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CO最火爆的時候,國家陸續出台了《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關於對代幣發行融資開展清理整頓工作的通知》等公告,明確界定所有的數字貨幣融資都屬於非法集資。
政策頒佈後,ICO項目數量直線下降,幣圈惡意圈錢詐騙的現象得到了直接有效遏制,與此同時整個數字貨幣行情也出現長時間下跌,甚至有人驚呼ICO已死,數字貨幣不會再有牛市。
數字貨幣市場還有沒有牛市不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話題,我們今天主要來聊一聊區塊鏈項目的融資。
其實仔細去看《關於對代幣發行融資開展清理整頓工作的通知》裏的法律條文,裏面重點針對的部分是虛擬貨幣融資,重點在於融資,而不是發幣。
對此,國家信息中心、中經網管理中心副主任朱幼平曾經有過解讀,他認為國家對只發幣但不對公眾融資的項目,暫時沒有做定性,這是國家給行業留了一個觀察和創新的口子。
我認為,這也是最近一兩年來區塊鏈行業在融資上的一個大的變化:
也就是説一方面發行通證的項目方數量會繼續增加,另一方面因為對公眾融資的道路已經被關閉,而且短期內不可能開放,使得大量的新項目會轉向其它的融資方式。
如果只發行通證不融資的話,項目的錢從哪來?項目還能得到發展嗎?
互聯網時代有一種説法叫做冷啓動,區塊鏈項目在不融資的情況下也可以選擇冷啓動。
比如依靠股東的初始投入資金來發展;比如依靠產品迅速產生現金流,從而反哺項目的發展。當然,可想而知,這兩種情況相對於上來就大規模融資來説,發展速度要慢很多,但是慢也不一定就不好。
其實我們細想的話,比特幣的發展過程中就沒有融資,它的發展也算是冷啓動。
有人認為,區塊鏈的本質是分佈式共識。既然是分佈式,也就是以開源的形式把全社會的智慧、人才、能力都集中在了一起,來推動項目的完成。比特幣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前期依靠中本聰,後期依靠開發團隊和社區,它做到了不依靠融資,只依靠這些智慧、人才、能力的積累也能把項目慢慢的做起來。
在比特幣發展的很長一段時間,中本聰和開發團隊都是沒有收益的,他們只是出於熱愛在貢獻。當然了,有人會説這個時候他們得到了很多的代幣,但那時的代幣也是沒有價格的,或者叫做價格極低,並不具備足夠的市場價值。
雖然這個時候只有價值但是沒有價格,但是隨着項目的發展壯大,隨着項目上積累的智慧、能力、功能、生態越來越多越來越豐富,內在價值積累超過了某一個臨界點,這個時候代幣就會產生價格。
這種冷啓動的好處在於,通證的價格是自然而然產生的,而不是由交易所、二級市場強行催生出來的。有了價格之後,激勵作用更加明顯,項目的價值凝結會越來越多,發展越來越加速,這樣形成這麼一個正向的循環。
這樣做的好處在於穩定、紮實,項目有內在價值支撐;不足之處在於發展慢,失敗概率大。真正有實力的好項目,想默默踏實發展的項目,或者一些公鏈項目,可以選擇這條路。
走冷啓動路線必須要經過長期的積累,需要項目確實有價值,需要產品確實被市場所認可,要不然很容易默默的開始,然後又默默的消失。
大部分項目最後都會選擇熱啓動,也就是藉助資本的力量,快速發展、快速試錯。如果成功,就迅速搶佔市場;如果失敗,那就快速迭代,進行下一輪嘗試。尤其是互聯網、區塊鏈這種具有網絡效應的項目,絕大多數都會選擇這條路。
整個區塊鏈行業的融資方式,已經從面向散户融資為主,完全的轉向了面向機構融資,已經從ICO完全轉向了傳統的股權融資的模式,這是行業成熟化、正規化之後必然會發生的轉變。
國內區塊鏈行業最新的項目融資中,都是機構方參與的:
區塊鏈項目的融資還有一個特點,它是非常早期的融資,甚至比傳統的A輪要早,嚴格説來個別項目甚至比傳統的天使輪還要早。傳統項目在天使輪的時候,你至少還得有個團隊,有個辦公室什麼的,但是在之前ICO融資流行的時候,那些項目是真的什麼都沒有,僅僅只有一個白皮書,有些項目方就創始人一個人,一個人分飾七八角。
在這種模式下,是沒有辦法徹底解決詐騙、空氣幣的問題,不僅是中國沒辦法,國外也沒辦法,不僅是現在沒辦法,歷史上幾千年以來這樣的事情不在少數,整個歷史都沒有解決這個問題。根本原因還是在於普通大眾沒有專業能力和風險承受力,他們的認知、資金與承擔的早期投資風險不匹配。
而面向機構投資者融資則要好得多,機構投資人都是專業的投資者,他們都有着豐富的投資經歷,有些人還有着豐富的產業實操經驗,他們有充足的資金,能夠鑑別項目的前景,投資就是他們吃飯的工具。同時他們也有足夠的風險防範能力,他們的投資會比較分散,可能會把行業的所有公司都投一遍,這樣比普通人只投一家公司的風險要低的多,獲得收益的概率要高的多。
而且機構投資者還有普通投資人不具備的東西,你向普通投資人融資,你能夠得到的只有錢;但是當你向機構投資者融資的時候,你除了得到錢還可以得到機構投資者的經驗、人脈、資源、影響力、宣傳等等。
短期內,我們要把通證當作一項技術,而不是當作一種金融產品;
或者換一種方式説:用通證,而不是炒通證。
什麼叫做把通證當作一項技術呢?其實通證的本質是數字化,數字化的本質是交互和可編程,如此而已。我們以前説ICO是重大的創新,其實也就是利用了可編程的特點。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傳統的金融產品,比如説股票、股權這些產品都可以在完全不改變它現有的金融屬性的情況下實現通證化,也就是説只是在技術上由原來的互聯網技術變成了現在的區鏈技術,利用區塊鏈的高效清算技術和跨平台流動功能。這時,如果項目方用股票、股權通證去融資,就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了,和我們日常商業裏天天發生的一樣。
我個人覺得,“傳統金融 通證技術”這種情況應該會成為接下來區塊鏈行業融資的主流架構。在這種情況下,通證只是作為一種新技術存在,基本上不改變傳統商業和金融當中的任何東西,也不需要改變整個融資的過程和需要遵守的法規。這樣的產品有很多,比如傳統意義上的金融產品:股權、期貨、期權、權證、信託都屬於這一類。
淡化通證的金融屬性,利用通證的技術優勢,會成為區塊鏈發展的主流方向。
一方面區塊鏈股權融資的大門是敞開的,另一方面國家大力支持區塊鏈行業的發展,這兩種力量結合,使得真正優質的區塊鏈項目融資其實是更容易了,真正堵死的是“垃圾項目”的詐騙之路,我們應該看到其中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