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康: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鮮明特徵——優化三次分配系統論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全國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特聘專家賈康。圖/新京報製圖
共同富裕是黨的二十大報告的重要關注點之一。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什麼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二十大報告首提“規範財富積累機制”,這意味着什麼?圍繞上述問題,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專訪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全國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特聘專家賈康。
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鮮明特徵
新京報: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您如何解讀報告有關共同富裕的表述?
賈康:在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就強調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十八大後新的中央領導集體形成,在承前啓後的現代化發展中,我國已進入了一個更為着力推進共同富裕的新階段。
在改革開放之初有“先富共富論”。共同富裕是一個長遠目標,需要一個漸進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齊頭並進,因此,要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2021年8月,中央重要會議上就指出,我們走到了發力推進共同富裕的新階段,基於已有的發展基礎,更為清晰地形成了推進共同富裕的戰略謀劃和達到基本目標的時間表。從理論上講,社會主義就是全社會作為一個共同體使人民共享發展成果。所以,二十大報告把社會主義的本質是共同富裕的基本認識,明確地對接到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上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重要內涵和鮮明特徵。
三次分配是複雜的系統工程
新京報:現階段推進共同富裕有哪些特點?
賈康:現階段推進共同富裕,中央已很好地針對性地給出了指導意見,強調了三次分配即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是合成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相關具體的制度創新、配套改革和政策優化設計,又有攻堅克難這樣的特點。
新京報:您認為“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有哪些關鍵的步驟和舉措?
賈康:在三次分配合在一起的系統工程裏,初次分配要注重保護產權、公平競爭,使生產要素充分流動,調動統一大市場的活力與潛力,通過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使供給側生產要素的各種潛能充分發揮,生產力不斷髮展,經濟活力不斷增長,從而在源頭上解決好如何“做大蛋糕”的問題。在初次分配中政府也要加入調節作用,不過是“弱調節”,還是以流轉税為主取得財政收入,來支持履行政府職能。
到了二次分配中,政府調節作用就要強化,取向上注重於“分好蛋糕”。在初次分配基礎上,更多地要考慮怎樣“提低、擴中、限高”,體現在使分配結果適當的均平化,這是一種對效率激勵和防止收入差距過大兩個維度的權衡。
到了第三次分配,是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基礎上,由非政府主體自願地在道德倫理驅動下,以捐贈和資助等無償方式做公益慈善,幫助低收入階層和受災民眾。政府也需要以制度安排和政策引導、調動非政府主體從事公益慈善的積極性,以發展公益慈善事業的形式,進一步扶助弱勢羣體,促進整個社會和諧發展。
尋求結果的適當均平與效率不矛盾
新京報:當前國際形勢嚴峻複雜,全球經濟面臨多重風險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推動共同富裕的目標有怎樣的意義?
賈康: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我們都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之路。中國式現代化既具有一般意義上的現代化共性特徵,又有中國式現代化個性特徵。
在國際經驗裏,已有促進共同富裕的一些經驗值得重視,比如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直接税制度。這方面有比我們做得更早的國家,我們當然要學習借鑑;同時,我們要高度重視“百年未有之變局”中,處理好國際關係上錯綜複雜的問題,迎接挑戰、化解壓力,減少外部衝擊的不良影響,努力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
推進共同富裕的意義,就在於我們堅定不移地追求社會主義本質,審時度勢,把制度建設和政策優化結合在一起,推進現代化戰略目標的實現,達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新京報:在推進共同富裕的過程中,我們應如何基於國情處理好公平和效率的關係,從而實現兼顧效率和公平?
賈康:如果是講規則的公平、過程的公平、機會的公平,這些和效率之間並沒有矛盾,越是把這些公平做好,越有利於提升效率。
所謂公平和效率的矛盾,實際上指的是對分配結果的均平程度,和微觀直接效率及相連的整個綜合績效之間,需要做出一個合理權衡。分配結果如果過於平均那麼就傾向於吃大鍋飯模式,沒有發展活力;但如果過於懸殊,雖然能調動個體積極性支持微觀效率,但必然會導致一些社會弱勢羣體的不滿,影響社會安定,這種情況如果不得到一定的化解,經濟問題可能會社會化,甚至政治化。
所以,在“公平和效率的關係”上,最實質的問題是怎樣在做大蛋糕的基礎上,通過分好蛋糕來適當地處理分配結果防止過於懸殊,而達到適當的均平化調節目的。適當均平是結果意義上的“公平”。
那麼我們就可以知道,在公平競爭的概念上,就是應鼓勵效率提高,這個公平它跟效率沒有矛盾,而在鼓勵大家都努力做大蛋糕基礎之上,需要更理智地去處理切分蛋糕時,要尋求結果的適當均平而防止兩極分化。這才是實質的問題。
從社會共同發展的認識推進共同富裕
新京報:從百姓的角度講,我們感受到的,應該是什麼樣的共同富裕?
賈康:大家要有一個凝聚共識的過程,不同的收入水平,從低收入階層到中等收入階層到高收入階層,人們都是在一個社會共同體裏,怎樣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在必然考慮自己的家庭、個人的利益的同時,應和整個社會共同發展的根本利益、長遠利益結合起來認識。
先富起來的人,理應更多地給國庫做貢獻。繳納直接税,看起來是讓渡自己的利益,但從全局、長遠和自己家庭與個人所追求的安寧和諧生活來看,做的確實又是一個有正面效應的配套條件。
所以我們要認清收入分配、財產配置中社會成員相互的關係,應當跳出狹窄的眼界,而從全局上來理解,不同的收入階層共同適應和助力一個制度和政策優化過程,共同來促進共同富裕。
低收入階層也不應簡單地落入仇富心理。相對而言的弱者羣體必然會存在,這並不全是主觀因素能決定的,還有一些客觀的因素,比如説殘疾、智障人士,他們也是社會成員,社會要對他們有特別的關愛,應以合理的方式去扶助他們。這都需要我們形成基本共識,進而共同地促進共同富裕。
新京報記者 趙方園
編輯 鄭偉彬
校對 楊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