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外資仍源源流入中國 跨國公司對“脱鈎”中國經濟投下否決票
中新社北京7月14日電 (記者 李曉喻)外資仍在源源不斷流入中國。此間分析人士認為,這意味着跨國公司對與中國經濟“脱鈎”投下否決票。
據官方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同比增長28.7%,達到6078.4億元人民幣,規模創同期歷史新高。即使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幅也高達27.1%,表明吸收外資迅猛增長,並非完全因於去年同期基數不高,而是“含金量”十足。
這主要得益於中國經濟復甦強勁,國內市場規模日益擴大,令投資者有利可圖。最近,世界銀行將2021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期從8.1%上調到8.5%,這在全球位居前列。
中國歐盟商會日前發佈調查顯示,歐洲公司中有近60%計劃2021年擴大在華業務,高於去年的51%。大約一半的受訪者表示,中國的利潤率高於全球平均水平,而去年這一比例為38%。報告稱,“中國市場的韌性,在疫情風暴中,為歐洲公司提供了急需的庇護所”。
產業鏈供應鏈完善,也是中國相比其他國家的一大突出優勢。如美國玩具和嬰兒用品生產商Kids2首席執行官瑞安·岡尼格爾所言,該公司的產品涉及縫紉、電子、鋼鐵和塑料,“所有這些在中國都很容易找到”。他説,一些供應商和競爭對手曾在別的國家設立工廠,但由於很難尋找供應商、當地生產成本太高等問題,最後又遷回中國。
此前曾有觀點認為,考慮到疫情後,不少國家都出台了或者正在醖釀一系列旨在鼓勵製造業迴流、重塑供應鏈的產業政策,中國對全球投資者的吸引力或將減弱,甚至面臨被“脱鈎”的風險。但從目前中國吸收外資的數據看,大批跨國公司正在與中國更緊密地“掛鈎”,而不是“脱鈎”。
官方統計顯示,今年前5個月中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8497家,同比增長48.6%,較2019年同期增長12.4%。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提醒説,儘管沒有“近憂”,但中國需要對未來全球供應鏈格局的調整,及早做好準備。
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此前預測,未來5年內全球企業,可能會將其全球產品的四分之一,轉移到新的國家,其中超過一半的製藥和服裝生產會轉移,受影響的商品總價,將在2.9萬億至4.6萬億美元之間。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王永中稱,隨着疫情逐漸得到控制,全球產業鏈分散化、區域化的趨勢可能會增強。屆時,中國引進外資將面臨挑戰。
官方已經意識到這一點。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峯日前坦言,世界經濟復甦仍不均衡,各國競相出台產業扶持政策,跨國企業可能會調整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佈局,同時疫情導致的跨境人流、物流等仍然不暢,這些都是今年中國利用外資面臨的不確定因素,形勢依然複雜嚴峻。
他表示,今後將繼續擴大外商投資市場準入,加強重點外資企業和項目服務保障,不斷優化營商環境。
中國日前發佈的《“十四五”商務發展規劃》也提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重塑,區域化、本土化趨勢明顯,今後要進一步縮減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在更多領域允許外資控股或獨資經營,全面提升外商投資服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