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一體化是歐盟的重要內容,中歐經貿關係對推動中歐整體關係具有基礎作用。因此編纂這份報告可以為更多的人提供參考,為中歐合作提供更多的政策建議。”在3月5日舉行的《歐洲經濟形勢報告2019-2020》發佈會上,上海歐洲學會會長徐明棋對編寫《歐洲經濟形勢報告2019-2020》的意義做此介紹。
3月5日,由上海歐洲學會主辦、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承辦的《歐洲經濟形勢報告2019-2020》發佈暨研討會在滬舉行。這份報告對2019年至2020年歐盟、德國、法國、英國、北歐、南歐、中東歐國家以及中歐雙邊經貿合作進行了回顧總結和展望。
上海歐洲學會會長徐明棋和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吳玉鳴在會上發言致辭。
2020年恰逢中國與歐盟建立正式雙邊外交關係45週年,中國也在這一年成為歐盟的第一大貿易伙伴,雙方的經貿聯繫變得愈發緊密。報告發布者認為,在歐盟經濟與中國經濟發展高度關聯的背景下,認清歐盟經濟發展形勢,對維護中國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丁純教授分析稱,過去兩年歐盟呈現經濟增幅回落、各國持續通貨緊縮、財政赤字增長和商品貿易短時出現明顯動盪等特點。為應對疫情危機,歐洲央行出台了資產購買、貸款項目、互換/回購協議等舉措。
此外,歐盟還在財政政策上予以扶助,包括髮行首個社會債券——“緩解失業風險緊急援助”項目(SURE)、7500億歐元的“復甦基金”等。
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員朱宇方介紹説,德國在2019年實現了連續十年經濟增長,但是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使德國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萎縮了12%。在勞動力市場上,德國政府通過“短時勞動”緩解疫情帶來的經濟危機,但自僱就業人數明顯下降。
在朱宇方看來,疫情衝擊對德經濟造成波動,但德國經濟具有韌性,多年的財政盈餘為經濟救助和刺激計劃提供了財政資源和行為空間。
“在新冠疫情和‘脱歐’的雙重影響下,英國經濟與其他G7成員國相比,衰退最為嚴重。”上海社科院助理研究員姜雲飛在會上説道。不過,姜雲飛認為,由於英經濟基本面穩定,投資吸引力仍然強勁,中長期依然擁有較好的增長前景。
上海外國語大學歐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研究員忻華認為,北歐地區在疫情中的經濟衰退程度較輕,宏觀經濟政策的實施初見成效。不過北歐經濟過去幾年存在的隱患,例如勞動人口減少、收入差距擴大和財政赤字增加,在2020年及今後一段時期依舊存在,並因疫情進一步加劇。
上月,意大利政府迎來技術型政府,前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被任命為新政府總理。政局的動盪不斷以及高債務等問題都是意大利經濟低迷的重要原因。但是,在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王玉柱看來,歐盟復甦基金的強大支撐以及新一輪基礎設施的投資,或使意大利國內年均投資增速到2022年時達到10%,此外,超低融資利率也將緩解政府財政支出壓力。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中東歐研究中心主任尚宇紅教授表示,中東歐國家經濟因疫情遭受重創,GDP下降明顯。政府為遏制疫情傳播採取了寬鬆型財政政策,導致政府債務高企。未來中東歐國家經濟增長仍面臨較強不確定性。
一直以來,中歐之間保持密切的經貿關係。上海歐洲學會副會長、華東理工大學歐洲研究所所長楊逢珉教授分析稱,短期內疫情對中歐貿易有明顯的衝擊作用,體現在進口貿易、資源密集型產品等方面,但是由於中歐貿易互補性強,長期內將恢復常態。
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孫定東在會上對中歐經貿合作提出了政策建議,即加強基於中歐投資協定的貿易基礎,加快發展跨境電子商務,開拓歐盟新興市場潛力以及靈活調整貿易政策等。
作者:沈欽韓
責任編輯:宋琤
圖片來源:均主辦方提供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