14日頒佈法令,允許部分已關閉的煤炭發電廠和石油發電廠重新投入使用至2023年4月,以節省天然氣。
梅爾魯姆發電廠將是該法令頒佈之後第一座重新併入德國電網的煤炭發電廠,該廠自2021年12月初以來一直處於備用狀態。該發電廠的淨輸出為690兆瓦,理論上可以為超過50萬個家庭供電。
7月31日,德國聯邦財政部長林德納公開呼籲全面停止天然氣發電並尋找替代方案,以避免在天然氣危機之後出現電力危機的風險。林德納表示,德國必須努力確保在天然氣危機之後不會出現電力危機。
德國聯邦經濟部發言人對此回應稱,電力部門完全放棄天然氣將導致電力危機和停電。根據聯邦網絡局的數據,6月份,天然氣發電佔德國總髮電量的11.2%。
據瞭解,德國政府計劃重啓6.9GW煤電和1.9GW褐煤發電裝機容量,以加強能源安全,這可能在未來12個月使發電用氣量減少52%。
除了煤炭和石油,德國還注意到了核電。林德納曾表示,“對繼續使用核電持開放態度”,為避免出現電力短缺,德國應保持現有的發電能力並建設新的發電設施。此前,德國政府計劃逐步關停境內核電站,目前德國僅剩3座核電站仍在運營。
但有專家稱,核電站的產量無法增加,“拉伸”作業之後,來年情況可能會好一些,但今年還是需要指望燃煤電廠。
老路難走
雖然德國政府已經“激活”了傳統能源產業,以儘量節省天然氣用量,但多家能源運營商説,這一計劃面臨多重阻力,包括煤價高企、供應瓶頸和工廠設備老舊。
德國能源監管機構説,從運營商處獲悉,目前只有一座煤電廠按計劃重啓。德國經濟部説,正與能源運營商和行業組織協商,並且密切監測煤電生產狀況。
據瞭解,德國16座煤電廠中,半數由德國南部巴登-符滕堡電力公司運營。這家電力企業説,旗下部分煤電廠因設備過於老舊,無法重新接入電網。另外數家擬重啓的煤電廠由德國最大天然氣進口商尤尼珀公司運營。而尤尼珀稱,尚未決定是否重啓這些煤電廠。
德國贏創工業集團準備讓設在西部城市馬爾的一家煤電廠恢復運營,但僅限於今年秋季。集團發言人説:“我們已經僱用人員,在國際市場採購煤炭並做好技術維護籌備工作。”
此外,煤炭的來源也是一個大問題。近期煤價大幅上漲,許多企業必須預付定金以確保供應。德國硬煤和電力股份公司準備重啓旗下煤電廠,但抱怨購煤可能耗費數億歐元,對企業資產流動性構成“並非微不足道的負擔”。
歐盟此前已經對俄羅斯的煤炭和石油都作出了禁止進口的制裁,而俄羅斯的動力煤和石油都是德國進口的大頭商品。
由於煤炭品種有差異,歐洲很多燃煤發電廠此前都是根據俄羅斯供應的高熱值煙煤設計運行的。德國煤炭進口商組織VDKi表示,德國可能在今年冬天之前找到俄羅斯煤炭的替代品,但相應的,技術問題可能無法避免,成本也會更高。
德國煤炭進口商協會告訴路透社記者,內河航運能力因水位太低而降至一半,而鐵路網因運輸來自烏克蘭的穀物而承受壓力。這一協會判斷,煤炭產業運力緊張狀況將日益加劇,尤其是9月以後,屆時煤炭進口量預期將大幅攀升。
放棄能源轉型?
事實上,早在2018年底,德國就關閉了最後一家硬煤礦,結束了德國長約200年的硬煤開採歷史。
不過,停止開採並不意味着停止使用。2007年以來,德國硬煤進口甚至呈上升趨勢,如今已成全球主要硬煤進口國之一。此外,德國還是全球褐煤產量最高的國家之一。
德國經濟部強調,此次重啓煤電廠屬於臨時措施,德國仍堅持“到2030年徹底淘汰煤炭”的能源轉型目標。
根據調查,2021年德國電網中的可再生能源比例已經升至45%,但與此同時,德國本土發電量一直下滑,從2015年的647太瓦時下跌到2021年的490太瓦時。而德國2021年的總用電量為565太瓦時,用電缺口只能依靠進口別國電力解決。
但一個讓人無奈的事實是,德國電網的可再生能源比例上升,是建立在主動放棄化石能源的基礎上,並犧牲了部分發電量。但這個模式在歐盟人人自危的當下已經不再適用。近期,歐洲罕見高温持續,熱浪侵襲導致歐洲能源危機加劇。
哥倫比亞大學氣候學院院長、能源專家傑森·博爾多夫稱,“我們將經歷首個全球能源危機。這場危機的後果將在全世界顯現,並且我認為,更糟的還在後面”。他指出,因受新冠疫情、供應鏈問題和氣候變化等影響,早在俄烏衝突爆發前,市場就已處於緊張狀態。
眼下,8 月已經開始,而德國通常在10月就需要打開暖氣,留給德國政府的時間不多了。
北京商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