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5月中旬與全國老齡辦、公安部、民政部聯合發佈《關於養老領域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後,銀保監會近日再次發佈《關於警惕“投資養老”“以房養老”金融詐騙的風險提示》,提醒消費者關注養老領域的金融詐騙風險。
我國正加速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資產配置成了越來越多人的現實需求。從目前情況看,做好社保、商保、投資、儲蓄合理科學配置,有利於做好個人養老安排。可是,這對普通人來説難度不小,需要有專業理財人員提供幫助。何況我國金融業屬於分業經營和分業監管的狀態,投資者如要進行一攬子的養老資產配置,需要一對多地諮詢請教,從銀行理財到保險計劃,抑或是基金股票投資等,費心勞神。
當下互聯網金融發展迅速,隨着金融產品不斷迭代升級,很多較為複雜的新型金融衍生品和投資形式不斷出現,比如股權與債權轉讓、虛擬貨幣、融資租賃業務等,這足以讓人如墜雲端,更不用説老年人了。
目前有養老需求的人羣,相當一部分是投資知識較薄弱的羣體,如何保護他們遠離金融詐騙風險,對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有關方面提出挑戰。
首先需要淨化養老投資環境。一方面要堵住邪門歪道,加大打擊不法行為力度,提高違規者成本。形成非法投資不敢為、不能為的金融監管氣候,降低風險發生率。另一方面要“疏”,開通更多正規投資渠道。特別是金融機構,在當下分業監管的環境中,無論是銀行、保險公司還是基金公司,應該在橫向聯合上加快創新,形成既分業又合作的財富管理服務模式,為養老投資需求者提供切實可行的財富組合方案。
其次要重視對投資者的風險教育和適當性管理。目前的情況表明,儘管監管層多次提示養老投資風險,但老年人上當受騙的現象還是不少。這表明,開展養老投資教育,不僅是監管層和金融機構的責任,全社會特別是老人子女都應擔負起關愛老人、幫助老人的職責,共同築起防騙防火牆。
此外,養老投資者自己也要提高投資風險意識。銀保監會此次再度給出了風險防範的錦囊,包括消費者要樹立理性投資理財觀念,別受高收益誘惑而衝動投資。在日常生活中,人們要增強個人信息安全意識,不隨意提供身份證、銀行卡號等重要信息,有問題及時報案等。
一句話,當養老領域漸成投資風口時,投資教育就成了社會課題,因為養老是每個人無法迴避的事情。(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江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