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擅自變更材料致發電量過低?ST陽光通被告上法庭,董秘:已經口頭確認和解

由 公羊淑軍 發佈於 財經

近日,ST陽光通(831368. NEEQ)發公告稱,其收到了一份來自法院的應訴通知書。原告以ST陽光通擅自變更材料導致發電量低於設計產能要求等為由,將其告上了法庭。

9月16日,ST陽光通的董事會秘書齊文麗告訴紅星資本局,該案已於今年6月開庭,雙方在庭上已經口頭確認和解,現在正在等待對方上會通過相關事項。

請求法院判賠超400萬元

變更施工材料致發電量低於要求?

公開資料顯示,ST陽光通主要發展光伏光熱新能源、智慧建築、儲能系統、能源大數據、合同能源管理等EPC總包業務,銷售渠道主要是通過招投標等方式。

近日,ST陽光通發公告稱,其在今年3月曾收到一份來自法院的應訴通知書,但當時未能及時披露涉及訴訟的事項,現予以披露,並對投資者表示歉意。

其中,該案的原告是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鄉村振興局,另有第三人/其他利害相關人新疆鑫海電力建設有限公司(下稱“鑫海建設”)。

↑截圖自ST陽光通公告

公告顯示,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鄉村振興局認為,在2018年8月其單位扶貧項目中,被告所簽訂的合同內容違背其投標書內容,導致相關合同的權利義務嚴重失衡;同時,被告擅自變更施工材料,導致發電量低於設計產能要求,給原告造成損失。

對此,該縣鄉村振興局請求法院判令此前簽訂的合同無效,要求被告按照中標文件主要內容履行義務,並還超付工程款(328.12萬元)及利息、發電量損失(75.275萬元)及利息等。

ST陽光通在公告中稱,除了產品設備質量問題外,光伏電站發電量減少可能是因為零部件鬆動,灰塵、陰影、積雪等遮擋,這些均需要有專業的運維公司進行專業的維護及清掃。

ST陽光通還稱,“由於該電站已建設3年了,需要運維單位定期按照產品檢測週期和技術要求及時維護,若因為運維不及時(導致發電量低),不屬於我公司的責任範圍內。”

另外,ST陽光通解釋稱,由於業主方取得電力接入報告時間太長,在設計院出圖後,相關產品是定製產品,經過商議,特變電工(600089.SH)無法根據工程要求按時供貨。在監理監督和同意下,更換了變壓器品牌。

“雙方已同意和解”

董秘:運維沒做好,發電量會有問題

9月16日,ST陽光通的董事會秘書齊文麗告訴紅星資本局,該案已於今年6月開庭,雙方在庭上已經口頭確認和解,現正在等待對方上會通過相關事項。

“我們把(光伏)電站做完後交給他們,他們驗收過了,後期的運維不是我們公司。”齊文麗解釋稱,如果光伏電站的運維沒有做好,發電量的確會出現問題。

齊文麗舉例説明稱,如果風沙很大,(光伏組件)上面蓋了一層灰,發電量會受到影響;夏天温度高,部分產品經過暴曬後,發電量也會有所損耗。

“這一塊我們可以幫忙整改一下,比如蓋一個簡易的小房子,把不能經受太陽暴曬的產品放到小房子裏面。然後(我們會)提出一些建議,他們後期肯定要請專業的運維公司,(或者)做好交接的東西、跟他們説好要怎樣去做。”齊文麗對紅星資本局説。

對於變更施工材料,齊文麗的説法與公告中的説法相同,“他們認為我們沒有按合同規定去採購相關產品,但實際情況是,相關產品是定製的,(項目)有時間要求,來不及去定製產品,所以我們跟他們進行了溝通,他們同意更換同類型的產品。”

9月16日,紅星資本局通過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人民政府官網找到該縣鄉村振興局的電話,但多次撥打均無法接通。

去年淨資產為負,ST陽光通“戴帽”

未如期披露半年報或被終止掛牌

紅星資本局翻閲ST陽光通的財報發現,2021年,ST陽光通的營收為1259.78萬元,同比增長200.19%;其歸母淨利潤為-535.81萬元,同比下降29.52%。

分產品類別來看,除其他類別外,貢獻營收最高的是技術維護,2021全年營收為234.72萬元,同比增長118%;而增長最快的是電池配件,全年貢獻營收144.85萬元,同比增長1706.45%。

ST陽光通曾在年報中解釋稱,其產品銷售主要是以項目帶動,在2021年,其機房項目較去年多,所以電池櫃、電源等銷售均有所增長。

↑截圖自ST陽光通財報

不過,中天運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同時對ST陽光通的2021年年度報告出具了帶持續經營重大不確定性段落的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需要説明的是,截至2021年12月31日,ST陽光通經審計的歸屬於掛牌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資產為-447.67萬元,合併淨資產為-447.67萬元。

根據相關規定,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對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期末淨資產為負值的股票交易實行風險警示,從今年5月6日起,其證券簡稱從陽光電通變更為“ST陽光通”。

8月31日,ST陽光通發公告稱,未能在8月31日前(含當日)披露2022年半年度報告,將從9月1日起停牌,可能會被終止掛牌。

紅星新聞記者 楊佩雯

編輯 餘冬梅 楊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