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場結構性分化行情延續,上週五A股主要股指上漲,券商、地產等板塊強勢反彈,燃料電池、風電等高景氣賽道升勢延續。在券商機構看來,增量資金不斷入場將帶動存量資金逐步加倉,藍籌主線將更加清晰。金融地產板塊有望成為跨年行情的開路者,低估值品種及高景氣賽道是跨年行情不容忽視的主線,家電、食品、醫藥等方向被看好。
金融地產板塊走強
數據顯示,11月19日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創業板指漲逾1%,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周線雙雙翻紅,創業板指周線收跌。從行業板塊看,前期表現疲弱的券商、地產股出現明顯反彈行情,部分股票盤中一度漲停。
券商與房地產板塊重新活躍有效激發了市場情緒。在國泰君安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顯順看來,隨着地產行業基本面逐步改善,金融地產板塊的反彈將成為跨年行情的開路者。“當前分子端下行預期充分,臨近年底分母端寬鬆預期疊加風險評價邊際下行,跨年行情有望徐徐展開。”陳顯順表示。
政策層面的後續定調也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11月19日,央行發佈的2021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明確,下一階段人民銀行將統籌做好今明兩年宏觀政策銜接,保持貨幣政策穩定性,穩定市場預期,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在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漢鋒看來,上週五市場在穩需求的預期下有所表現,表明市場對於政策動向的較高關注度,預計穩增長的政策有望逐步發力,經濟增長有望在今年四季度及明年一季度左右度過相對低迷的時期。“短期來看,儘管短期穩增長力度可能並不顯著,市場短期走勢可能仍會有波折,但無需過度悲觀。”王漢鋒表示。
安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果表示,對於明年經濟政策的定調以及11月金融數據的披露將是政策預期明確的關鍵。目前即將進入以“總量穩、結構寬”為特徵的新一輪寬信用週期,可以更加樂觀地看待市場。大宗商品價格回落、美聯儲温和退出量化寬鬆等因素為A股新一輪行情的開啓奠定了基礎。
藍籌主線逐漸清晰
從市場風格看,近期金融地產板塊反彈的背後,是年內價值板塊整體跑輸中小盤成長板塊。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多種因素疊加之下,價值藍籌或重新崛起。
中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秦培景認為,進入四季度以來,經濟正步入恢復期,政策依舊處於等待期,存量投資者仍在猶豫期。在這種環境下,市場的主線自然進入醖釀期。但隨着經濟不差、地產風險可控的預期逐步形成,穩增長的政策組合和信號更加明確,增量資金不斷入場帶動存量資金逐步加倉,藍籌迴歸的市場主線會更加清晰。
招商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夏表示,9月以來市場風格出現明顯變化,核心在於經濟環境的改變,小盤風格開始出現鬆動,大盤風格階段性佔優。同時,流動性保持中性,利率橫盤震盪,新能源產業趨勢方興未艾,成長風格仍得以延續。“對比2021年2月至9月以及明年的宏觀環境,在大小盤風格方面,整體來看由於企業盈利增速處於下行趨勢,基本面環境對於業績相對穩定的大盤股更有利一些;在成長與價值風格方面,明年的市場風格可能會更加均衡,呈現價值和成長輪動的特徵。”張夏表示。
張夏表示,當前成長與價值指數分化已經較為極致,國證成長指數的估值處於歷史86.7%分位,而國證價值指數的估值僅處於歷史8.5%分位,按照歷史規律,有較大概率出現一定的修復。
天風證券研究所執行所長徐彪認為,目前來看政策基調大概率延續新興經濟的結構性擴張,而基建、地產等傳統經濟更多是託底式的擴張或季度性的脈衝。“業績決定風格,這意味着明年可能有階段性的大盤藍籌佔上風的行情,但中期來看,仍然是以新興經濟為主導的中小盤風格。”徐彪表示。
佈局兩大核心賽道
就具體佈局方向而言,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低估值品種、高景氣賽道仍是券商的共識。
秦培景建議後市圍繞“三個低位”佈局藍籌主線:一是基本面預期仍處於低位的品種,如小家電、汽車零部件、電力設備等板塊,並逐步增配部分消費和醫藥行業,如白酒、食品、免税、疫苗、血製品等板塊。二是估值仍處於相對低位的品種,如優質開發商和建材企業,以及港股互聯網龍頭。三是調整後股價處於相對低位的高景氣品種,如半導體設備、專用芯片器件以及軍工等板塊。
陳果建議當前重點把握低估值板塊的估值修復機會,包括低估值小盤股、金融股、地產股,以及通信、消費電子、食品飲料等板塊。此外,繼續持有以“寧組合”為代表的高景氣長賽道,包括光伏、新能源車(汽車零部件、鋰資源、鋰電池)、半導體(高端芯片、設備)、軍工等板塊。
陳顯順認為,結構上短期看好高景氣賽道及金融股的反彈,包括券商、銀行、地產以及元宇宙設備端等方向;中期看好消費逐步邁出預期底部,關注白酒、生豬、乳業、汽車零部件等行業。
王漢鋒建議後市關注三條主線:一是政策邊際變化或潛在支持的領域,包括地產產業鏈、券商以及潛在的消費支持領域;二是中下游消費,包括食品飲料、醫藥、家電、輕工家居、汽車及零部件、互聯網與傳媒、農林牧漁等行業;三是高景氣的製造方向,包括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及科技硬件半導體行業,特別關注輸配電環節升級、汽車零部件等環節的機遇。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