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資本偵探,作者丨曹宇 鴻鍵
8月7日,「深響· 資本偵探」線下閉門沙龍在北京舉行,納斯達克中國區首席代表郝毓盛在會上做了“如何看待劇變中的美股市場”的演講,分享了他對美股市場以及對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的觀察和判斷。
演講中,郝毓盛先是對市場進行回顧,年初美股三大指數屢創新高,但隨着全球疫情爆發,美股曾10天經歷了4次熔斷,此後由於量化寬鬆和更多散户入市,IPO以及二級市場呈現深V反彈。
具體到IPO的情況,郝毓盛認為,散户的入市將股價推高,機構投資人在看到優質標的時也願意下注,儘管最近這一波牛市對很多公司來説IPO募集資金都非常順利,但對於相對更傳統的企業IPO而言,牛市中依然有挑戰,我們既能看到路演中不斷上調發行價、上市後股價翻倍的案例,也能看到募集資金縮水且上市後破發的情況。
相比去年,今年7月是IPO的爆發窗口期,IPO個數達49個,總融資額達193億美元,大幅高於去年同期的30個IPO和61億美元融資。郝毓盛認為,IPO爆發的原因主要是市場上資金充足,外加一些大型企業集中IPO;在市場好的情況下,企業可以稀釋更少股份來募得更多資金。
此外,郝毓盛判斷,由於美國政府有可能繼續出台新的經濟刺激計劃,市場熱度將持續一段時間。
談及中國公司赴美上市時,郝毓盛重點分析了企業面臨的三座大山。
第一座大山是疫情期間赴美IPO的中國公司無法與投資人進行面對面溝通,但由於雲路演逐漸成熟,企業IPO效率不但未遭遇負面影響,反而比之前的傳統線下路演更加高效,投資人也完全適應和習慣了這種方式。
第二座大山是中概股危機,由於個別公司造假醜聞,投資人短期內可能對中國公司的信任程度有所降低。但現在看來,美國的投資人將該事件當做個例來看,沒有針對所有中國公司,因此影響並不大。
第三座大山指的是國際形勢對赴美上市的影響,自兩年前開始,針對在美中概股的雜音不斷,但並未從本質上影響中國企業在美國上市。我們可以看到部分優秀中概股在美國資本市場創歷史新高的同時,今年也比去年有更多大型中國企業赴美上市。接下來的美國大選以及國際形勢走向是國內企業選擇赴美IPO的重要考量因子。從投資機構的決策過程判斷,政治因素不佔主要地位。
郝毓盛於2011年初加入納斯達克,在中國公司海外上市融資領域有着豐富的實戰經驗。對於中國企業關心的上市地問題,郝毓盛表示,全球各國的公司在本土上市肯定是最主流的方式,納斯達克交易所作為全球最佳的科技和新經濟企業上市平台,會提供更加優質、流動性更好的交易市場,吸引全球的優秀企業在美國上市。
以下為郝毓盛演講全文:非常感謝,今天「深響·資本偵探」邀請我來做關於美股市場的分享。過去兩年的美股市場以及中國公司到美國上市方面,變化還挺多的,尤其是政治環境的影響,所以今天我借這個機會跟大家從兩個角度做一下分享。
先説一下美國資本市場總體的情況,年初1月份和2月份的時候,美股市場總體的環境還挺好的,三大指數都在創新高,尤其是納斯達克指數。
但是之後疫情開始全球爆發,3月份美股市場大跌。當時媒體都報道説,股神巴菲特89歲高齡才經歷過一次熔斷,但在3月份我們10天就經歷了4次熔斷,大家非常恐慌,但我的內心比較平靜。
我之所以平靜的主要原因是我在納斯達克工作的十年中遇到的股市漲跌以及中企赴美IPO的熱與冷讓我能更以平常心來看待。2008年金融危機時,我在紐約供職的PE機構旗下一支70億美元的基金縮水至40億,讓我深刻領略了市場下行的速度和幅度,但金融危機至今十多年的持續牛市也充分證明了資本市場的彈性。
但是後來股市包括納斯達克指數在內的深V反彈也還是出乎我們的意料,今天早上起來之後收到一些新聞APP推送,説納斯達克今年之內是第32次創歷史新高了,其他指數也是同步上漲。
