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 劉宇陽)距離2020年結束僅剩最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在此背景下,公募權益類績優基金暫停大額申購的情況也越發突出。公開數據顯示,12月以來,就有5只在年內實現超50%收益率的主動權益類基金先後宣佈暫停大額申購及相關業務。若從整體情況看,包括5只產品在內,目前共有125位公募“優生”處於“閉門謝客”的狀態。在業內人士看來,維護持有人利益、保證年內業績表現,以及將規模控制在基金經理的“能力邊界”之內或是主要原因。
12月7日,南方、景順長城、國壽安保等多家基金公司發佈旗下部分基金暫停大額申購、大額轉換轉入、大額定期定額投資的公告。公告內容顯示,自12月7日或12月8日起,相關基金將暫停大額申購等業務,限制金額自50萬元至500萬元不等。對於採取該措施的原因,公告中提及,是為了保障基金平穩運作,保護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等。
值得一提的是,不僅是上述基金,自12月以來,眾多主動權益類基金,尤其是部分年內業績亮眼的公募“優生”,也紛紛暫停大額申購及相關業務。以12月7日起開始暫停大額申購的民生加銀優選股票為例,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6日,該基金已實現67.16%的年內淨值增長率,跑贏同類平均業績近20個百分點。
事實上,據公開數據顯示,包括民生加銀優選股票在內,僅12月以來,就有5只年內收益率超過50%的權益類績優基金,由原先的開放申贖轉為暫停大額申購和開放贖回。若統計目前正處於同樣申贖狀態的績優主動權益類基金,則這一數據更高達125只。其中,年內業績最高的產品甚至實現了淨值翻倍。那麼,“優生”們為何紛紛選擇“閉門謝客”?
有分析人士認為,當下年關將至,保證年度業績排名,以及部分產品為防止規模大幅波動超出管理邊界等,或是近期績優基金限購的主要原因。
在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看來,部分基金在年末暫停大額申購,或是擔心大規模資金申購會攤薄基金收益,進一步影響年度業績排名,部分也可能是為了防止年末基金規模的大幅波動。
某大型公募策略分析師則表示,暫停大額申購也反映出部分頭部基金管理人和明星基金經理,在連續兩年的權益類基金牛市背景下,所面臨的管理規模超出管理能力邊界的問題。然而,管理規模的快速擴張與業績表現往往呈現反向關係,因此在規模達到一定規模時暫停大額申購,也是基金管理人對持有人利益保護的體現。
此外,據北京商報記者採訪瞭解,也有部分基金產品暫停大額申購是出於基金經理自身的考慮。滬上某公募市場部人士直言,公司旗下基金經理的自主權相對較大,在規模的考量上也不完全受限於投委會的統一要求。因此,每個人在管理產品時也都會有一個相應的規模預期。例如,某位基金經理覺得當前規模到達多方條件下的上限了,那很有可能就會選擇暫停大額申購,來保證給持有人帶來最優的投資體驗。
“業績考核上,我們公司會有年度考核,但一般是某一年度內達到行業的前50%即可,相較之下,時間越久則考核的佔比越重,所以應該很少會有基金經理為了保證單一年度的收益來暫停大額申購”,前述市場部人士補充道。
整體來看,作為基金管理人和基金經理綜合多方考量進行的暫停大額申購,無疑給多數持有人帶來了收益、波動等方面的均衡和優質體驗。那麼,對於擬進行佈局的投資者和整體行業發展又會造成怎樣的影響呢?
楊德龍認為,暫停大額申購對於基金持有人來説影響不大,反而可能有利於未來基金淨值表現,但對於擬進行大額申購的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而言則影響比較大,即投資規劃佈局等需做出變更。
前述大型公募策略分析師則指出,其實當前公募基金行業存在較為明顯的“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問題,部分管理規模不足100億元,但也具備一定投研實力的基金管理人尚未被市場所充分挖掘。因此,頭部基金管理人對旗下明星產品暫停大額申購,也有利於市場資金向其他有潛在實力的基金管理人分散,尋找出優質的產品和基金管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