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清算銀行:美股下跌時 美債不再是有效對沖工具

財聯社(上海,編輯 周玲)訊,市場傳統觀點認為,當美股下跌時,投資者會湧向避險的美國國債。但國際清算銀行(BIS)當地時間週一發佈的報告顯示,現在情況已經不一樣了。

BIS認為,近幾十年美股和美債的相關性變化,主要是由於貨幣政策和商業週期的互動關係發生了變化:

直到上世紀80年代,經濟衰退主要是由央行面對通脹壓力,而主動收緊政策造成的。相應地,投資者預期經濟活動低迷期——伴隨股票價格低迷——會與高通脹、高利率並駕齊驅。這就導致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債券價格走低的根本原因。

但後來這兩者互動發生了變化。因為經濟衰退更有可能發生在金融崩盤之後,當局會被動通過放鬆貨幣政策來應對這一危機,而且往往是持續放鬆。最終,股價下跌開始與低利率和債券價格上漲聯繫在一起,使美國國債成為對沖股市下跌風險的工具。

具體而言,國際清算銀行研究了10年期美債收益率對標普500指數(S&P 500)下跌的反應:

BIS報告顯示,在2000年之前,當標普500指數下跌1%時,10年期美債的收益率傾向於上升2個基點。也就是説,股票和債券價格同時下跌了

國際清算銀行:美股下跌時 美債不再是有效對沖工具

而在2000年以後,美債確實成為一種有效對沖美股下跌的工具,因為收益率在股市低迷時期會下降(美債價格上漲)。

但國際清算銀行發現,過去兩年,這種對沖關係開始再次消退。

自2018年以來,10年期美債收益率對標普500 (S&P 500)拋售反應已變得更加冷淡,國際清算銀行推測,這可能是因為美聯儲(FED)能用的寬鬆空間已十分有限。

國際清算銀行表示,由於美聯儲官員一直表示不願引入負利率,這不僅給短期利率設定了下限,而且還限制了長期名義收益率的潛在下降。

美債對沖效果的減弱,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美債二級市場面臨供需衝擊時,交易商提供流動性的興趣減弱。

由於銀行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減少了對債券市場的參與,對沖基金和自營交易公司基本上取代了它們的位置,但它們的行為方式更具投機性,往往在債市需要流動性時不太願意介入。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17 字。

轉載請註明: 國際清算銀行:美股下跌時 美債不再是有效對沖工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