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信研究評7月外貿數據:低基數和數量因素是出口增速維持高位主因
低基數和數量因素是出口增速維持高位主因
核心觀點
一、低基數和數量因素是出口增速維持高位主因。2020-2021年同期基數走低,是出口增速維持高位的原因之一。分國家看,對金磚國家、歐盟、東盟出口增速回升,抵消了對美出口增速的回落。分產品看,機電產品對出口增速的拉動較上月提高0.4個百分點,是出口增速略升主因,但其佔總出口的比重繼續低於歷史同期較多,表明國內穩出口壓力仍大;從量價看,除部分受地緣衝突直接衝擊商品外,7月份大部分商品數量增速均高於價格,顯示出數量因素是出口增速維持高位的主因。
去年同期兩年平均進口增速環比回落6.2個百分點,對本月進口增速形成一定的支撐。從量價看,主要商品進口價格普遍上漲,是進口增速回升主因,但進口數量多數回落,顯示國內需求依然疲弱。分產品看,農產品、原油等大宗商品進口數量回落,顯示出漲價對國內需求存在抑制作用;鋼材、煤、原木等原材料進口數量回落,與國內房地產需求偏弱和國內保供政策落地有關;汽車、集成電路等下游消費品進口回落,表明國內消費需求恢復依然偏慢。
三、預計下半年出口下行壓力加大,但仍有韌性。一是全球經濟放緩風險加大,外需對出口的支撐減弱;二是隨着國內產業鏈供應鏈好轉,出口訂單外流影響趨緩;三是烏克蘭危機將減緩全球供給恢復速度,年內全球供給缺口對國內出口仍有支撐。
正文
事件:據海關統計,7月全國進出口總額5646.6億美元,同比增長11.0%。其中,出口3329.6億美元,同比增長18.0%,較上月提高0.1個百分點;進口2317.0億美元,同比增長2.3%,較上月提高1.3個百分點;貿易差額1012.7億美元,環比擴大33.3億美元。
一、低基數和數量因素是出口增速維持高位主因
2022年7月份出口金額同比增長18.0%,較上月提高0.1個百分點(見圖1)。從基數效應看,2021年7月份出口兩年平均增速為12.8%,低於前值2.2個百分點,顯示出前兩年7月出口基數走低,是本月出口增速高位運行的原因之一。此外,我們從其他角度對出口增速高位運行進行分析解讀。
一是分國家看,對金磚國家、歐盟、東盟出口增速回升,抵消了對美出口增速的回落。7月份對歐盟、東盟、美國、日本、金磚國家的出口分別同比增長23.2%、33.5%、11.0%、19.0%、41.4%,增速較6月份變動6.0、4.4、-8.2、10.8、3.1和13,5個百分點(見圖2)。對歐盟、金磚國家、東盟等主要經濟體出口增速均出現回升,抵消了對美出口回落的影響。
二是分產品看,機電產品是出口增速小幅回升主因。7月份機電產品出口同比增長13.0%,高於上月0.5個百分點,對出口當月增速的拉動作用提高0.4個百分點,是本月出口增速小幅回升的主要原因。但7月份機電產品佔總出口的比重較2021年同期下降2.4個百分點至55.6%,也遠低於2017年以來的同期水平,顯示出機電產品出口仍處於疫後修復通道中,國內仍需加大穩出口力度(見圖3)。
三是分數量和價格看,價格支撐減弱,數量因素是出口維持高位主因。由於出口價格指數和出口數量指數公佈時間滯後,我們通過監測重點商品的出口金額和出口數量的關係,判斷數量因素和價格因素對出口的貢獻。7月份除成品油、肥料、稀土等受地緣衝突影響產品外,其他大部分商品數量同比增速高於價格同比增速,顯示出7月份價格因素對出口的支撐減弱,數量因素是出口增速維持高增的主因。(見圖4)。
二、低基數和價格上漲共致進口增速回升,但國內需求依然疲弱