現在市場上錢非常多,今年疫情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覺得美國經濟的基本面遭受的巨大影響會很大程度上重創股市。但美國政府因為疫情而動用了經濟刺激計劃,再加上疫情期間的大家消費減少且更有時間投身股市,同時美國的低利率和增長性不強的房地產市場讓大家更願於把資金投入到股市當中。
現在股市上有非常多年輕的散户,年輕人對投資的風險容忍度很高,今年第一季度美國零佣金交易平台Robinhood增加300萬用户,第二季度美國線上交易平台TD Ameritrade和E-Trade交易量應該都是創歷史新高。
散户的入市將股價推高,機構投資人在看到優質標時也願意下注。儘管最近這一波牛市對很多公司來説IPO募集資金都非常順利,但對於相對更傳統的企業IPO而言,牛市中依然有挑戰,我們既能看到路演中不斷上調發行價、上市後股價翻倍的案例,也能看到募集資金縮水且上市後破發的情況。
我們統計了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自2009年初至到2019年底的數據,可以看到儘管過去十年市場依然是起起伏伏,但是總體向上的趨勢明顯。
過去十年納斯達克指數漲了469%,標準普爾漲了258%,道瓊斯漲了225%,今年上半年指數也是呈現深V反彈。
從今年1月1日到6月30日,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10.05%,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5.50%,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跌10.31%,紐約證券交易所綜合指數下跌15.35%。納斯達克指數成份股以科技企業、新經濟企業、以及傳統行業升級企業為主,更加抗經濟週期,所以錄得最佳表現,在今年動盪的市場中難能可貴。
去年是美股不錯的年份,2019年上半年共有122家公司從市場融資363億美元。今年上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有些公司把IPO推遲到下半年,所以從個數和融資額上,上半年跟同期相比略低一點,今年上半年102個,比去年少20個,融資額是307億美元,比去年少了近60億美元左右。
但是我們可以看到的勢頭是,5月8日金山雲赴美IPO做得非常好,後續表現佳,隨之而來的是中國公司赴美上市熱情一下就爆發出來了,在6月份達到一個高潮,共有7家公司完成在美國IPO。
金山雲上市
美國本土公司在6月份有一些特別大型的IPO,包括融資22億美元的Royalty Pharma,排名第二的是華納音樂集團,融了19億美元,上半年融資額最大的科技公司Zoominfo融資9億多美元,而且上市之後表現都很不錯。
7月份IPO市場進一步爆發,可以對比一下去年的數字。7月份往年都是美國IPO淡季,但是今年7月份表現超火。去年已經是比往年火爆很多,30個IPO融資61億美元,今年是49個IPO融資193億美元。IPO爆發的原因主要是市場上資金充足,外加一些大型企業集中IPO,在市場好的情況下,企業可以稀釋更少股份來獲得較高估值。
還有一個現象,我們過往關注公司IPO比較多,即一家正常運營的企業上市。今年美國有一種流行的上市方式,這個方式存在很久了,今年呈現一個爆發態勢。這就是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殼上市:即先上市一個殼,上市之後兩年收購一定的標的,被收購公司以這種更加簡便快捷的方式完成上市。
今年截止到目前,公司IPO最大的融資額是22億美元(Royalty Pharma),SPAC殼上市最大融資額是40億美元,這樣體量的SPAC殼併購標的應該最少能達到200億美元或者更高,這樣的方式越來越流行。
