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誰在拖油價的後腿?

國際油市在2020年迎來“歷史性失衡”實際上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一方面,石油供應過剩始終沒有緩解,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又導致能源需求驟降,供需面缺口持續走寬;另一方面,沙特、俄羅斯和美國這三大產油國之間的政治較量已達到臨界水平,圍繞“減產”展開的多輪博弈甚至一度讓美原油期貨價格跌入負值區間。

當前,全球已有部分國家開始“解封”及“復工復產”,這是能源需求回升的積極信號,但需求回升並非一蹴而就。IEA預計今年全球能源總需求將下降6%,俄羅斯國家信用評級機構NKR則預計全球石油需求要到2022年才能恢復到疫情危機前水平。

在全球普遍預期需求緩增的背景下,供給側對油價走勢的“影響程度”似乎更具備參考性,這間接突出了產油國的作用。然而沙、俄和美三國之間的關係本就脆弱,既然可以為了“提振油價、平衡油市”短暫和解,自然能夠在“滿足了自身利益”之後隨時走人。

受“歐佩克 ”首階段減產協議延至7月底的利好影響,兩大國際基準油價出現不同程度上揚,美國隨即作出了重啓油井、恢復產量的決定,這無疑讓沙特和俄羅斯十分不滿。事實上,沙特此前一直主張將首階段減產延至8月底,歐佩克內部甚至存在延至9月底的聲音,但俄羅斯堅持“一個月一討論”,目的擔心減產過猛導致油價回升太快,間接為美國大開方便之門。

其實,單就提價限供而言,沙特最具“奉獻精神”,不僅努力履行減產執行率甚至還額外貢獻減產數量,作為全球產油成本最低的國家,沙特實際上是承受低價考驗最有力的一方,但該國卻始終是減產聯盟中最守信用的國家。而俄羅斯則將“政治權術”高手的角色發揮得淋漓盡致,台前積極響應沙特減產號召,台下仍然並不限制本土產量,這也是促使沙特3月發起“低價戰”的主因,要不是美油期貨價格因此首次跌至負值,讓經濟嚴重依賴能源收入的俄羅斯終於有所收斂,該國可能會繼續在減產執行方面虛與委蛇。

在平衡油市上,美國的機會主義嘴臉顯露無遺。油價暴跌致無利可圖時,美國尋求減產,而當減產協議略微奏效使油價恢復之時,美國又趁勢將頁岩油再次傾入市場。

“歐佩克 ”和美國這種“看似溝通、實則脱鈎”的狀態,讓美國窺到了“佔便宜”的機會,也促使俄羅斯必須選擇“減產短期延長”的路線。從一定程度上而言,沙特和俄羅斯的攜手是為了共同對抗搶佔傳統石油市場份額的頁岩油,保價格還是保份額一直是“歐佩克 ”最頭疼的問題,既要推高油價以滿足各自財政預算需求,同時還不能讓油價回升過猛,否則會鼓勵本就不願減產的美國趁火打劫。

顯然,沙俄主導的減產聯盟只有從根本上打破“我減產美增產”的“死循環”,才可能給予國際油市更明確的走勢預期,否則變數極大的美國仍然是導致油價“翻車”的最大不確定因素,油市的穩定復甦仍然難以企及。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中國石油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90 字。

轉載請註明: 究竟是誰在拖油價的後腿? - 楠木軒