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買菜欲赴美爭“生鮮電商第一股”

叮咚買菜欲赴美爭“生鮮電商第一股”

圖蟲創意 圖

屢傳上市消息後,這家生鮮電商正式提交了IPO申請,擬爭奪“生鮮電商第一股”。

近日,國內生鮮電商叮咚買菜遞交了赴美上市招股書,擬申請以發行ADS的方式赴紐交所上市,股票代碼為“DDL”,承銷商包括摩根士丹利、美國銀行以及瑞士信貸銀行。

實際上,此前關於叮咚買菜上市的消息就不絕於耳。2021年年初,有消息稱叮咚買菜或將上市,地點大概率會選擇美國。

多輪融資

據瞭解,叮咚買菜創立於2017年5月,主要通過產地直採、前置倉配貨和最快29分鐘配送到家的服務模式為用户提供生鮮消費體驗,服務範圍覆蓋上海、北京、深圳、杭州、蘇州等城市。

雖然成立時間不長,但公司頗受資本的青睞。

記者從天眼查獲悉,公司已完成了多達10輪融資,僅在2018年,叮咚買菜就進行了5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高榕資本、達晨財智、紅星美凱龍等,隨後的B輪和C輪還引入了泛大西洋投資、啓明創投、BAI資本等眾多投資機構。

2021年以來,公司又快速完成了兩輪融資。當年4月,DSTGlobal領投,TigerGlobalManagement、CMC資本、紅杉資本等持續加碼,新股東高鵠資本等共同對公司開展了7億美元的D輪融資;2021年5月,公司又進行了一輪D 融資,軟銀願景基金以3.3億美元入股。

作為一家“年輕”的生鮮電商企業,叮咚買菜被資本看好的原因是什麼?

對此,網經社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表示,“這説明叮咚買菜獲得風投機構的青睞,其爆發力和潛力被看重。但另一方面,生鮮電商多為重資產,從供應鏈、冷鏈倉庫以及末端,對叮咚買菜這類生鮮電商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持。”

招股書還披露了公司目前的持股情況。

截至招股書籤署日,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梁昌霖直接持有1.06億股,佔公司發行前總股本的30.3%;就外部股東來説,持股5%以上的大股東包括TigerGlobalManagement(間接持股5.7%),CMC資本(持股5.3%)等。

“流血”上市

那麼,這家備受資本青睞的生鮮電商,它的業績表現如何?

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0年及2021年第一季度(下稱“報告期”),叮咚買菜的總收入為38.8億元、113.36億元、38.02億元。2020年因受疫情影響,公司收入同比大幅增長了192.16%。

按業務細分,公司的收入主要由產品和服務兩部分構成,其中產品業務為公司貢獻了約99%的收入。

與國內其他競爭對手類似,叮咚買菜採取的也是“前置倉”模式,即在社區周邊一公里內設定前置倉,消費者下單後可以配合自建物流團隊高效配送到家。官網顯示,截至2020年末,公司已建成前置倉超過850個,日訂單量85萬。

根據CIC統計數據,2020年,叮咚買菜在按需電商行業的市場份額佔比為10.1%,且全年GMV(交易總額)由2018年的7.41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130.32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319.37%。

不過,收入增長的另一邊,是公司虧損“窟窿”的擴大。

報告期內,叮咚買菜的淨利潤分別為-18.73億元、-31.77億元、-13.85億元,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至於為何虧損,記者通過翻閲財報後發現,公司的成本主要由銷貨成本(商品銷售成本)、配送費用、銷售及市場費用、產品成長費用以及管理費用組成。其中,銷貨成本佔了大頭,由2018年的32.15億元上升至2020年的91.05億元,2020年在公司總成本中佔比為62.8%;其次為配送費用,在當期公司總成本中佔比27.9%。

對此,網經社特約研究員陳虎東認為,生鮮本質上是一個燒錢的行業,加上生鮮的時效性、後端供應鏈的匹配、區域性等諸多要求都非常高,所以這個行業雖然現在競爭激烈,但是基本上還沒有形成一種高效的商業模式。

這是如今生鮮電商行業所共同面臨的問題,或許也是它們想要“奔跑”上市的原因之一。而至於未來,以叮咚買菜為代表的生鮮電商公司又該如何去做?

對於叮咚買菜來説,其近幾年總體發展比較穩健,但是自身需要儘快地走向一個全模式、全業態的發展。鮑姆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鮑躍忠認為,“單純靠前置倉恐怕難以支撐未來的健康發展,公司需要將前置倉‘嫁’到店、到家,即城市邊緣擴展到接近用户的社區或市中心,形成系統化的模式規劃,這可能是未來要實現的一種系統化的模式路徑。”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39 字。

轉載請註明: 叮咚買菜欲赴美爭“生鮮電商第一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