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母淨利增速僅0.72%
出品|Metal財經
撰文|查克
夢迴唐朝
“一花一世界,一分一籃板。”——這句《吐槽大會》上的經典“爆梗”,吐槽的是男籃國手周琦在NBA“馬賽克”隊效力期間“不悲不喜”的平庸成績。而類似的佛系表現,也同步在資本市場上演。
作為去年登陸港交所內房企中“七子”中的“老幺”,大唐集團控股有限公司(2117.HK,下稱大唐地產)儘管資本之路一波三折,但自其2020年12月11日上市以來,除上市首日經歷“過山車”行情外,其餘交易日收盤價幾乎全部圍繞在4.50港元一線輕微波動。
而在大唐地產披露2020年年度業績後的首個交易日(3月18日),其股價再度重回原點,即發行價4.56港元/股。這意味着,大唐地產上市以來的股價漲幅不僅在“七子”中排名倒數第一,也不幸成為“七子”中唯一一家未曾成功站穩發行價的公司。
少數股東淨利暴增12.82倍
兜兜轉轉,回到起點後,“三道紅線”監管下被動降槓桿後的“顧此失彼”導致的兩極化業績表現,已成為大唐地產股價“佛系”走勢的核心原因。
財報顯示,2020年,大唐地產實現營收105.88億元,同比增加30.6%;淨利潤9.50億元,同比增加51.4%。儘管營收和淨利增速雙雙扭轉去年上半年大幅下滑的頹勢實現“逆襲”,並高於此前三年分別42.00%和23.20%的年複合增長率,但其歸母淨利僅同比微增0.72%至7.15億元,而少數股東則拿走了幾乎全部的淨利潤增額,即2.35億元,佔比達24.74%,少數股東權益佔權益總額比也由2017年的0.51%上升至2020年的38.14%。
從歷史數據來看,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大唐地產歸母淨利分別為4.24億元、6.84億元、7.10億元和0.73億元,同期歸屬於少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0.11億元、-0.95 億元、-0.83億元和0.17億元。也就是少數股東實現盈利後,其錄得的淨利潤半年內暴增12.82倍。
與此同時,少數股東成為業績增長最大受益者的利弊亦顯而易見。一方面,大唐地產少數股東權益由2017年的333.3萬元增長逾900倍至2020年的30.22億元,該公司權益總額從2019年的30.84億元增至2020年的79.22億元,為淨負債率持續走低打下堅實的“分母基礎”。
另一方面,隨着合作項目增加導致的並表項目減少,大唐地產2020年以權益法入賬的投資(合營公及聯營公司投資額)同比增長逾2倍至47.69億元,是其資產錄得百億增長的主要來源。
同時,大唐地產2020年負債總額同比增加53.79億元至393.33億元,其中有息負債總額同比僅增加25.4億元至103.1億元;應付關聯方款項(應付合營及聯營公司)同比增加37.7億元至67.46億元。
大唐地產其他應付款明細
更重要的是,合作項目的資產、負債“騰挪”下,一邊是總負債增長小於總資產增長、有息負債增長小於權益增長,另一邊是其他應付款大增背後貨幣資金增加15.65億元至56.60億元 ,大唐地產淨負債率由2017年的1087.9%驟降至2020年的58.7%,現金短債比升至1.3,均低於紅線標準。(參見《大唐地產“三紅線”危機加劇 淨負債率逆勢攀升至128.5%》和《大唐地產IPO:女首富黃晞的千億盛世亟待“補血”》)
不過,由於大唐地產負債增長的主要來源應付關聯方款呈大幅增長態勢,這也令其剔除預收賬款的資產負債率仍達77.7%,且觸及紅線。Metal財經注意到,儘管大唐地產連跨兩級至黃檔房企,降槓桿成效明顯,但影響其相關“紅線”指標的權益法入賬的投資、應付關聯方款項和少數股東權益等財務數據的增幅,均遠高於已經披露財報的融創中國(1918.HK)、越秀地產(0123.HK)等上市房企。
事實上,大唐地產少數股東的利潤“話語權”還存在進一步增加的可能。
數據顯示(克而瑞),2016年至2018年,大唐地產合同銷售額分別為86.1億元、144.7億元和308.6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89%,排名則從第149位竄升至第77位。其中,大唐地產2018年的合同銷售額同比增速達113.26%,權益佔比超過九成。
2019年風雲突變,支撐大唐地產核心業績指標高速增長的銷售額增速戛然而止,該公司2019年合同銷售額為339.5億元,排名下滑4個名次至第81位;權益銷售額和權益佔比卻分別同比大降35.15%、70%至187.8億元、55.32%。
2020年,大唐地產合同銷售額同比增長逾三成至445.1億元,排名升至歷史新高的第73名。不過,該公司同期權益銷售額僅為210.4億元,同比增長12.09%,其權益佔比則降至歷史新低——47.27%。
儘管大唐地產今年前兩個月的2021年1-2月權益佔比微升至47.67%,但仍低於50%的“話事權”平衡線。這也意味着,大唐地產歸屬於少數股東淨利潤佔比短期內仍無法改變進一步高企的趨勢。
而該公司能否扭轉歸母淨利增速和股價走勢雙雙“停滯”的境況,是否會成為去年“降檔”房企中最依賴合作項目來規避“三道紅線”的上市公司,以及在大幅增長的其他應付款支付後,其“三條紅線”相關指標是否會迴歸“踩線常態”,值得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