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進股市,就沒有虧損的危險
作為普通投資者而言,可以説沒有股市,很難存在富裕,
股市雖然有風險,但是也對應着很大的機會。
特別是我國股市統漲統跌的狀態,牛市大多數股票都會呈現上漲,熊市大多數股票都會下跌,對應的機會也就更大。
所以,不進股市,沒有虧損的危險,但會有一輩子貧困的風險。
這句話很好地詮釋了股市的風險與盈利性,投資是具有價值的,但同樣也是需要承擔風險的。
成功的投資人與其説是精於計算和選擇,不如説是他們更懂得放棄和堅持。
與其説是能耳聽六路眼光八方,不如説是始終心無旁騖地保持專注;
與其説是天賦異稟見識超常,不如説是更能深刻看到自身的侷限性,清楚知道市場中的可為與不可為。
所謂的投資大神,不過是他們獲得了神秘的天啓,只不過是忠誠於複利並永遠踐行罷了。
在股市中,股價漲跌的根本原因是股票市場中供求關係的變化,而成交量最直接地反映了供求關係的變化,
那麼,從成交量研判股價漲跌就顯得極為重要。
股市中也常言道:技術指標千變萬化,成交量才是實打實的買賣。
這説明技術很容易騙人,但成交量也很難騙人。
因此,成交量成為研判股價趨勢的一項常用的重要指標,要隨時結合成交量的變化才能做出更為精確的判斷。
研判成交量時應把握如下原則:
1、實戰操作中,最有用的成交量變化是放量和縮量。
在用成交手數作為成交量研判的主要依據時,
需要使用成交金額與換手率進行輔助研判,從而更好地理解成交量的變化趨勢。
②在股價走勢中,成交量有許多種變化,難以判斷的是變化的界限,
多少算放量,多少算縮量,實際上並沒有一個可以遵循的規律,
也沒有“放之四海皆真理”的絕對數據,因此,不可機械套用放量、縮量的概念。
③成交量的變化關鍵在於趨勢,投資人要善於把握放量、縮量、背離、同步的變化趨勢。
這種趨勢的把握來自於對前期走勢的整體判斷以及當前的市場變化狀態。
④所謂的“天量天價,地量地價”,只是相對某一段時期而言的,
具體的市場含義則需要看當時的盤面狀態以及股價所處的位置,才能夠真正確定未來可能的發展趨勢。
成交量的形態分析
1、分時單獨量峯單獨量峯是指在分時走勢中突然出現的大單通吃,瞬間放量巨量獨峯,
但隨後又沒有持續量能跟進的現象。
這種情況經常發生是拉昇的過程中,是莊家自行對敲拉昇股價的慣用手段。
2、量堆: 量堆是指在某一段時間內,交投異常活躍,成交量持續性放大,形成明顯的一個堆。
出現在底部,説明莊家建倉熱情高漲;
出現在拉昇過程中説明人氣旺盛,交投活躍;
出現在頂部,説明人氣旺盛、莊家出貨趁機迫切出貨。
3、圓弧形量能
圓弧形量能是指在股價運行過程中,上漲明顯放量下跌明顯縮量,
所生成的成交量錯落有致,較為規則,形成一個圓弧的形態。
這種成交量形態表明上漲時搶籌明顯,
而回調時則惜售明顯,説明有資金有意做盤,
是一種積極的量能形態,與之對應的往往是一波大的上漲行情。
巧用量價關係,精準判斷短線交易點:
1、量增價平,轉陽信號
股價經過持續下跌的低位區,出現成交量增加股價企穩現象,
此時一般成交量的陽柱線明顯多於陰柱,凸凹量差比較明顯,
説明底部在積聚上漲動力,有主力在進貨為中線轉陽信號,可以適量買進持股待漲。
有時也會在上升趨勢中途出現“量增價平”,則説明股價上行暫時受挫,
只要上升趨勢未破,一般整理後仍會有行情。
2、量增價升,買入信號
成交量持續增加,股價趨勢也轉為上升,這是短中線最佳的買入信號。
“量增價升”是最常見的多頭主動進攻模式,應積極進場買入與莊共舞。
3、量平價升,持續買入
成交量保持等量水平,股價持續上升,可以在期間適時適量地參與。
4、量減價升,繼續持有
成交量減少,股價仍在繼續上升,適宜繼續持股,即使如果鎖籌現象較好,
也只能是小資金短線參與,因為股價已經有了相當的漲幅,接近上漲末期了。
有時在上漲初期也會出現“量減價升”,則可能是曇花一現,但經過補量後仍有上行空間。
決定交易成敗的不是技術而是策略
在市場賺錢的鳳毛麟角的交易者中,基本上都是高手和專業人士。
而發人深思的問題是,期貨、股市都有一個大家共知的現象:
普通交易者對行情的研判正確率要大幅度高於高手和專業人士,這也就形成了交易的悖論。
這説明什麼問題,説明“工夫在詩外”呀,決定交易盈虧的不一定是技術分析,至少核心的決定因素不是技術分析。
在市場上,98%信奉技術,2%奉行資金管理並深諳交易策略,賺錢的只有0.3%。
顯然,通過上面簡單、樸素的分析,僅僅信奉、精通技術分析是很難、甚至無法賺到錢的。
這一點簡單到有些粗暴的邏輯所揭示的真相,是沉浸在技術分析之中並幼稚得無法自拔的普通交易者所認識不到和不敢面對的。
多空雙方信奉的是同一個技術分析,但是最終的處境卻是冰火兩重天的不同,
或者是拉鋸一樣的焦灼,或者如過山車一樣的翻覆,
説明交易的決定因素不是技術分析,而是技術分析之外的交易策略、資金管理、風險控制、交易理念、交易心理等等。
在戰爭中,如果紅藍兩軍使用的是同一種武器,而一方獲得大勝而一方慘敗,
只能説決定戰爭勝負的不是武器,而是戰略戰術、指揮員的軍事才能以及補給的後勤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