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納米再延遲,被蘋果拋棄:數據中心能撐起英特爾的未來嗎?

7納米再延遲,被蘋果拋棄:數據中心能撐起英特爾的未來嗎?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商業數據派

美東時間7月23日美股盤後,英特爾公佈了2020年二季度財報,數據顯示,公司Q2淨營收為197億美元,同比增長20%,Q2淨利潤為5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41.79億美元增長22%,上述營收、盈利數據均超出市場預期。

但與此同時,英特爾在財報中表示,7納米CPU產品的發佈日期推遲了約半年,量產日期被推遲了近一年。此前,英特爾方面曾表示,公司將恢復技術領先的關鍵,寄託在未來更先進製程的發展上,7nm製程技術預計在2021年推出。但由於該工藝存在一項缺陷,導致良率受到影響,這次的延期通報意味着,英特爾7nm工藝要到2022年下半年或2023年初才能在上市。

這一消息,直接導致英特爾股價在盤後跌幅超過10%。英特爾同時預計,2020財年第三季度營收約為182億美元,超出預期;2020財年營收約為750億美元。

7納米再延遲,被蘋果拋棄:數據中心能撐起英特爾的未來嗎?

過去一段時間,輝煌了半個世紀的PC芯片巨頭英特爾正屢屢遭受外界質疑,包括錯過移動互聯網時代、芯片技術被競爭對手台積電超越、失去蘋果這樣的大客户等問題,如今,7nm工藝再受阻,英特爾該如何拿下未來一戰?

全面轉型數據中心

2020年Q2,英特爾營收為197億美元,仍保持着20%的營收增長速度,Q2淨利潤為51億美元,同比增長22%。對於巨頭英特爾來説,能達到這樣的增速已經實為不易,要知道,在2019年第三季度,英特爾的營收增速只有0.14%。這次營收的增長主要得益於雲產品的交付,以及疫情導致的在家辦公、學習的需求增長。

7納米再延遲,被蘋果拋棄:數據中心能撐起英特爾的未來嗎?

(製圖:商業數據派)

在全球PC市場逐漸沒落的背景下,英特爾也在尋求多元化業務轉型,2018年底,英特爾對外宣佈了最新戰略目標,以製程和封裝、XPU架構、內存和存儲、互連、安全、軟件六大技術支柱核心,從以往“PC 為中心”轉向“以數據為中心”。數據意味着時代前景,市場對技術的需求和數據的增長,都是呈現指數級爆發的。

當前,通過自研、收購、合作生產等方式,英特爾在數據中心的佈局已相對完整,從CPU到GPU、FPGA、ASIC等都已有涉獵,但由於一直以來的產能問題影響,英特爾數據中心的基數規模相對較小,因此增長速度尚且不錯。

第二季度,英特爾數據中心的業務營收同比增長42%,目前佔公司總營收的36%,已經成為公司第二大業務了,但於第一大業務——PC業務尚且存在一定的距離。這一項業務中,主要得益於雲服務提供商收入同比增長了47%的拉動。

同期,英特爾個人計算部門的業務營收同比增長7%,這一業務佔英特爾總營收的比例為48%。在市場增長見頂的背景下,個人計算業務的增長幅度一直維持在個位數的區間,此前,受疫情在家辦公的影響,Q1個人計算部門營收同比增長曾達到13.8%。

7納米再延遲,被蘋果拋棄:數據中心能撐起英特爾的未來嗎?

(製圖:商業數據派)

英特爾物聯網集團Q2營收為8億美元,去年同期為12億美元;非可變存儲解決方案集團Q2營收為17億美元,去年同期為9.4億美元;可編程解決方案集團Q2營收為5億美元,去年同期為4.89億美元,均獲得了不同程度的增長。

在戰略轉向以數據為中心後,六大技術支柱核心裏,保持先進的製程工藝領先也至關重要,這也意味着誰能成為半導體行業的領頭者。目前,全球已經量產的頂級製程工藝已經達到了7nm,而英特爾的主流製程仍是14nm,已經解決了10nm的量產難題,但在7nm上英特爾還將繼續延期。

而英特爾最大的競爭對手AMD,則在7nm芯片方面進展不錯,AMD基於7nm架構的Ryzen 4000芯片已上市數月,另外,AMD 發佈的最新7nm桌面版APU,相關產品線和佈局充分鋪開,AMD正在甩開英特爾,這直接導致了AMD搶走了一部分CPU的市場份額,此前包括戴爾在內的合作伙伴,已經轉向與AMD合作。

另一邊,7月,芯片“後起之秀”英偉達也在市值上首次超過了英特爾,成為美國市值最大的芯片廠商,全球市值排名第三的半導體公司。

跟英特爾不同的是,英偉達沒有自己的晶圓廠,但英偉達所代表的Fabless模式,分工明確,僅負責芯片設計,代工則委託給三星、台積電等廠商,強強聯合。

在短短五年內,英特爾數據中心業務從年收入3億美元增長到近30億美元,相比2014年增長14倍。雖然在銷售額上,英偉達距離英特爾還着明顯差距,但新勢力的崛起,無疑正在給老牌巨頭英特爾以威脅。

