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進入倒計時,縱觀全年的IPO市場,在新股發行註冊制試點改革背景下,我國資本市場直接融資能力持續增強,年內IPO企業數量和募資總額均刷新歷史紀錄,截至12月23日,年內500多隻新股在A股上市,IPO募資總額超5200億元,其中,註冊制發行的股票超過了七成。
展望2022年,全市場推行註冊制改革箭在弦上,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認為,經過多年的試點改革,全市場推行註冊制已經比較成熟,以註冊製為牽引的資本市場的基礎制度將會邁上一個新的台階,IPO發行將繼續常態化,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IPO企業數量和募資總額創新高
據數據統計,截至12月23日,今年以來A股共有500多隻新股上市,首發募集資金總額達5229億元,數量及金額均創歷史新高。IPO企業數量比2020年全年的437家增長16%;募資總額為5229億元,較去年全年募資總額4806億元增長8.8%。
具體看,超過七成的IPO以註冊制方式發行,IPO數量和籌資額分別佔比75%和66%。中小IPO佔比進一步升高,10億元以下IPO數量佔77%,比2020年多出4個百分點。從數量上來看,創業板IPO數量居首。分行業來看,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分列數量和籌資額首位,生物科技與健康IPO數量和籌資額雙雙進入前五。
德勤中國資本市場服務部全國主管合夥人劉啓鴻指出,2021年的A股市場呈現出新股發行速度加快、發行數量大幅增加、個股平均融資額有所下降的特點,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註冊制改革利好A股市場,二是科創板和創業板發行速度穩步上升,三是北交所開市增加更多活力。科創板、創業板IPO融資佔比高,表明現階段我國通過加快推進註冊制改革,使更多處於初創期的新經濟企業儘快到A股市場上市融資,幫助企業快速成長壯大。
新股發行數量創新高的同時,資本市場生態也在發生着變化。今年以來,資本市場在為推進註冊制全市場推廣、促進創新資本形成等方面做足了功夫。一方面,強化中介機構責任,嚴把資本市場“入口關”,堅守科創板“硬科技”定位,規範創業板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定位,防止板塊套利;另一方面,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加強與新三板創新層、基礎層的有機聯動,深化與滬深交易所、區域性股權市場協調發展,共同營造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的良好生態。
興業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王涵認為,資本市場在促進創新資本形成、激發企業家精神、健全激勵約束機制等方面有着獨特的優勢,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孕育新的融資機會,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可以為不同類型、不同生命週期的科技型企業提供全方位投融資服務。
安永大中華區上市服務主管合夥人何兆烽表示,證券法修訂以及推出創業板註冊制、科創板制度優化、北交所成立、試點紅籌股迴歸和新三板精選層轉板等,意味着中國資本市場正開啓一個新的時期。
隨着資本市場深化改革不斷推進,多隻中概股回A成為新股市場一大亮點。近期最受市場關注的就是中國移動迴歸A股。作為首家紅籌回A的上市公司,中國移動IPO新股發行有效申購為805.68倍,A股對中國移動迴歸反饋積極、熱烈追捧,這將成為近10年來A股最大規模IPO。
全市場推行註冊制,市場生態持續改善
監管層已經明確全市場推行註冊制,不斷優化創新資本形成的創新環境。展望2022年,資本市場改革之路將會沿着“為全面推行註冊制改革創造條件”的路線進行。
目前,全面推行註冊制的條件已經逐步具備,從整體上看,發行承銷、上市、交易、持續監管、退市、投資者保護等一系列基礎制度改革成效顯著,行政處罰、民事賠償、刑事追責相互銜接的高標準立體懲戒體系愈發完善。科創板、創業板試點註冊制實現了三個突破:優化發行上市條件,把實質性門檻儘可能轉化為嚴格的信息披露要求,提高對企業特別是科創企業的包容性;審核註冊的標準、程序、內容、過程、結果公開,增強可預期性;對新股發行的價格、規模等不設任何行政性限制,消除不必要的干預。
在壓嚴壓實中介機構責任方面,今年7月,證監會出台了《關於註冊制下督促證券公司從事投行業務歸位盡責的指導意見》,督促證券公司在從事保薦承銷、財務顧問等投行業務時歸位盡責,充分發揮中介機構特別是證券公司的資本市場“看門人”作用,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在投資者保護方面,全國首例證券糾紛特別代表人訴訟(首例證券集體訴訟)民事賠償落地,康美藥業案迎來一審判決,康美藥業案投資者賠付已陸續到賬。業內人士表示,首例證券糾紛特別代表人訴訟民事賠償的落地,破解了中小投資者起訴難、維權貴的困境,大幅降低了維權成本。
邵宇認為,註冊制改革是下一步資本市場的重要工作,2022年註冊制將全市場覆蓋已成定局,它將作為牽引,成為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健全退市機制、多層次市場建設、強化中介機構責任、投資端改革、完善證券執法司法體制機制等重點改革事項主要抓手,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將持續完善,資本市場對科創、製造業、中小企業等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將不斷加大。
劉啓鴻預計,北交所為創新型中小企業提供了新的境內上市途徑,2022年A股新股市場將會在科創板、創業板和北交所新股數量攀升的支持下繼續增長,中小型製造及科技企業將會是新股的主要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