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已經撐爆的歐盟,一邊和美國商量着怎麼搞俄羅斯石油價格上限,一邊還想着俄羅斯的天然氣價格應該再便宜些,根據歐盟一些國家的設想,進口價格最高不能超過每兆瓦50歐元。
換算一下,相當於每立方米0.56歐元,相比之下6月核心參考期貨基準價是2.44,便宜了77%。
比利時更過分,該國希望不僅僅是俄羅斯的天然氣,從非洲、亞洲購買的天氣也有一個價格上限。
能説這番話也是因為歐盟的儲氣庫已滿82%,已經提前達到了目標,不過這也只是今年,往後的日子可長了,所以法國不大同意,該國能源部人説如果這麼幹了,以後沒有液化天然氣賣給歐盟了。
插個題外話:
歐盟被自己玩死的心態也用在了中國上,各種“脱鈎”的言論此消彼長,説當前27國95%的進口筆記本電腦和70%的手機來自中國;歐盟進口的近98%的嬰兒車和75%的紙杯是在中國製造的。
在歐盟看來這個不能長久所以要減少對華依賴,歐盟的“轉舵”越來越明顯,尤其是德國目前正在醖釀一個“中國戰略”,根據《路透社》説法,德國準備減少甚至取消對中國的投資和出口擔保,甚至減少對中企融資。從時間來説,德國打算是在明年左右搞定這個政策。
繼續回到天然氣這事上來,天然氣太少,歐盟許多成員國不得不再用煤炭,就這竟然指責説我國的“碳中和”“太慢了”,這事是上週巴厘島辦的二十國集團能源轉型會議上,歐盟執委二把手説的。
不得不讓人懷疑現在的歐盟是不是瘋了,亂咬人,當然更多的還是有他們的戰略目的,其中還帶着酸味。
歐盟意思很簡單,中國無論是買油還是買氣都便宜,這可不行,希望中國加入對俄羅斯石油價格上限的隊伍,甚至未來也希望天然氣也是如此。
根據彭博社報道,俄遠東海上天然氣項目薩哈林2號天然氣在最近的招標中以半價賣給中國,持續到12月。
話説,這個項目本來是日俄合資搞得,屬於俄氣、殼牌和日本三井物產、三菱集團,4月殼牌宣佈退出,6月底俄羅斯把歐洲股份收歸自己揮下,完全控制了該項目,日本只剩三井物產持有12.5%的股份。
從始至終,日本一直沒有宣佈放棄,因為以往裏面有六成LNG(液化天然氣)運往自己本土,最關鍵是運輸成本比起澳大利亞、卡塔爾那是相當低。
就在本週俄羅斯簽署了一項法令,説要買這個地方的天然氣,潛在買家必須擁有年產量超過400萬噸的液化天然氣工廠的運營經驗,一年必須至少買4000萬噸,合同最少也要籤5年。
由於目前日本跟着美國不斷挑釁俄羅斯,俄羅斯也表態説考慮不賣石油和天然氣給日本,日本立馬慌了,政府拉着許多企業開會研究對策。
日本不買了,韓國基本買得很少,因此俄羅斯只能賣給中國。之所以説歐盟有酸味還是因為價格。
目前俄羅斯LNG賣給我國的價格差不多是每立方米3.7元,而歐盟假如真的達到價格上限目的,每立方米也要0.56歐元(約3.9元),還是比我們貴。
即便如此,俄羅斯也不會這麼便宜賣給歐盟,硬搞的話只有一條路,俄羅斯徹底斷供,在北溪-1停了以後,烏克蘭的管道也不給力的情況,只有走土耳其的管道還在供給,倘若連這條也沒,歐盟未來幾年只能過嚴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