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春節過後,以原油和銅為代表的大宗商品開始報復性上漲,其中原油突破60美元/桶,為2020年1月以來首次。LME銅突破9000美元/噸,錄得13年以來的新高。倫鋅期貨創兩年新高,倫鋁期貨刷新2018年以來高點,鐵礦石期貨逼近1月創下的十年高位。一時間,從高盛到美銀再到摩根大通,各大機構都在高呼大宗商品市場牛市已來。
不過,接受經濟導報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指出,近期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已經脱離現實,漲勢顯得有些過頭了,需要警惕回調風險。“此外,由於部分大宗商品的定價權在國外,因此還需要警惕輸入性通脹風險。”大宗商品分析師吳淏分析道。
暴漲的大宗商品
“肯定是看多了,這還用説嘛。”23日,濟南期貨投資者肖文桓笑着對經濟導報記者説道,“不説別的,春節前後我光幾十手銅就賺了一輛車。”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滬銅主力合約2月4日以57350元開盤後一路上漲,23日收盤時價格已經變為67640元,盤中一度達到68790元的高點。也就是説,短短9個交易日,滬銅主力合約上漲了17.9%。
實際上,進入2月以來,全球大宗商品價格開始了新一輪上漲。布倫特原油達到65美元/桶,WTI原油一度達到63美元/桶,雖然有所下滑,但仍站在60美元線上。LME銅突破9000美元/噸,錄得13年以來的新高。倫鋅期貨創兩年新高,倫鋁期貨刷新2018年以來高點。
一時間,從高盛到美銀再到摩根大通,各大機構都在高呼大宗商品市場牛市已來,市場上甚至有了將出現新一輪大宗商品超級週期的説法,這一説法也得到了不少機構和投資者的認可。
不過,在吳淏看來,雖然發達國家會迅速進入庫存回補階段,特別是美國房地產市場有望進入新一輪牛市,這將成為全球經濟復甦的重要動力。但與此同時,中國政策正在逐漸轉彎,穩槓桿約束將限制基建投資和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中國對於全球經濟復甦的貢獻將會回落,“近期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已脱離現實,漲勢有些過頭了,需要警惕回調風險。”
持有同樣意見的,還有資深投資者張騰。
在他看來,這次價格上漲很可能表現為“大起大落、快漲快跌,再大起再大落、再快漲再快跌”的過程。“大起大落、快漲快跌的市場變化難以把握,一旦把握不準就會被‘割韭菜’,我寧肯空倉也不去操作,不跟風炒作才是投資正道。”
仍需未雨綢繆
吳淏告訴經濟導報記者,由於大宗商品的定價權都在國外,而從歷史經驗來看,大宗商品價格暴漲,輸入性通脹風險就會加大。
在他看來,目前國部分大宗商品的對外依存度較高。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超過70%,大豆對外依存度超過80%,鐵礦石對外依存度將近90%。而隨着國內期貨市場的快速發展,國內期貨市場在期貨品種和走勢上已基本實現與國際期貨市場的同步,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直接與國內商品價格走勢關聯,一些對外依存度較高的大宗商品隨着國際價格上漲很快就能傳導至國內終端消費者層面。
“石油價格大漲,意味着中國這個製造業大國的中下游產業鏈,都不得不跟着漲價,然後導致各行業商品也都不得不跟着漲價。”吳淏分析道。
國泰君安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由於原油等大宗商品是海外定價,對應國內是防止輸入性通脹的風險。具體測算油價對國內通脹的影響,測算結果顯示,油價每上漲1%抬升CPI約0.01%,抬升PPI約0.05%。假設油價上半年漲到70美元/桶,那麼對應CPI高點對應的是5月份3.0%,PPI高點5月份4.4%。當前至5月份,CPI與PPI均處於加速上行階段。
對於全球通脹捲土重來的擔憂,京東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表示,基於對通脹影響因素的分析,與美國等海外主要經濟體相比,2021年我國產出缺口遠未回正、貨幣政策更為穩健,物價預期未出現明顯反彈。
財信國際經濟研究院宏觀研究員李沫認為,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行動力不足,國內輸入型通脹壓力可控。
“雖然可控,但仍需未雨綢繆。”吳淏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