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還是那個“永遠3000點”的大盤,而創業板指的逆襲卻來得很突然。前幾天還只是刷新六年新高,引得市場一片譁然,而今天創業板指點位歷史性地超過上證指數。雖然客觀地説,單純的指數比較意義不大。但從這背後折射出了,權重指標股的雄起!
這幾年創業板的幾大權重股都表現的非常良好,而同期上證指數的權重股則表現一般。上證指數十大權重股中,除了貴州茅台、海天味業,幾乎清一色的中字頭企業,行業主要是金融和能源。而這些傳統藍籌今年來表現普遍不佳,最大權重貴州茅台年內漲幅只有0.32%,工商銀行也不足1%,漲幅最大的中石油也僅22%。還有3只權重股年內大幅收跌,中國平安跌超30%,海天味業跌21%,中國人壽也下跌近17%,對指數造成明顯拖累。反觀科創板十大權重股漲幅全部為正,且佔據15.75%的第一大權重股可謂是最大的助推劑,年內漲幅超60%,總市值更是已達13400億元。
雖然這逆襲挺熱鬧,但縱觀今天盤面,分化還是主基調。兩市成交額連續第九個交易日突破萬億元,個股漲多跌少,低位題材股表現顯著。網絡安全、白酒股開盤走強,低位遊戲股、煤炭、鋼鐵等盤中輪番拉昇,碳中和概念股全天表現強勢,高位景氣板塊表現分化,光伏、BIPV概念繼續上漲,鋰電池股、半導體芯片走弱,第三代半導體領跌,不過,電解液概念股尾盤捲土重來,資金迴流明顯,延安必康、石大勝華封板,帶動鋰電多股衝高。盤面上,光伏建築一體化、碳中和、雲遊戲漲幅居前,半導體及元件、鈦白粉、鴻蒙概念跌幅前列。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將於7月14日上午10時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啓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交易有關情況。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預計,全國碳市場啓動後,覆蓋排放量超過40億噸,將成為全球覆蓋温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交易市場。結合下一步擴大覆蓋範圍的需要,除發電行業以外,生態環境部還開展涵蓋建材、有色、鋼鐵、石化、化工、造紙、航空等企業的碳排放數據報告與核查工作。截至收盤,百川暢銀、長源電力、雪迪龍、華銀電力、福建金森等個股漲停,冠中生態、華自科技、杭州園林、開爾新材漲幅大於10%。
電力行業第一批被納入全國碳市場範疇,估算其對應的碳排放配額可達40 億噸。我國2020 年粗鋼產量10.5 億噸,估算排放二氧化碳約15 億噸;石化和化工行業去年能源消費總量6.85 億噸標準煤,碳排放量約14 億噸;水泥行業碳排放主要源於燃料燃燒排放和生產過程排放,2020 年達到13.75 億噸;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數據,去年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碳排放量約6.5 億噸,佔全國各行業總排放量6.5%,其中電解鋁碳排放4.2 億噸。以上六個行業加上造紙和航空,預計屆時碳配額最高可達100 億噸,參考過去幾年的區域市場碳配額價格,預計我國碳價在30 元/噸上下,我國碳配額交易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000 億。
目前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有兩類基礎產品,即政府分配給企業的碳排放配額和CCER。根據2020 年12 月發佈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CCER 是指對我國對我國境內可再生能源、林業碳匯、甲烷利用等項目的温室氣體減排效果進行量化核證,並在國家温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註冊登記系統中登記的温室氣體減排量。
碳交易市場平穩運行後,風光電源有望在短時間內進入市場參與交易。而風光項目作為最大的CCER 提供方,在碳交易市場運行後將明顯受益,項目業績有望顯著提升。在“雙碳”背景下,新能源行業長期成長確定性高,前期廣闊。碳交易市場以及有望改革的綠證制度都將提升行業盈利能力,促進行業發展。運行初期,預計新能源項目度電收入約增加0.025 元,項目營收增加比例為6.92%,風電項目淨利潤增加22.8%,光伏項目淨利潤增加26.0%。
生物質發電與垃圾發電也具有明顯的減排效應,CCER 貢獻額外收入。根據中國自願減排信息交易平台披露的數據,目前已備案垃圾填埋氣發電項目單位電減排量集中4.1-5.7 噸二氧化碳/MWh。生物質發電電價標準是基於2005 年當地的脱硫標杆定價+0.25 元而制定的,假設平均上網電價為0.6 元/KWh,填埋氣發電項目度電減排量為5kg/KWh,可以計算得出,當CCER 交易價格為30 元/噸時,售電收入可增加0.15 元/KWh,業績增厚25%。
全國碳市場在今年啓動之後,林業碳匯的需求和交易量將逐漸升温。以經濟手段提高森林面積的政策已在多國實施,這意味有減碳壓力的企業不用自己去植樹造林,購買碳匯便可實現減碳;同樣,進行植樹造林以及維護森林系統的組織和個人,可通過出售碳匯獲益。參考在中國自願減排交易信息平台上公示的經過備案的林業碳匯項目,每公頃林地可產生碳匯量相差較大,在5-15 噸/年範圍。按照CCER 成交價格30 元/噸計算,預計納入CCER 項目後每公頃林地收入將提升150-450 元/年。
今日熱點板塊
今日熱點板塊
您的關注和隨手轉發,可以幫助更多身邊的朋友,也是對煦然原創最大的支持,文中內容僅供參考,不能作為您交易的唯一依據。喜歡文章可點擊文末右下方的“贊”和“在看”。
作者簡介:
劉煦然 沃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總經理 、投資總監
央視財經頻道 、央廣經濟之聲、北京電視台財經頻道 特約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