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概念和豐富內涵

深刻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概念和豐富內涵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中國式現代化,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個原創性科學概念,是貫穿黨的二十大報告全篇的一個關鍵詞。2021年,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大會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這一科學概念。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決議》在概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一系列原創性成果時,包含“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就“中國式現代化”“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系統深刻的論述,闡明瞭“中國式現代化”的豐富內涵和本質要求,創造性地豐富和發展了現代化理論,為我們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中國式現代化”這一科學概念鑄就了思想理論基礎,也為我們深入研究人類社會現代化的基本規律構建了科學範式。

  中國式現代化是現代化的新形態新道路,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徵,更有基於自己國情和實際的中國特色,從學理上可從以下六個方面把握其精髓要義。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

  在一個96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和廣闊海洋、有56個民族、有超大規模人口、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發展中社會主義大國,如何實現全面現代化?這是歷史、時代、人民交給中國共產黨人的考題。中國共產黨人以卓越實踐和偉大成就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

  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為了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孜孜不倦地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現代化道路。在現代化的“趕考”路上,在長期探索和實踐的基礎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從中國國情出發,確立適合自己的發展理念、政策、策略,依靠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成功走出一條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在世界上人口規模最大的國家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空前奇蹟,科學回答了中國現代化的歷史之問、時代之問、人民之問、世界之問。事實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人才能領導中國人民開闢中國現代化的正確道路。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鮮明的社會屬性和時代特徵,它是社會主義性質的現代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範疇內的現代化,是以人民為中心、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現代化。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申明的,我們推進的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全面現代化的政治方向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必須頭腦特別清晰,立場特別堅定。

  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面現代化

  西方現代化通常指的是經濟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則涵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在內是民富國強、政治民主、精神文明、社會和諧、生態美麗的全方位現代化。所以,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中國式現代化的“全面性”不僅體現在總體的國家現代化上,也體現在各個領域的現代化上。以“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為例,這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全面富裕”,即物質和精神(包含制度)等方面的都富裕。在物質意義上,共同富裕指全體人民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環境宜居、衣食無憂、安居樂業等。在精神意義上,共同富裕指全體人民擁有共同價值,特別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享有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平等而自由發展的機會,全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尊嚴感、公平感持續增強。在制度意義上,共同富裕指全體人民共享社會公正和制度文明;人民當家作主,共享民主榮光,依法參與全過程人民民主等。多方面多層次的共同富裕是有機統一的,集中反映出人民羣眾的綜合性需要,反映出已經實現“小康”的中國人民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尊嚴等方面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

  中國式現代化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現代化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把“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

  把“現代化新道路”和“文明新形態”相提並論並非偶然,而是歷史和邏輯的統一。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創造了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2018年,對現行憲法進行第五次修改時,將序言中“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修改為“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並相應地把“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修改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修改,使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建設對應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並對應富強中國、民主中國、文明中國、和諧中國、美麗中國,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更加完善、內在邏輯更加嚴整,反映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

  中國式現代化是獨立自主的現代化

  獨立自主是中華民族精神之魂,是我們立黨立國的重要原則。走自己的路,是黨百年奮鬥的全部主題和歷史結論。黨歷來堅持獨立自主開拓前進道路,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中國的事情必須由中國人民自己説了算、自己來做主。中國式現代化不是國外現代化的翻版,而是自主開拓的現代化新道路。正如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提出的: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從近代以後的深重苦難走向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從來就沒有教科書,更沒有現成答案。黨的百年奮鬥成功道路是黨領導人民獨立自主探索開闢出來的,馬克思主義的中國篇章是中國共產黨人依靠自身力量實踐出來的,貫穿其中的一個基本點就是中國的問題必須從中國基本國情出發,由中國人自己來解答。

