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益優勢與政策紅利“雙輪驅動”下,境外投資者近來持續加倉中國債券。機構人士日前表示,當前中國債券收益率仍具備顯著吸引力,中國債市開放也在不斷取得新進展,外資持續增加對中國債市投資將是長期趨勢。
外資持續加倉
2015年以來,外資顯著加大對中國債券投資力度。2014年6月首次披露的數據顯示,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為境外機構在岸人民幣債券託管面額為4367.76億元,到2020年4月末已達20011.36億元。自2018年12月以來,該數據連增17個月。結合上海清算所數據,截至2020年4月,境外機構持有的在岸人民幣債券規模已達23114億元。
今年以來,在疫情突發、海外金融市場出現較大波動的複雜形勢下,外資沒有停下加倉中國債券步伐。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數據顯示,1月,境外機構投資者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淨買入542億元中國債券。2月,淨買入額增至1271億元。3月,海外疫情蔓延、全球股債齊跌、美元流動性緊張,外資淨賣出中國債券4億元,但到了4月,外資淨買入額又迅速回升至1414億元。
穩步擴大開放
較高收益率僅是誘因,外資持續加碼中國債券,與中國資本市場穩步擴大開放是分不開的。
自2005年銀行間債券市場首次引入境外機構投資者以來,中國債市開放不斷取得進展。10年前,只允許境外央行等三類機構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如今,幾乎各類合規境外機構都具備准入資格。特別是境外機構投資者直接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和“北向通”的先後推出,極大拓寬了外資進入中國債市的渠道。
國際主流債券指數紛紛開始納入中國債券,提升了中國債市“曝光度”,帶來可觀的增量資金。此外,人民幣國際化也與債券市場開放相輔相成。2016年10月,人民幣正式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催生境外機構人民幣資產配置需求和風險對沖需求,推動境外資金配置中國債券。
外資流入長期趨勢不改
近期,中國債市對外開放又取得新進展。5月7日《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期貨投資資金管理規定》發佈,主要內容包括落實取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額度管理要求、實施本外幣一體化管理等,進一步便利境外投資者參與中國金融市場。
國盛證券策略團隊認為,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限額落實取消是中國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的標誌。逐步放開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限額及外資投資比例限制,是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必經之路。
景順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固定收益團隊近日發佈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全球投資者對中國債市等的興趣日漸濃厚。“這是個長期趨勢。中國債券是今年表現最好的資產類別之一。”景順首席固定收益策略師兼宏觀研究主管Rob Waldner表示。
景順固定收益亞太區主管黃嘉誠指出,歐洲、中東、非洲及北美投資者也在不斷提升對中國債券的配置比重,預計未來三年這一比重將會進一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