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催化的運動健身領域,正在繼續升温為熱門賽道。軟銀願景基金領投Keep的新一輪融資,讓這家中國運動健身公司估值超越20億美元,成為中國現象級的運動健身品牌。
GymSquare獲悉,運動科技公司Keep已完成3.6億美元F輪融資,本輪融資由軟銀願景基金領投,高瓴資本、蔻圖資本跟投,BAI資本、GGV紀源資本、騰訊、五源資本以及時代資本等老股東繼續追加投資。
作為主要投資方,這不是軟銀首次投資健身賽道。這家全球最大的投資公司,曾投資巴西健身服務商Gympass,並傳出對印度健身集團CureFit的投資計劃,兩者的估值都已達到獨角獸規模。
其中,Gympass的企業健身客户接近3萬家,CureFit作為一個健身平台,已收購超5家健身企業,覆蓋食品、健身房等。
Keep很大程度被認為是這兩家全球性健身公司,在中國的標的。
包括半年前完成的E輪融資在內,Keep累計完成8輪融資,總融資金額超過6億美元。Keep幾乎引領了中國線上健身市場的發展,而在整個運動健身行業,這是有很大參考價值的新品牌。
當然,對於融資輪次已到F輪,甚至上市在即的Keep來説,已有很多被成功驗證的商業板塊。
創業初期「運動APP」的標籤,已不適用於如今的Keep,更是新一代的運動品牌。
公司首先在覆蓋用户「吃、穿、用、練」的基礎上實現了二次進化。
具體體現在C端消費品業務的全面增長,也是公司在F輪融資後估值呈翻倍增長的很大原因。
在2020上半年,運動消費品業務就已佔到Keep營收中最大的佔比部分,在當時Keep已實現整體盈利。而據36氪今日的報道,Keep運動消費品年銷售額已實現100%年增長。
公司推出的智能動感單車等產品,在2020年天貓雙十一期間,已實現同類產品成交額第一。除此以外,在官方的天貓店鋪中,瑜伽墊、健身手套、體脂秤是銷量排名前三位的產品,瑜伽墊月銷量最高,達1.3萬。
為了進一步增加復購可能,圍繞用户健康生活場景建立消費業務是機會。
比如基於智能單車等訓練設備,官方還將重心放在了運動服飾品類,就像健身鏡mirror是對做運動服飾lululemon的很好補充,即同樣的健身消費需求。
Keep天貓商店出售訓練、服飾不同品類
但這不是強化與消費用户連接的主要方式。更深層的用户運動服務模式,已得到探索。
按照公司合夥人及副總裁劉冬的説法,公司已正式邁向「三級火箭」的新階段——通過家庭健身解決方案,激活運動意識。
在國內,已經有FITURE、小喬科技等,通過硬件的直播內容和用户社區,構建新一代「內容+服務」家庭健身產品。而愈發火熱的家庭健身賽道,將助力教育線上健身用户。
FITURE的健身課程
作為一種全新的健身供給產品,家庭健身不再是傳統的健身硬件,更在於解決用户動的過程中對內容、服務及社交需求,同時也包括數據反饋。
從結果來看,Keep家庭動感單車的周課程使用頻次已達3次以上。用户活躍度的提升,意味着將用户「綁定」在生態圈內部。
Peloton
更好的家庭健身產品,需要更好的內容支持。
Keep對直播業務的重視前所未有。因為在官方看來,這是承載「人格化」內容的最好方式。
直播中的實時性,能夠為用户提供即時的互動和反饋,讓用户隔着屏幕也能與教練和隊友進行互動。而真實性這一特點,則更易展示教練的人格魅力,用户可以看到教練的真實狀態,產生共情,降低健身過程中的枯燥感。
從中可以發現,健身教練至關重要。事實上,「直播健身教練」已在Keep內部成為獨立崗位。
Keep的教練團隊
官方建立包含課程設計師、直播教練、經紀運營等百人直播互動團隊。而在2020年,Keep與Zumba聯合開啓尊巴大師賽,除了是類似於萊美THE ONE的教練晉升賽事,也間接地為直播課尋找優質的教練人才儲備。
直播健身業務與MCN有一定重合,因為需要挑選出C端用户喜愛的健身教練。而他們不僅是教練,更是演員。
比如賽道公司的直播教練,往往需要進行數月的系統內部培訓。專業課程體系的培訓內容包括健身專業包括課程編排、樂感、表現力等多個方面。經過培訓正式上崗的線上教練,需要持續接受考核。
雖然教練是最主要的內容輸出點,但另一方面,Keep也加快了PUGC內容創作者的佈局。
作為主要的內容體系,更多由PGC官方自研課程、PUGC內容和品牌內容版權引進三方面構成。簽約帕梅拉、週六野後,Keep進一步強化了PUGC內容的輸出能力。另一方面,在面對b站、抖音等視頻平台的健身新內容時,有了更多競爭力。
帕梅拉
如果説一個完整的運動階段包含4大階段——有運動意識、買一些裝備、產生運動行為、得到一個結果。那麼Keep有很大機會成為輻射中國健身用户全運動階段的新品牌。
而與之相匹配的用户需求,有十分廣闊的增長空間。就像任何一次全球公共衞生事件,幾乎都是對全社會生活習慣的改變,即便2020年已經過去,但線上的健身熱潮,以及健康飲食倡導,都還將延續。
作為一家在中國甚至全球市場的現象級運動健身公司,Keep在中國運動健身賽道的深度價值挖掘,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