  世界上既不存在定於一尊的現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標準。在既往的現代化理論中,“現代化”指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變的歷史過程與結果狀態。人類歷史上出現過的現代化有兩種主要途徑,一是自下而上的演進式現代化,像英國、法國、德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的現代化;二是自上而下的構建式現代化,像日本、韓國、新加坡等新興國家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既不同於英法德等西方國家內生演進型道路、也不同於日韓新等東亞國家外發推進型道路,而是走自上而下、自下而上雙向互動地推進現代化的新道路。我們黨把現代化理論構建和頂層設計與億萬人民的實踐探索緊密結合,堅持“先試點、後推廣”的改革模式,在先行先試形成集成制度創新、改革示範效應後再全面鋪開,黨帶領人民開創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過程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科學範式形成的過程。實踐證明,中國式現代化是符合中國國情、依靠人民創造的正確道路,是一條面向未來、立足當下、蹄疾步穩的現代化新道路,也為人類社會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選擇。

  中國式現代化是科技創新賦能的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工業革命時期的現代化不同,我們21世紀的現代化是在新科技革命推動下彎道超車、加速發展的現代化。數字社會的生產力代表是數字科技,數字科技是一個綜合概念、集成概念,幾乎涵蓋了現代科技的方方面面,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甚至包括了基於數字科技的其他領域的科技等。進入21世紀以來,人類社會的發展呈現出加速變革的態勢。大數據、互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科技融合發展、廣泛運用,物聯網、區塊鏈脱穎而出,空前地改變着人類社會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生存方式、學習方式、行為方式,甚至改變着國家的治理體系、治理體制和治理能力,改變着政府的決策程序和實施機制,塑造着一個全新的現代化社會。現代數字科技已經成為現代化的重要引擎。在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上,我們提出,建設數字中國,統籌數字科技革命和現代化發展,推進經濟社會的數字化、智能化、程序化、法治化,充分發揮數字科技對現代化的強有力可持續的支撐和推動作用,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中國式現代化體現了中華文明傳統和全人類共同價值的融通融合,是21世紀人類社會現代化的康莊大道

  中國式現代化是自主的也是開放的,既對歷史開放,也對世界開放,更向未來開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西方很多人習慣於把中國看作西方現代化理論視野中的近現代民族國家,沒有從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角度來看中國,這樣就難以真正理解中國的過去、現在、未來。”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當代中國文化的根基。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以自強不息的決心和意志,篳路藍縷,跋山涉水,走過了不同於世界其他文明體的發展歷程。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探索中華民族復興之路和中國發展的現代化道路,從中華文明傳統中尋找現代化的文化根基和源頭活水,是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經驗。

  同時,我們也注重借鑑世界各國現代化的有益經驗。例如,在經濟現代化上,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創造了經濟快速增長高質量發展的奇蹟。

  在國家治理現代化上,我們不但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堅持並不斷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堅持和發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羣眾自治機制,而且秉持“民主是全人類共同價值”的理念,借鑑國際社會民主文明的有益成果,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完善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和國家治理更好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形成了生動活潑、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創造了發展中大國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社會公正、人民幸福的奇蹟。在法治現代化上,我們基於“法治和人治問題是人類政治文明史上的一個基本問題,也是各國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必須面對和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的科學認識,在對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同時,認真研究和批判借鑑世界各國法治建設的有益經驗和優秀成果,諸如依法而治、權力制約、尊重人權、税收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契約自由、罪刑法定、疑罪從無、非法證據排除、正當程序、權利推定等法治理念,使之與中國本土資源相貫通,彰顯中國法治現代化的開放性、包容性和科學性。

  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謀求自身發展,又以自身發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鮮明體現了全人類共同價值。習近平總書記在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概念和理論的過程中,堅持胸懷天下的立場觀點方法,對人類文明發展進程所積澱下來的共同價值進行了科學提煉和概括,響亮提出:“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強調“和平與發展是我們的共同事業,公平正義是我們的共同理想,民主自由是我們的共同追求”。“全人類共同價值”概念是基於文明互鑑而形成的價值共識,而非西方少數人立足於文明衝突而強加於人類社會的所謂“普世價值”,這是二者根本區別所在。全人類共同價值是對人類社會交往活動的理性總結,順應了人類文明進步的歷史趨向,體現了全人類的共同價值關切,為21世紀的現代化提供了價值引領,必將開闢人類社會現代化的歷史新篇章。(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黨的二十大代表,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學術委員會主任 張文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875 字。

轉載請註明: 深刻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概念和豐富內涵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