今年上半年IPO個數是102,其中公司IPO的個數是66個,融資金額加一共200億美元,SPAC殼上市的個數是36個,融資的金額是100億美元,約佔總融資額的三分之一。7月份就更明顯了,一共49個IPO,有30個是公司IPO,19個是SPAC殼上市,30個公司IPO融了90億美元,19個SPAC殼上市融了102億美元,接下來的SPAC上市會越來越多,給資本市場或者潛在的公司提供了更加靈活的上市方式。
今年上半年有一家比較著名的公司Nikola,卡車界的特斯拉,它是通過SPAC上市,上的效果也非常好,現在的市值是140億美元左右。
就美國市場而言,錢多的熱潮還會持續,能持續到什麼時候呢?我覺得還是能持續一段時間,因為美國政府可能繼續出台新的刺激經濟的計劃。
中國企業今年赴美上市主要的三個關鍵詞:陰雲密佈、三座大山、超出預期。
在今年初的時候,有幾家國內赴美的公司,天境生物、荔枝FM、慧擇保險和蛋殼公寓,當時的市場還相對正常,疫情出來之後,大家直覺上會認為今年中國公司赴美IPO很可能從數量上減少很多。
疫情剛開始的時候,中國企業管理層無法飛到美國,這樣就沒法進行正常的在波士頓、紐約和硅谷那邊路演。
後來這個因素逐漸消散了,美國本土的疫情越來越嚴重,美國本土企業的IPO也沒法面對面跟投資人溝通。從3月份開始,陸續有一些美國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他們都進行了雲路演,通過視頻會議或電話會議,在這個過程中,投資人逐漸習慣了跟大家不見面,通過這種雲端/電子的方式來進行路演,這給後來中國公司赴美IPO,至少在路演的層面上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現在這種方式更加有效,管理層不用飛到美國,不用在美國每個城市間舟車勞頓。
傳統的路演方式每天安排會議的數量相對有限,雲路演的方式可以將會議排得更滿,每天早上8點到晚上11點,這比傳統的在美國與投資人見面路演效率高很多,所以這個因素大家都不用擔心了,這是我説的第一座大山。
第二個是中概股危機,4月初有中國公司在美國爆發了造假醜聞,潛在上市企業紛紛向我們諮詢,直覺上認為這樣的事件會造成投資人短期之內對中國公司的信任程度大幅降低。我們以前經歷過2011年中概股危機,但是事後看那次的中國公司造假醜聞比這次影響更大。美國的投資人把這次的事件當做個例來看,沒有波及中概股以及赴美IPO公司。
還是拿金山雲舉例,他們在這個事情發生後的一個月零一週左右上市,效果相當好,並帶動了7家中國公司在6月份的密集赴美上市,所以第二座大山也被克服了。
第三座大山指的是國際形勢對赴美上市的影響,自兩年前的貿易戰開始,針對在美中概股的雜音不斷,但並未從本質上影響中國企業在美國上市。我們可以看到部分優秀中概股在美國資本市場創歷史新高的同時,今年也比去年有更多大型中國企業赴美上市。接下來的美國大選以及國際形勢走向是國內企業選擇赴美IPO的重要考量因子。從投資機構的決策過程判斷,政治因素不佔主要地位。
達達上市
遇到這三座大山的達達集團從IPO的35億市值上漲到55億美元左右,且之後其他的中概IPO更加順利。目前來看接下來的赴美IPO通道依然順暢,市場資金量充足、投資人友好。
現在困擾大家最多的是美國政界或新聞不時爆發出的對中概股不利情緒,類似這樣的事情在過去兩年上演過很多次。從輿論感覺上來説,尤其是今年是大選年,不利因素聽起來是愈發嚴重,但一直沒有產生實質性影響。今年5月份參議院通過相應提案後,已經有10箇中國赴美IPO順利完成,超出我們預期。上述第三座大山在短期內比前兩座的不確定性更強,但政治走勢往往也像資本市場一樣有周期性。美股市場的持續強勢和短期內不明朗的國際形勢是有意向赴美上市企業的主要權衡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