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 旺
據《日本經濟新聞》24日報道,美國總統拜登最早將於本月簽署一項行政命令,與日本、韓國以及中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合作,加快建設芯片和其他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產品的供應鏈,減少對中國大陸的依賴。
報道稱,拜登將簽署要求制定國家供應鏈戰略的行政命令,預計該命令將要求對供應網絡提出建議,使其不太容易受到災害和不友好國家制裁等干擾的影響。該命令稱,“與盟國合作可以形成強大、有彈性的供應鏈”。預計華盛頓方面將尋求與中國台灣、日本和韓國在芯片生產領域建立合作伙伴關係,並在稀土領域與擁有強有力企業的澳大利亞等亞太經濟體合作。具體來説,美國將與同盟國或地區共享重要產品供應鏈的相關信息。在生產品類上形成互補,同時討論在非常時期迅速互通有無的機制,還將針對庫存保障和備用生產能力進行磋商。《日本經濟新聞》稱,草案顯示,除了半導體之外,相關措施還將側重電動汽車電池、稀土和醫療產品。
據報道,自去年秋天以來,美國一直呼籲台灣、日本和澳大利亞等擁有技術或資源優勢的經濟體,加入構建不依賴中國大陸的供應鏈行列中來。美國和台灣2020年11月在華盛頓舉行了高層會談,就半導體和5G等7項技術合作簽署了備忘錄,在儘快構建新供應鏈上達成一致。在稀土領域,美國正與澳大利亞合作,圍繞去中國大陸化展開工作。
不過,浙江大學社會治理研究院首席專家、互聯網實驗室創始人方興東24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構建擺脱對中國大陸依賴的供應鏈,只能作為應急之策,並不能成為常態化操作。方興東認為,供應鏈成本如果通過市場調節是最優的,但動用政治力量重構供應鏈,成本的增加會影響產品競爭力。另外,美國通過政治力量把供應商集中起來,中國肯定會有對策。總體來説,操作起來難度很大。如果不可持續,或者某個環節出問題,都會導致失敗。
《日本經濟新聞》在報道中也認為,在5G等領域,新的供應鏈可能迫使美國和日本企業的成本增加,因為它們無法得到華為等具有成本競爭力的中國供應商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