2022年7月份進口金額同比增長2.3%,較上月提高1.3個百分點,雖然有所回升,但增速仍處於2021年以來低位(見圖5)。從基數效應看,2021年7月份進口兩年平均增速為12.9%,低於前值6.2個百分點,顯示出前兩年7月進口基數偏低,基數效應能部分解釋本月進口增速的回升。
從量價看,價格上漲是進口增速回升主因,進口數量多數回落。2022年7月重點監測的18種商品中,僅有肥料、原油、煤及褐煤、天然氣、大豆、農產品、糧食、乾鮮瓜果及堅果等8種商品進口金額同比正增長,上漲品種數量與上月持平。從價格看,有16種商品進口價格上漲,且與烏克蘭危機相關的肥料、原油、天然氣、農產品等商品進口價格上漲幅度靠前,顯示出國內面臨輸入性通脹壓力較大;從數量看,僅有4種商品進口數量提升(見圖6-8),反映出國內需求恢復依然偏弱。
漲價抑制需求和國內需求恢復偏慢共同導致進口數量下降較多。分產品看,7月食用植物油、農產品、天然氣、原油、大豆、糧食等商品進口數量出現回落(見圖7),顯示出原材料價格高企對國內需求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鋼材、煤和褐煤、原木及鋸材等商品進口數量回落幅度較多,一方面與國內房地產市場需求疲弱有關,另一方面也顯示出國內保供穩價推進下,國內供應增加替代了一部分進口需求;集成電路、汽車、紙漿等商品進口數量下降,顯示出國內消費需求恢復依然偏慢。
三、預計下半年出口下行壓力加大,但仍有韌性
一是全球經濟放緩風險加大,預計外需對下半年出口增速的支撐作用減弱。2022年7月份摩根大通全球綜合PMI、全球製造業PMI指數錄得50.8%、51.1%,分別較6月份回落2.7和1.1個百分點,延續2021年下半年以來的回落態勢(見圖9),顯示受地緣衝突持續發酵、全球通脹壓力加大、發達經濟體衰退預期升温等影響,全球經濟復甦動能邊際趨緩。其中美國、歐元區等主要發達經濟體,7月份製造業PMI指數為52.8%、49.8%,較上月回落0.2和2.3個百分點,顯示歐美兩國製造業景氣度均在走弱,且歐元區PMI降至收縮區間,經濟放緩壓力更大(見圖10)。同時,全球經濟預期轉差,如7月份歐洲經濟研究中心(ZEW)經濟景氣指數顯示,歐元區、美國分別錄得-51.1%、-39.3%(見圖11),較6月份進一步回落23.1和9.8個百分點,表明對未來6個月歐元區、美國經濟滯的擔心明顯加重。
二是隨着國內產業鏈供應鏈好轉,出口訂單外流東南亞的影響趨緩。在美國貨物出口金額中,6月中國比重(MA12)較5月提高0.05個百分點,同期東南亞比重(MA12)提高0.03個百分點,兩者同向變化,顯示出疫情封鎖是3月份以來中國對美出口份額回落主因。隨着國內產業鏈供應鏈恢復,中國出口訂單向東南亞轉移的趨勢有所緩解(見圖12)。此外,由於越南等國對中國產業鏈的依賴度較高,東南亞出口高增對國內出口有一定帶動作用。如越南自中國進口中間品的比重由1997年的4.3%提高至2020年的31.3%(見圖13),表明越南需從中國進口中間品,進行加工組裝後再出口,越南出口高增或對國內中間品出口會形成一定拉動(見圖14)。
三是烏克蘭危機將減緩全球供給恢復速度,全球供給缺口對國內出口仍有支撐。俄羅斯是全球重要的原油、糧食、木材、礦石等初級產品供應地,如俄羅斯和烏克蘭小麥出口佔全球的比重在30%左右,俄羅斯原油出口全球比重約為11.1%。當前地緣衝突仍在發酵,全球供應鏈依舊緊張,不利於全球產能修復進程,我國產業鏈的完整性仍將發揮填補全球產能缺口的作用。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