但值得注意的是,英特爾正在考慮將芯片生產外包出去,財報後的電話會議中,英特爾首席執行官鮑勃·斯旺花了很長時間討論這個話題。鮑勃表示:“只要我們需要使用別人的工藝技術,我們稱之為應急計劃,我們就要做好準備。這給了我們更多的選擇權和靈活性。所以萬一出現流程失誤,我們可以嘗試些其他東西,而不是全部由自己來承擔。”

這可能是由於英特爾在7nm上工藝再次延期、競爭對手全面趕超導致的結果。這意味着,英特爾可能會利用台積電來生產芯片,但由於台積電還在為英特爾的競爭對手做代工,具體英特爾與台積電未來的合作狀況如何,還不能確定。

能確定的是,這位老牌巨頭正在考慮作出妥協。

毛利率持續走低

毛利率方面,英特爾本季度跌幅明顯,從去年同期的59.8%降至53.3%,此前幾個季度以來,英特爾毛利率一直都維持在60%左右的水平,甚至在2018年第三季度毛利率還處在64.5%的高位。

這次53.3%的毛利率創下近年來的新低,往前追溯,直到2009年第二季度,英特爾曾達到過51%的低位水平。

7納米再延遲,被蘋果拋棄:數據中心能撐起英特爾的未來嗎?

(製圖:商業數據派)

今年,英特爾曾對外表示,公司Q2的毛利率水平,將由於公司全力推進高速處理器的開發,而產生較大的跌幅,但資本市場對這一次的結果仍舊不買賬。在財報發佈後的電話會議上,英特爾的高管層回應稱,Q2毛利潤率確實低於預期水平,“由於英特爾5G ASIC產品的銷售速度加快,導致相對於公司的平均水平,利潤率被稀釋了。”

7納米再延遲,被蘋果拋棄:數據中心能撐起英特爾的未來嗎?

(製圖:商業數據派)

在費用支出方面,隨着營收的水漲船高,英特爾並沒有相應擴大研發、營銷費用的投入,季度研發費用維持在33億元左右的水平,營銷費用則維持在15億元左右的水平,費用控制良好。

表現在費用率方面,2020年Q2研發費用率為17%,而去年同期水平為20.8%,2020年Q2營銷費用率為7.3%,去年同期水平則為9.9%。

由於英特爾擁有自己的晶圓廠,且不採用代工模式,因此英特爾常年在研發上是大手筆投入,相比之下,英特爾在研發投入方面,是體量更小的英偉達年收入的兩倍,但對先進工藝的研發,就意味着未來,英偉達也在這方面持續增加投入。

2019年英偉達的研發費用率已經提升超過20%的水平了,前三個季度的研發費用率在26.8%的水平,此前該費用率不超過20%。

與蘋果愛恨糾葛的五十年

1975年,蘋果聯合創始人沃茲在車庫組裝第一台電腦時,曾因買不起英特爾的芯片8080,只能轉而求其次,拿更便宜的MOS產品代替。

不過這也讓蘋果在後面很長一段時間內付出了代價,就是系統與英特爾不兼容。

直到此後的2005年,蘋果和英特爾才在喬布斯和時任英特爾總裁的歐德寧在洽談下,宣佈達成在PC上的合作。為了成功拿下蘋果,當年一項矜持的歐德寧曾身穿兔子裝在實驗室外擁抱喬布斯,還包容着一度脾氣暴躁的喬布斯,而合作成功後,還在大屏幕上高調宣佈“蘋果和英特爾終於走到了 一起”。

事實上,英特爾當時能拿下蘋果這個大客户,更多還是取決於其在芯片技術上的絕對領先性,才讓完美至上的喬布斯拋棄了摩托羅拉和IBM。

不過在十四年後,英特爾和蘋果的合作逐漸走向了盡頭。

2019年7月,蘋果宣佈10億美元收購英特爾的基帶芯片。而2020年6月,蘋果更是在WWDC開發者大會上宣佈放棄與英特爾的合作,放棄英特爾X86架構處理器,轉而使用自研的ARM架構處理器。

“蘋果與英特爾的合作結束,更多還是取決於蘋果要走自研的道路。”Gartner半導體研究組、分析師副總裁盛陵海對《商業數據派》稱。

雖然自研芯片已經是蘋果、華為這種頂級廠商的大勢所趨,不過,這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英特爾的芯片“不給力”了。

基帶芯片就是決定手機的通信信號發射、接收、處理的,它的好壞決定了4G、5G和WiFi信號的強度。不少蘋果手機的用户,都應該知道蘋果的信號差的問題,這個罪魁禍首就是英特爾的基帶芯片。

而如果自研芯片,不僅可以提升性能,還能加強在市場上的話語權,長期來看,也可能會節省成本,提升效率。

商業世界就是這麼殘酷,產品強大再難的客户也啃得下,產品一旦落後,轉身就被拋棄。

“摩爾定律”的提出,就是英特爾的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Gordon Moore),從某種程度上,英特爾就代表了全球半導體長達半個世紀的興盛與輝煌。

如今,在英特爾轉型期中,7nm製程工藝再度延遲,同時遭大客户蘋果拋棄,被寄予厚望的數據中心業務,能支撐得起老牌巨頭的未來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525 字。

轉載請註明: 7納米再延遲,被蘋果拋棄:數據中心能撐起英特爾的未來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