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限度降利、堅持“品牌隔離”,消費金融後續怎麼走

“嚴格規範金融服務收費”“禁止第三方‘搭車收費’”“清晰披露貸款利率和收費標準”……事關消費金融,又有重磅政策出爐。10月11日,北京商報記者從多家機構獲悉,金融監管總局於近日向各地監管局、各類金融機構下發《關於金融支持恢復和擴大消費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根據記者獲取的《通知》原文來看,涵蓋七方面共19條,其中強調要支持擴大汽車消費、加大新型消費和服務消費金融支持,另外要降低消費金融成本、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新的政策指引下,對消費金融領域的機構有何影響?機構又有哪些應對舉措?

最大限度降利、堅持“品牌隔離”,消費金融後續怎麼走

禁止第三方“搭車收費”

關於消費金融,再次傳出新動向,尤其是提到的降低消費金融成本多項要求引發關注。

從《通知》內容來看,首先要求的是要規範金融服務收費。一方面,按照合規收費、以質定價、公開透明和減費讓利的原則,應嚴格規範金融服務收費,不得就未給客户提供實質性服務、未給客户帶來實質性收益、未給客户提升實質性效率的產品和服務收取費用,不得違規向客户轉嫁應由金融機構承擔的成本。

同時要堅持“品牌隔離”,其中就強調,在合同中明確禁止第三方機構以金融機構名義“搭車收費”。

北京商報記者瞭解到,此前,與助貸平台合作,或通過大型互聯網平台引流,一度成為消費金融公司最普遍的獲客方式。不過從近一兩年來看,不少消金機構為擺脱依賴外部合作方、流量平台的渠道業務,各家都在發力自營業務,通過自營渠道實現獲客增長。

對於“品牌隔離”和第三方合作要求,小米消金高管袁穎薇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我們嚴格按照監管要求落實‘品牌隔離’,強化營銷宣傳中實際放款主體信息披露,明確區分小米消金放款的業務和其他金融機構放款的業務入口,以此充分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此外,公司已在與合作機構的商務合作協議中明確要求合作商不得以消費金融公司名義向借款人收費,並已將相關條款納入公司商務合同的示範文本。”

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諮詢顧問蘇筱芮認為,堅持“品牌隔離”,在合同中明確禁止第三方機構以金融機構名義“搭車收費”,對於消費金融公司實際是一種利好,同時也能夠防範第三方機構“掛羊頭賣狗肉”的類似行為傷害到金融消費者。

“這一條實際上也是為規避助貸機構增加不符合規定的亂收費行為。不過對消費金融機構來講,要達到這一要求,難點在於如何找到消費者,如何繼續和消費場景深入綁定。”博通諮詢首席分析師王蓬博指出,消費金融機構一方面要運用科技手段增強風控能力,另外則要繼續做好深耕消費場景的規劃,通過自建流量平台或深度綁定互聯網平台合作等方式來獲取流量。

最大限度降低利費水平

除了“品牌隔離”,此次《通知》明確提出,金融機構要合理確定利率水平。

其中包括:完善風險定價機制,提升管理水平,通過內部挖潛,努力降低管理成本、獲客成本和風險成本,最大限度降低利費水平,清晰披露貸款利率和收費標準。

同時《通知》也劃出紅線,即嚴禁通過高息高返擴展業務,嚴禁通過向客户轉嫁返傭成本提高利費水平。

事實上,降低利費水平這一要求對消費金融公司來説已不陌生,早自2020年開始,監管部門便要求消費金融機構利率下降,自2021年後,多家機構收到監管指導,要求個人貸款年化利率控制在24%以內。

而近一兩年來,在減費讓利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大背景下,監管方對於消費金融市場陸續出台不少規範和要求,推動貸款利率的下行。

降息大勢下,多家機構動作一直未停,尤其對頭部機構來説,如何有條件、針對性地面向特定用户羣體降價,已成為各家消金公司喚醒沉睡羣體、獲取優質用户的有力手段,甚至有不少機構將最低貸款利率降至個位數。

針對此次《通知》中降息一事,北京商報記者進一步採訪了十餘家消費金融公司,後續是否還有進一步降息意願,發現目前大多消金機構對此持觀望狀態,其中主要基於客户風險情況實施差異化定價,不過貸款利率嚴格控制在24%以內。

也有機構透露會針對重要消費節點推出降息活動。袁穎薇介紹,為最大限度降低客户成本,公司會在“米粉節”“6·18”“雙11”等重大消費節點,向客户提供分期優惠、分期免息等優惠活動,同時日常也會不定期發放利率優惠券,持續刺激用户消費活力。

降價背後的挑戰與應對

事實上,部分消費金融公司因服務客羣更加下沉,資金成本也高,儘管已按照監管要求逐步降低綜合資金成本,提升自身在獲客、風控等方面的能力,但受限資金成本、風控成本、運營成本、獲客成本等,要實現進一步降價也存在不少難點。

冰鑑科技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詩強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獲客成本、資金成本、逾期不良是消費信貸業務的三大成本,機構後續是否還會進一步下降貸款利率主要與這三大成本的控制密切相關。目前來看,資本市場資金比較充足,有利於降低消金機構的資金成本,從而可以在一定程度降低客户綜合融資成本,但是,目前已經處於低位,未來下降幅度比較有限。

“傳統方式下,金融機構是基於客户央行徵信數據進行風險評估,可能面臨着客户數據掌握不足,導致消費信貸評審通過率不高。即使通過,也可能面臨着信貸額度有限,不能很好地滿足客户需求的問題。如果想要進一步降低融資成本,消費機構應該積極利用替代數據以及人工智能技術,提高風控能力和獲客能力,降低獲客成本和逾期不良。”王詩強説道。

蘇筱芮也指出,降低消費金融成本,對於此前面向下沉客羣的消費金融公司而言面臨更大挑戰,機構後續可從兩方面考慮,一是通過科技水平的提升來降低綜合業務成本,從而為客户端的利費壓降騰出更多空間,二是考慮客户分層、產品分層的精細化,使得降低貸款利率的步驟有序推進。

《通知》要求,金融機構要加強金融數字化建設。加快數字化轉型,強化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對消費場景的服務滲透率。豐富線上業務辦理種類,提高線上服務替代率,持續改善客户體驗。可充分運用信息科技,增強基於數據信息的聯合建模、客户畫像和風險識別能力,提高消費信貸客户的直接觸達率,進一步降低客户綜合融資成本,提升金融服務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近年來,消費金融行業整體面臨資金成本攀升的局面,資產規模增長和資金融入壓力的矛盾加劇,”袁穎薇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後續將積極藉助市場和監管政策紅利,加快推進資產證券化業務資格和產品發行落地,探索金融債發行,創新融資工具,助力公司獲得更多、低價資金,從而增強公司對客户端貸款利率進行調降的能力。

針對消費金融公司後續發展,蘇筱芮建議,消金公司還需要在線上、線下渠道構建起自營品牌矩陣,通過官方App、公眾號、小程序、短視頻等渠道擴大市場知名度,同時針對自身的業務特徵,選取龍頭產品並進行精細化打磨,結合渠道內容不斷完善客户服務。

“建議消費金融公司嘗試擺脱傳統的放貸模式,真正讓技術體現自身價值,構建更長久的行業門檻。”王蓬博稱。

北京商報記者 劉四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20 字。

轉載請註明: 最大限度降利、堅持“品牌隔離”,消費金融後續怎麼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