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汪品植】在瑞信被瑞銀以32.5億美元收購後,一羣“血本無歸”的人出現了。據路透社19日報道,瑞士金融市場監督管理局(FINMA)當天宣佈,作為瑞士銀行救助併購瑞信交易的一部分,瑞信總額高達160億瑞士法郎(約合172.4億美元)的額外一級資本債券(Additional Tier 1 Capital)將被減記為零,FINMA稱此決定將增強瑞銀的資本。
FINMA總裁馬琳·阿姆斯塔德表示,FINMA在做出決定時堅持了該國“大而不能倒”(too-big-to-fail)的銀行框架。
AT1債券是2008年金融危機後歐洲監管體系下推出的一種債券,是一種次級債務,可計入銀行的監管資本,在銀行資本緩衝區跌至一定閾值以下時可轉股或減記。這是一種在銀行陷入困境時讓投資者承擔風險而保護廣大納税人的方式。由於此類債券風險較高,因此利率也較高。公開信息顯示,瑞信過去10年來陸續發行了大量AT1債,截至2022年年底,其AT1債餘額就已達147億瑞士法郎。需要注意的是,瑞信所有AT1債均不可轉股。
據路透社報道,瑞士監管部門做出上述決定,説明其“願意”看到瑞信危機中私人投資者承擔一定的損失。瑞銀集團首席執行官哈莫斯對分析師表示,瑞信AT1價值清零的決定是FINMA做出的,因此銀行的責任得以免除。
報道還稱,在瑞信被瑞銀併購消息釋出後,投資者看到瑞信股東在併購協議中仍能拿回一些此前的投資,對瑞信AT1債得到保護信心上升,這使得19日早些時候瑞信AT1債券迎來一波反彈,但最終卻難逃價值清零的命運。路透社援引瑞信AT1債券投資者傑羅姆·勒格拉斯的話表示:“他們怎麼能夠扭轉AT1債券持有人和股東之間的優先次序,這實在令人震驚,也很難理解。”
路透社分析認為,FINMA在瑞信危機中對銀行次級債這番操作可能對其他銀行次級債後續走勢產生衝擊,其他銀行要想再通過發行AT1債充實資本金將變得更為困難。
《華盛頓郵報》則為FINMA的操作辯解道,表面看瑞信次級債持有人血本無歸而股東尚能保留一些投資價值確實違背了標準商業風險順序,但AT1債是一種極為特殊的安排,投資人在購買債券時就已經接受了債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