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5月以來,車企一季度財報相繼出爐。整體來看,在疫情影響逐漸消退,行業進入快速復甦期的背景下,車企銷量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的強勁走勢。據中汽協數據顯示,一季度國內汽車市場銷量為648.4萬輛,同比增長75.6%。與2019年第一季度相比,同比增長1.8%。
在銷量快速增長的同時,已公佈一季度財報的上市車企中,超八成營收實現正增長,營收、利潤雙增長已成為主旋律。但值得關注的是,隨着芯片問題不斷髮酵,金屬、橡膠等原材料價格上漲,車企的生產成本也在不斷增加,前路也充滿未知。
營收、利潤雙增長成普遍現象
據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國內汽車製造業營業收入21162.7億元,同比增長71.5%。而受同期基數較低影響,汽車製造業累計實現利潤1320.8億元,同比增長8.4倍。從已公佈一季度財報的上市車企數據來看,其業績普遍延續了2020年下半年的積極態勢,並取得了強勁的業績增長。
具體來看,在乘用車企業中,上汽、比亞迪、長安、長城、廣汽、江淮、東風以及力帆均實現營收及利潤的雙增長。其中,上汽集團以營業收入1890.95億元,同比增長82.1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68.47億元,同比增長510.83%,領跑國內車企。
值得注意的是,上汽集團主要利潤源自聯營以及合營公司。據合併利潤報表顯示,一季度上汽集團對聯營及合營公司投資收益為54.6億元,相較於2020年同期扭虧為盈。
與此同時,長安、長城營收也實現大幅增長。其中,長安汽車一季度營業收入達到320.37億元,同比增幅達到176.96%,增幅位居行業榜首;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達到8.54億元,同比增長35.26%。
而長城汽車則實現了扭虧為盈。數據顯示,一季度長城汽車營收311.17億元,同比增長150.62%;歸屬股東淨利潤為16.39億元,去年同期為淨虧損6.5億元。長城汽車在財報中表示,一季度營收大幅增長得益於銷量的大幅增加。今年第一季度,長城汽車累計銷售汽車33.88萬輛,同比增長125.37%。
值得關注的是,比亞迪業績雖然同樣實現雙增長,但其主營汽車業務處於虧損中。安信證券在研報指出,在一季度營業收入中,比亞迪電子營收198.9億元,比亞迪汽車、電池及其他業務收入約211億元。比亞迪電子一季度淨利潤約8.08億元,粗略測算,比亞迪汽車、電池及其他業務虧損約2.94億元。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北汽藍谷虧損仍在繼續,一季度淨利虧損8.54億元,上年同期為虧損4.31億元。北汽藍谷方面表示,虧損主要由於2019年以來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退坡,燃油車排放標準升級導致現產車大幅降價銷售,使公司新能源車型競爭力減弱,陷入價格不能升成本不能抵消的困局。同時,疫情導致經濟和社會運行遲滯,迫使公司具有優勢的網約車、出租車等對公銷售業務陷於停滯。
投入不斷增長,自主研發成亮點
值得關注的是,無論業績表現如何,車企在研發方面的投入都持續增長。在中金公司看來,汽車行業大變革時期對電氣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多重賽道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設計和開發需求,這也迫使整車企業打破原先“五年一換代、三年一改款”的開發步調,不得不一邊以燃油車銷售為基礎、一邊並行加大投入,力求在行業轉型期保持競爭力。
根據財報數據顯示,財報顯示,一季度上汽集團與比亞迪的研發費用均超過10億元。其中,上汽集團研發投入為34.18億元,同比上漲10.61%,成為同期研發投入最高的整車企業之一。
在2021上海車展期間,作為“東道主”的上汽集團展出10餘款新車型,其中包括智己L7以及智己 Airo 概念車、凱迪拉克首款純電LYRIQ等,也被視為上汽集團大力投資向新能源轉型的信號。
而比亞迪一季度研發費用達12.17億元,同比大幅增長60.89%。2020年比亞迪發佈了“刀片電池”,讓比亞迪在新一輪新能源市場競爭中奠定了基礎。今年以來,比亞迪更是動作頻頻,繼1月推出DM-i超級混動技術平台後,3月接連推出秦PLUS DM-i、宋PLUS DM-i和唐DM-i三款超級混動車型。
此外,針對業內外較為關注的芯片問題,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也指出,由於提前佈局芯片自研,目前全球汽車行業經歷的缺芯停產問題,比亞迪沒有受到絲毫影響。同時刀片電池未來將向全行業供貨。
此外,長安汽車、長城汽車、廣汽集團、東風汽車等企業的研發投入同比也呈現大幅提升。其中,長安汽車和長城汽車一季度研發支出分別為7.10億元和9.08億元,同比增長1.99%和48.56%。
芯片短缺、原材料價格上漲隱憂不斷
在業績增長的背後,芯片短缺以及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問題,也給車企接下來的表現帶來諸多不確定性。
具體來看,自去年第三季度起,汽車“缺芯”問題不斷髮酵,而進入第二季度,這一情況愈演愈烈。據不完全統計,已有豐田、本田、大眾、福特和通用汽車等宣佈減產。此外,福特、日產、大眾等多家工廠也將於6月停產。
中汽協分析指出,芯片等零部件供應緊張問題仍將持續影響企業生產節奏,預計二季度影響幅度大於一季度,2021年車用芯片供應會呈現前緊後松的形勢,芯片問題在三季度末開始緩解。
與此同時,原材料價格上漲也進一步增加了車企的壓力。今年以來,金屬、橡膠等原材料價格上漲,也使車企的生產成本不斷增加。
在此背景下,包括上汽、廣汽、比亞迪、長城等主流車企一季度毛利率,均出現了明顯下滑。其中,長城汽車一季度銷量為33.88萬輛,同比增長125.37%,但毛利率環比下降3.13%至15.13%。對此,東吳證券研報分析指出,一季度汽車行業上游大宗商品原材料漲價,導致長城汽車單車成本提升了1000-2000元。
此外,比亞迪一季度的毛利率也減少5.06個百分點至12.6%。比亞迪指出,毛利率明顯下降主要因為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營業成本增加。
受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特斯拉已率先拉開漲價潮。以中國市場為例,特斯拉Model Y長續航版和高性能版價格均上調8000元人民幣。Model 3標準續航升級版車型上漲1000元人民幣。
而原材料以及芯片問題能否引發車企漲價潮也引發熱議,摩根大通分析師在報告中指出,截至今年3月,汽車原材料價格一年已上漲了83%,而這些部件通常佔汽車製造總成本的10%左右。這意味着一輛4萬美元的汽車,價格必須上漲8.3%才能抵消原材料成本上漲的影響。此前,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目前芯片供應正常,但因為原材料成本上漲,不排除產品價格會上調。”
可以看出,進入第二季度以來,芯片問題的愈演愈烈,原材料價格的不斷上升,也給車企帶來了諸多壓力。對此,中汽協指出,芯片供應問題對企業生產的影響可能重點在二季度顯現,原材料價格明顯上漲不斷加大企業成本壓力,企業效益恢復基礎仍需進一步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