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侯潤芳)對比西方的主要經濟體,中國已經率先開始政策正常化,尤其是貨幣政策,在中外政策步調差異的背景下,資本流入和資產泡沫是否會導致輸入性的通貨膨脹?今日國新辦例行發佈會上,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談到這一問題時表示,外國資本流入的規模和速度還是在可控範圍內。“我們在繼續研究怎麼採取更有效的辦法,一方面鼓勵資本要素跨境流動,越來越開放。另一方面,我們又不能造成國內金融市場太大的波動。”
郭樹清指出,疫情衝擊之下,歐美髮達國家、疫情嚴重的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國家都採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現在看有些副作用已經逐步顯現。一是,金融市場,歐美髮達國家金融市場高位運行,和實體經濟嚴重背道而馳。金融市場應該反映實體經濟的狀況,如果和實體經濟差別太大,就會產生問題,遲早會被迫調整。“所以,我們很擔心金融市場,特別國外金融資產泡沫哪一天會破裂。”郭樹清説。
二是,流動性增加以後,由於經濟已經高度全球化,中國的經濟和其他國家的經濟密切相連,外國資本流入中國數量會明顯增加,當前可以看到增長確實比較快。“中國經濟目前還是恢復性增長,我們的資產價格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其他國家相比利差比較大,外國資本流入是必然的。但是到目前來看,規模和速度還是在我們的可控範圍內,我們也在繼續研究怎麼採取更有效的辦法,一方面鼓勵資本要素跨境流動,越來越開放。另一方面,我們又不能造成國內金融市場太大的波動,我們有信心把這個工作做好。”郭樹清説。
新京報記者 侯潤芳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