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贖舊買新頑疾待解 爆款基金快速縮水

“贖舊買新”現象在基金業存在了很多年。面對渠道的“倒量行為”,基金公司時常感到無力。

2013年8月,《基金銷售費用管理規定》實施,試圖通過懲罰性贖回費消除基金銷售過程中“贖舊買新”之風。

然而,這一狀況並沒有太多改變。尤其是近一年,績優明星基金經理取得出色長期投資業績,發行市場一片火熱。部分明星基金經理一出手,數百億資金積極認購,而這背後又有“贖舊買新”在作怪。越來越多基金公司反饋,當爆款基金小有收益之後,便要面臨規模縮水的巨大壓力。

渠道“贖舊買新”助推

多隻爆款基金規模縮水

一位基金公司人士透露,公司年初發行的一隻百億基金,在淨值漲了10%之後遭遇贖回,規模縮水了一半。

另外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其所在公司2月份發行了一隻新基金,募集規模四五十億,現在留存規模大概30多億。

也有基金公司早有準備,限制了大額申購,部分投資者擔心贖回之後短期內無法再大額買入而選擇不動,旗下基金成立後得以保持穩定。

多名業內人士表示,部分銷售渠道引導投資者“贖舊買新”是爆款基金不斷產生而規模難保穩定的主要原因。

一位基金公司負責渠道銷售的人士分析,銀行在基金銷售中佔據主渠道地位,加上銷售激勵導向等多重因素影響,形成了“贖舊買新”的怪圈。受此影響,擔心市場份額被侵蝕、不停地發新基金,也成為基金公司維持存量規模的一個辦法。

某銀行系基金公司渠道部總經理曾指出,銀行有做新基金首發的動力。而銀行這一做法之所以得以延續,也有基民投資習慣作為支撐。“基民對新基金有種類似打新股的心理,願意認購新基金,等到淨值漲幅達到一定程度,就獲利了結。”

一位基金公司產品部人士表示,渠道鼓動投資者“贖舊買新”已經是行業頑疾。“渠道處於強勢位置,基金公司只能迎合。既然渠道要贖舊買新,基金公司在旗下老基金縮水的情況下,只能多發新基金去承接贖回老基金的資金。這也使得權益基金規模一直徘徊不前。”他認為,行業必須將發行引向正確的軌道。開始時肯定會有很大阻力,比如不迎合渠道贖舊買新的基金公司可能募集不到理想的規模,這需要各界共同出力,改變目前的狀況。

“‘贖舊買新’本質上是保本心態和賣方投顧思維的綜合結果。”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核心分析師李穎表示,投資者願意“贖舊買新”,體現的是不想虧錢、有賺就走的資產保本需求;引導贖舊買新的銷售機構,則反映出完成任務、賺取更高費用、客户不虧錢少找麻煩等利益訴求。這兩方面的需求並不是一拍即合,正是在今年市場機會多、新基金基本上都能夠建倉後小賺的基礎上,出現了贖舊買新現象。李穎強調,無論是當前市場行情中的贖舊買新,還是以往“石沉大海”的資產固化,凸顯的都是銷售機構在幫助投資者理性投資方面意願和能力的不足,所以要大力培育發展買方投顧。

多方共同努力

遏制“贖舊買新”

針對銷售渠道贖舊買新,引導投資者短期交易的現象,業內也盼望買方投顧、投資者教育以及監管導向等多措並舉,引導行業良性發展。

上述基金公司產品部人士認為,與渠道靠中間業務收入賺錢不同,基金投顧業務是按客户保有量收費,可以更好地實現與基金投資者利益捆綁。“贖舊買新”盛行,基金投資者很可能是賺不到錢的一方,這一矛盾的加深,急需買方投顧業務快速成長。

李穎建議,解決贖舊買新問題可以從兩方面着手:一是改善投資者的心態;二是提升銷售機構幫助投資者理性投資的意願和能力問題。改善投資者心態方面,對於確有保本需求的客户,應該引導他們購買與自身匹配的較低風險等級產品,而不應在風險不匹配的產品中換來換去“火中取栗”;對於有承受能力的投資者,應通過產品設計、投顧服務、揭示費用損耗等方式引導其參與長期投資、擇優持有,通過資產配置平滑風險。在提升銷售機構幫助投資者理性投資的意願和能力方面,首先要解決意願問題。有必要在公司層面調整激勵目標和激勵機制、發展職業通道、引導長期考核機制,從上到下解決代理人機制問題。再有就是能力問題。很多時候銷售機構缺乏投資專業能力、客户服務能力,只能跟隨客户意願或者考核導向走。

( 編輯:葉景 )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30 字。

轉載請註明: ​贖舊買新頑疾待解 爆款基金快速縮水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