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報精華摘要:維穩流動性合理充裕,央行加量操作逆回購

三大報精華摘要:維穩流動性合理充裕,央行加量操作逆回購

10月21日,《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分別關注了2021金融街論壇年會在京開幕的消息。

《中國證券報》刊文稱,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強調,穩步推進註冊制改革,助力經濟和金融良性循環。實施註冊制必須立足國情市情,不能簡單搞“拿來主義”。加強對特定敏感領域融資併購活動的從嚴監管,減少風險外溢,希望相關方面同步建立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責任機制和制度體系。

《上海證券報》刊文稱,業內專家認為,繼續加大對民營經濟、中小微企業等的融資支持力度,要更好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樞紐作用,完善科技創新的金融支持體系。

《證券時報》刊文稱,中小投資者為主的A股市場,還處於發展初級階段,試點註冊制必須要尊重市場情況,在實踐中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

活水奔流,多路資本搶搭定增“順風車”。深化新三板改革、設立北交所,有利於激活新三板市場,進一步增強資源配置功能。從定增預案情況,通常能夠看出市場融資熱度。東財Choice數據顯示,自9月2日北交所設立消息發佈至10月20日20時(28個交易日),有105家掛牌公司披露定增預案,環比增加54家,增幅達106%。業內人士表示,優化制度安排有利於市場充分反映公司價值。隨着北交所的設立,新三板公司迎來價值重估。(中國證券報)

“新經濟”VS傳統板塊,誰是港股市場投資主線。今年以來,港股總體表現平平,行業板塊出現“分化”。其中,備受關注的部分“新經濟”股票和大型科技股表現不盡如人意,部分傳統的金融和地產股表現較為亮麗。一些市場人士預測,今年一直表現平平的港股有望進一步反彈,當前可能正是入場良機,但投資者不應忽視相關風險。(中國證券報)

認購24億元私募基金,上市公司青睞債券和量化產品。今年以來,24家上市公司公告認購了33只私募基金,認購金額高達23.98億元。這其中,有上市公司去年出現虧損,也有上市公司甚至“傾囊而出”購買私募。面對今年波動加大的市場,上市公司青睞的還是債券私募基金和量化私募基金,明毅基金、幻方量化、玄元投資等公司產品均獲上市公司上億元資金認購。(中國證券報)

“煤超瘋”不瘋了,煤炭增產穩價力度持續加碼。國家相關部門、重點企業近日正採取新一輪的行動,繼續加大煤炭增產穩價力度,以真正實現量價趨穩。受此影響,繼10月19日夜盤跌停後,動力煤主力合約在20日的日間和夜盤交易再度跌停。(上海證券報)

維穩流動性合理充裕,央行加量操作逆回購。近日,在政府債券發行提速、税收繳款以及巨量中期借貸便利(MLF)到期等因素交織之下,市場對於資金面和流動性的關注逐步升温。分析人士認為,降準、逆回購和MLF都是調節銀行體系流動性的工具,目的都是引導市場利率圍繞政策利率波動。人民銀行加大逆回購規模,正是應對10月繳税高峯和政府債券發行,呵護流動性和維穩資金面的體現。(上海證券報)

“雙11”開啓預售,快遞物流企業搶先上“新”。10月20日晚8點,天貓、京東兩大平台將同時開啓“雙11”預售,而各大快遞龍頭已經提前上“新”,做好了應對快遞業務旺季的準備。這裏的“新”不是別的,正是自動化分揀設備以及智能數字化系統。(上海證券報)

北交所開市腳步漸近,事中事後監管持續從嚴。展望四季度,北交所的開市時間和市場表現將成為市場關注焦點,同時,在註冊制改革全市場推進的準備過程中,事中事後的從嚴監管還將繼續,將從體制機制層面有效發揮監管合力,促進資本市場的高質量發展。(證券時報)

二級資本債發行“卡頓”,首隻債等到花兒也謝了。據消金行業、券商投行部門、接近監管人士處消息,近期包括長銀五八消費金融在內的幾家消金公司申請發行的二級資本債,在不同環節(與監管溝通、報監管審批等)出現了“卡頓”,且一卡就是好幾個月。來自發行人和承銷商雙方的人士均分析,這或許與監管控制消金行業槓桿規模和融資過快的意圖有關。(證券時報)

房地產業風聲鶴唳,券商多業務線縮減地產債。隨着房地產融資環境越來越嚴苛,華夏幸福、花樣年等企業都爆發了或大或小的流動性危機,隨之而來的是債券一級市場的發行難度增加、二級市場的投資風險加大,對於多數券商而言,地產債相關業務都成為“雞肋”,不少券商乾脆放棄了相關業務。(證券時報)

消費賽道又香了?頭部公募扎堆佈局新產品。10月以來,新基金髮行近百隻,其中,多家頭部基金公司扎堆發行消費類基金。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隨着逐步度過壓力期,消費板塊明年或迎戴維斯雙擊,消費賽道有望成為全市場新的投資主線。(證券時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35 字。

轉載請註明: 三大報精華摘要:維穩流動性合理充裕,央行加量操作逆回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